具有包括侧面纵梁的汽车车身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1120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包括侧面纵梁的汽车车身的汽车,所述汽车车身与用于后轮悬架的副车架相连接,并且所述副车架横向地在所述侧面纵梁之间延伸,所述加固杆以其一个外侧端部固定在所述侧面纵梁上,并且以其另一边的内侧端部固定在汽车车身上,在汽车车身的下侧在所述纵梁之间布置有加固杆,各个加固杆在其外侧自由端部与一个用于保持在所述纵梁上的副车架的弹性轴承相连接,并且所述加固杆在所述车辆纵向中心平面中从所述侧面纵梁对角地延伸到底槽止动板,并且所述加固杆的外侧自由端部拐弯的臂杆分别以距离弹性轴承一段距离与所述侧面纵梁相连接。(*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包括侧面纵梁的汽车车身的汽车
技术介绍
由DE 39 05 650 C2已知一种汽车,它具有在底板区域中带有外 侧纵梁的汽车车身,其中,在汽车车身的底板下侧固定有加固杆,并 且所述加固杆以外侧端部固定在侧面纵梁上,并且相对于车辆中心区 域取向,并且以其另一内侧端部固定在汽车车身底板下侧。加固杆也 可交叉形成于车辆中心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用于汽车的具有加固杆的汽车 车身,所述加固杆确保用于后轮悬架的副车架的稳定支承。根据本技术,该目的将通过下述1来实现。下述2-8为优选 实施方案。1. 具有包括侧面纵梁的汽车车身的汽车,所述汽车车身与用于后 轮悬架的副车架相连接,并且所述副车架横向地在所述侧面纵梁之间 延伸,并且在汽车车身的下侧在所述纵梁之间布置有加固杆,所述加 固杆以其一个外侧端部固定在所述侧面纵梁上,并且以其另一边的内侧端部固定在汽车车身上,其中各个加固杆在其外侧自由端部与一 个用于保持在所述纵梁上的副车架的弹性轴承相连接,并且所述加固 杆在所述车辆纵向中心平面中从所述侧面纵梁对角地延伸到底槽止动 板(Tunnelschliepblech),并且所述加固杆以内侧端部固定在底槽止 动板上,并且从所述加固杆的外侧自由端部拐弯的臂杆分别以距离弹 性轴承一段距离与所述侧面纵梁相连接。2. 上述1的汽车,其中所述两个对角线方向的加固杆以在所述 底槽止动板的区域中交叉的方式布置,并且所述加固杆的交叉点布置 在所述车辆纵向中心平面中,距离底槽止动板有一段纵向距离。3. 上述1或2的汽车,其中所述加固杆于交叉点彼此固定地连接。4. 上述l、 2或3的汽车,其中与所述对角线方向的加固杆成角 度的所述臂杆与所述弹性轴承固定地连接,并且由弹性轴承斜向外延 伸到侧面纵梁布置,并且在纵梁上的固定点在横向有距离,在纵向有 距离。5. 前述l-4之一的汽车,其中所述加固杆相对于所述臂杆成90 °角度布置。6. 前述1-5之一的汽车,其中所述加固杆相对于所述汽车车身 的车辆纵向中心平面成45°角度布置。7. 前述1-6之一的汽车,其中所述副车架弹性地保持在所述轴 承上,并且通过一个螺栓与所述汽车车身的所述侧面纵梁相连接,所 述加固杆的外侧端部和所述拐弯的臂杆的一个端部固定地保持在所述 轴承上。8. 前述1-7之一的汽车,其中所述加固杆与所述臂杆这样固定 地被支撑保持在底槽止动板上,并且这样被支撑保持在所述侧面纵梁 上使得用于所述侧面纵梁的支撑框架在车辆底板的水平平面中构成, 并且所述弹性轴承具有用于接收所述副车架的确定特征和用于由所述 副车架接收的所述后轮悬架的确定特征。本技术具有的主要优点是,保持在汽车车身侧面纵梁上的弹 性轴承中、用于后轮悬架的副车架通过加固杆保持稳定地支承在汽车 车身上。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各加固杆以外侧自由端部在汽车车 身的侧面纵梁与加固杆之间与用于副车架的弹性轴承相连接,其中, 加固杆从侧面纵梁对角地延伸到车辆纵向中心平面中的底槽止动板, 并且加固杆以内侧端部固定在底槽止动板上,并且从加固杆的外侧自 由端部拐弯的臂杆分别以与弹性轴承存在距离的方式与侧面纵梁相连 接。因此实现汽车车身侧面纵梁的可能的横向挠性不影响副车架的功 能,并因此不影响后轮悬架的功能。进一步提出的是,两个以对角线取向的加固杆交叉地布置在底槽 止动板的区域中,并且加固杆的交叉点布置在车辆纵向中心平面中, 并且距离底槽止动板有一段纵向距离。加固杆在交叉点中固定或通过焊接互相连接。为了进一步加固或固定用于副车架的轴承,与对角线方向的加固 杆成角度的臂杆与弹性轴承固定连接,并且由弹性轴承斜向外延伸到 侧面纵梁而布置,并且在横向和纵向都间隔一段距离固定在纵梁上。 通过这样布置加固杆与臂杆,在不同的方向上即在横向和在纵向上实现最佳的弹性轴承支撑。此外,加固杆相对于臂杆成90。角度布置。 进一步,加固杆相对于汽车车身的车辆纵向中心平面成45。角度布置。 尤其是,弹性地保持在轴承上的副车架通过一个螺栓与汽车车身 的侧面纵梁支撑地连接,加固杆的外侧端部和拐弯的臂杆的端部固定 地保持在轴承上。加固杆和臂杆这样固定地支撑在底槽止动板上,并 且这样支撑在侧面纵梁上使得用于侧面纵梁的所谓的支撑框架在车 辆底板的水平平面中构成,并且弹性轴承具有用于接收副车架的确定 特征和用于由副车架接收的后轮悬架的确定特征。通过加固杆布置实现不管轴承的弹性一这种弹性就隔离滚动噪声而言是必要的,但在 行驶动力学上不一定具有优势一副车架仍具有稳定的状态。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例如附图所示并将在下文作详细说明。 附图表示图1在车辆底板上从下面观察的汽车后部上的加固杆的图解视图,图2连接在纵梁上的弹性副车架轴承,以及图3沿图2的III-III线通过弹性副车架轴承的剖面。具体实施方式汽车的汽车车身在汽车后部区域、在外侧的侧面纵梁1和2之间 包括一个副车架3,该副车架通过两个弹性轴承4、 5与侧面纵梁1、 2 相连接。后轮悬架铰接在副车架3上,该后轮悬架未示出。副车架3 关于行驶方向F进一步向后延伸,并且通过两个另外的轴承(未示出) 与纵梁l、 2相连接。在纵梁l、 2之间布置有加固杆6、 7和与其连接 的臂杆8、 9。加固杆6、 7在外側自由端10、 11分别与弹性轴承4、 5相连接, 并且通过其内侧自由端12、 13固定至一个底槽止动板14。该底槽止 动板布置在汽车车身的底部,并且在汽车车身中间底槽 (Mitteltunnel)的两侧保持在支座横梁(Sitzquertr a ger ) 15上, 或保持在中间底槽的边缘上。通过加固杆6、 7的外侧自由端10、 11, 各伸出的臂杆8、 9作为进一步的加固杆分别保持在弹性轴承4、 5上。加固杆6、 7从汽车车身侧面纵梁1、 2到底槽止动板14对角地延 伸,并且在固定至底槽止动板14之前交叉。这两个加固杆6、 7的交 叉点K处在车辆中心纵向中心平面L中并且关于行驶方向F位于底槽 止动板14后面。两个加固杆6、 7在交叉点K中一例如通过焊接一互 相固定连接。与加固杆6、 7成角度的臂杆8、 9相对于所述加固杆近似成直角 地布置在相同的平面中,并且关于行驶方向F与纵梁1、 2的前置区域 固定连接。纵梁l、 2上的固定处16至轴承4、 5设有侧向距离a,其 中,臂杆8、 9本身在车辆纵向具有支撑长度1。副车架3弹性地保持在轴承4、 5上,并且通过贯穿的螺栓18与 纵梁l、 2相连接。同样,杆6、 8和7、 9通过螺栓18来固定。通过杆6、 8和7、 9,轴承4、 5和副车架3相对于侧面纵梁1、 2 位置稳定地保持,其中,轴承4、 5的弹性一方面就最佳行驶动力学而 言应具有一定的刚度,且另一方面基于隔离滚动噪声的原因应具有最 佳的弹性。权利要求1.具有包括侧面纵梁的汽车车身的汽车,所述汽车车身与用于后轮悬架的副车架相连接,并且所述副车架横向地在所述侧面纵梁之间延伸,并且在汽车车身的下侧在所述纵梁之间布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以其一个外侧端部固定在所述侧面纵梁上,并且以其另一边的内侧端部固定在汽车车身上,其特征在于各个加固杆(6、7)在其外侧自由端部(10、11)与一个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包括侧面纵梁的汽车车身的汽车,所述汽车车身与用于后轮悬架的副车架相连接,并且所述副车架横向地在所述侧面纵梁之间延伸,并且在汽车车身的下侧在所述纵梁之间布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以其一个外侧端部固定在所述侧面纵梁上,并且以其另一边的内侧端部固定在汽车车身上,其特征在于:各个加固杆(6、7)在其外侧自由端部(10、11)与一个用于保持在所述纵梁(1、2)上的副车架的弹性轴承(4、5)相连接,并且所述加固杆(6、7)在所述车辆纵向中心平面(L)中从所述侧面纵梁(1、2)对角地延伸到底槽止动板(14),并且所述加固杆(6、7)以内侧端部(12、13)固定在底槽止动板(14)上,并且从所述加固杆(6、7)的外侧自由端部(10、11)拐弯的臂杆(8、9)分别以距离弹性轴承(4、5)一段距离(a)与所述侧面纵梁(1、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乔斯特J卡佩齐W弗拉施
申请(专利权)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