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9641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由至少两块风箱导流板组成,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到外侧依次为第1导流板、第2导流板、……第n-1导流板、第n导流板,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器风箱入口处,所述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壁与第1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1导流板与第2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n-1导流板与第n导流板之间的距离以及第n导流板与燃烧器风箱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之比为(2n+1)∶(2n)∶……∶(n+2)∶(n+1);在燃烧器风箱出口处,所述比例为1∶1∶……∶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解决燃烧器风箱内的风量的均匀分配,且更好的保证二次风流量和流速的合理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属于导流板

技术介绍
传统的锅炉每个角燃烧器采用的两个导流板间隔结构,入口端导流板间隔的距离近似1: 1: 1,出口端导流板间隔的距离近似l: 1: 2,这种导流板间隔结构的缺点是不能更好的保证风箱内风量的均匀分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燃烧器风箱内的风量的均匀分配,且更好的保证二次风流量和流速的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由至少两块风箱导流板组成,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到外侧依次为第1导流板、第2导流板、……第n-l导流板和第n导流板,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器风箱入口处,所述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壁与第l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l导流板与第2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n-l导流板与第n导流板之间的距离以及第n导流板与燃烧器风箱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之比为(2n+l): (2n): ....... (n+2): (n+l);在燃烧器风箱出口处,所述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壁与第l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l导流板与第2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n-l导流板与第n导流板之间的距离以及第n导流板与燃烧器风箱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 1:……1: 1。进一步地,所述的第l导流板、第2导流板、……第n-l导流板和第n导流板的两端分别垂直于燃烧器风箱入口面和出口面,中部为圆弧过度。所述的n优选为2。所述的n优选为3。本技术充分利用了空气在风箱中流动工况,创造出更加适合空气流动的导流板位置配比方式,解决了空气在通过90。转向时风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的优点是解决燃烧器风箱内的风量的均匀分配,且更好的保证二次风流量和流速的合理性。附图说明3图1为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图; 图2为另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图。所述的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由两块 风箱导流板组成,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到外侧依次为第1导流板1、第2导流板2,在入口 处,所述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壁与第1导流板1之间的距离、第1导流板1与第2导流板2之间的距离、第2导流板与燃烧器风箱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之比为5: 4: 3;在出口处,所述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壁与第l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1导流板与第2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2导流板与燃烧器风箱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 1: 1。所述的第l导流板、第2导流板的两端分别垂直于燃烧器风箱入口面和出口面,中部为圆弧过度。这样的分配可以使风箱内风量的分配更加趋于均匀,保证出口处的风量分配合理。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为另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图。所述的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由三 块风箱导流板组成,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到外侧依次为第1导流板1、第2导流板2,第三 导流板3。在入口处,所述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壁与第1导流板1之间的距离、第1导流板 1与第2导流板2之间的距离、第2导流板与第三导流板3之间的距离、第三导流板3与燃烧器风箱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之比为7: 6: 5: 4;在出口处,所述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壁与第1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1导流板与第2导 流板之间的距离、第2导流板与第三导流板3之间的距离、第三导流板3与燃烧器风箱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之比为l: 1: 1: 1。所述的第1导流板、第2导流板和第3导流板的两端分别垂直于燃烧器风箱入口面和出口面,中部为圆弧过度。这样的分配可以使风箱内风量的分配更加趋于均匀,保证出口处的风量分配合理。权利要求1、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由至少两块风箱导流板组成,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到外侧依次为第1导流板、第2导流板、……第n-1导流板和第n导流板,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器风箱入口处,所述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壁与第1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1导流板与第2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n-1导流板与第n导流板之间的距离以及第n导流板与燃烧器风箱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之比为(2n+1)∶(2n)∶……∶(n+2)∶(n+1);在燃烧器风箱出口处,所述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壁与第1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1导流板与第2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n-1导流板与第n导流板之间的距离以及第n导流板与燃烧器风箱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1∶……∶1∶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1导流板、第2导流板、……第n-1导流板和第n导流板的两端分别垂直于燃烧器风箱入口面和出口面,中部为圆弧过度。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为2。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为3。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由至少两块风箱导流板组成,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到外侧依次为第1导流板、第2导流板、……第n-1导流板、第n导流板,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器风箱入口处,所述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壁与第1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1导流板与第2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n-1导流板与第n导流板之间的距离以及第n导流板与燃烧器风箱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之比为(2n+1)∶(2n)∶……∶(n+2)∶(n+1);在燃烧器风箱出口处,所述比例为1∶1∶……∶1∶1。本技术的优点是解决燃烧器风箱内的风量的均匀分配,且更好的保证二次风流量和流速的合理性。文档编号F23D1/00GK201407651SQ200920073188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日专利技术者张建文, 李江涛, 柳公权, 韩彩凤 申请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烧器风箱导流板结构,由至少两块风箱导流板组成,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到外侧依次为第1导流板、第2导流板、……第n-1导流板和第n导流板,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其特征在于: 在燃烧器风箱入口处,所述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壁与第1导流板之间的距 离、第1导流板与第2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n-1导流板与第n导流板之间的距离以及第n导流板与燃烧器风箱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之比为(2n+1)∶(2n)∶……∶(n+2)∶(n+1); 在燃烧器风箱出口处,所述从燃烧器风箱内侧壁与第1导流 板之间的距离、第1导流板与第2导流板之间的距离、……第n-1导流板与第n导流板之间的距离以及第n导流板与燃烧器风箱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1∶……∶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涛柳公权张建文韩彩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