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汽车上的安全防护装置,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 及一种商用车后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按照结构的刚度分,现有的商用车后防护装置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结构偏“软”, 另一种结构偏“硬”。偏“软”的后防护装置,碰撞时既没有阻挡功能,又没有吸能功能;偏 “硬”的后防护装置,增加了支架的刚度,使得碰撞时只有阻挡功能,但没有吸能功能。因此, 使用以上类型的后防护装置时,不能有效地起到防护作用,使用起来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商用 车后防护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商用车后 防护装置包括两套结构相同的防护装置立柱、防护装置斜立柱和防护装置横梁。所述的防 护装置斜立柱由冲头、扩胀管与套管组成。冲头的一端插入扩胀管的一端内为过盈配合,冲头的另一端与防护装置立柱的下 端和防护装置横梁一侧铰链连接。扩胀管的另一端与商用车纵梁的下工作面铰链连接,套 管套装在扩胀管的外面为过盈配合。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扩胀管是阶梯管式的钢质结构件,和冲头相配装的粗口径管与 细口径管之间由圆台形锥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商用车后防护装置,包括两套结构相同的防护装置立柱(8)、防护装置斜立柱(19)和防护装置横梁(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装置斜立柱(19)由冲头(1)、扩胀管(3)与套管(2)组成;冲头(1)的一端插入扩胀管(3)的一端内为过盈配合,冲头(1)的另一端与防护装置立柱(8)的下端和防护装置横梁(6)一侧铰链连接,扩胀管(3)的另一端与商用车纵梁的下工作面铰链连接,套管(2)套装在扩胀管(3)的外面为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媛,陆善彬,刘海立,方剑光,张昕,陈光,刘乐丹,安月,范溢洲,田迪斯,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