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软轴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5095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软轴支架,在U型架(2)与卡箍座(1)相互覆盖的表面之间形成间隙,间隙中设有填充的橡胶件(3),U型架(2)与卡箍座(1)相互覆盖的表面上均设有贯通的橡胶孔(7),所述的橡胶件(3)填充至所述的橡胶孔(7)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装配件面对面直接硫化粘结和铆接的方式,而采取冲孔硫化和定位铆接方式,大大增加了橡胶件的附着力和解决了两个钣金件的防转问题。采用现有技术方案的产品合格率只能达到60%左右,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的产品合格率可以达到98%以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构造的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汽 车软轴支架。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汽车构造中,其软轴支架在两个钣金件中间硫化橡胶时,由于橡 胶黏度不够,附着力达不到,导致两个钣金件容易脱落。由于两个钣金件没有 防转装置,在铆接软轴支架过后钣金件容易转动,从而导致角度不对,无法安 装软轴。如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图l、图2和图3所示,卡箍座1与U型架2在用橡 胶硫化过后,由于附着力不够,从而导致两个钣金件很容易脱落。支架本体5 与U型架2在用铆钉6铆接过后无法防止U型架2转动,从而导致软轴无法安 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软轴支架,其 目的是克服软轴支架装配件易脱落现象及实现装配件之间的紧固防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这种汽车软轴支架,包括支架本体、用铆钉铆接在所 述的支架本体上的U型架,卡在所述的U型架上的卡箍座,在所述的U型架与卡箍座相互覆盖的表面之间形成间隙,间隙中设有填充的橡胶件,所述的u型架与卡箍座相互覆盖的表面上均设有贯通的橡胶孔,所述的橡胶件填充至所述 的橡胶孔内。为使本技术更加完善,还进一步提出了以下更为详尽和具体的技术方 案,以获得最佳的实用效果,更好地实现专利技术目的,并提高本技术的新颖 性和创造性分别设在所述的U型架和卡箍座上的橡胶孔的轴线重合,形成一个对应的 贯通孔结构。所述的对应的贯通孔结构在每个面设多个。 所述的橡胶件为U型架与卡箍座装配完成后硫化成形。所述的u型架与支架本体接触的位置,设有u型架防转凸起,所述的u型架防转凸起的凸起方向朝向支架本体;所述的支架本体上与U型架防转凸起对 应的位置,设有支架防转孔;所述的U型架防转凸起伸入所述的支架防转孔内。 所述的U型架防转凸起和支架防转孔形成无间隙的配合。 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装配件面对面直接硫化 粘结和铆接的方式,而采取冲孔硫化和定位铆接方式,大大增加了橡胶件的附 着力和解决了两个钣金件的防转问题。采用现有技术方案的产品合格率只能达 到60%左右,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的产品合格率可以达到98%以上。 上述结构可用于多种车型上。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所述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右视示意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结构的右视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卡箍座,2、 U型架,3、橡胶件,4、垫圈,5、支架本体,6、铆钉,7、 橡胶孔,8、 U型架防转凸起,9、支架防转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 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 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 理解。如图4至图7所表达的本技术的结构,是一种汽车软轴支架,包括支 架本体5、用铆钉6铆接在所述的支架本体5上的U型架2,卡在所述的U型 架2上的卡箍座1,在所述的U型架2与卡箍座1相互覆盖的表面之间形成间 隙,间隙中设有填充的橡胶件3。橡胶件3的作用是起粘结的作用。支架本体5通过三个安装孔及垫在其间的垫圈4与车身连接。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 其缺陷,实现克服软轴支架装配件易脱落现象及实现装配件之间的紧固防转的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4至图7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这种汽车软轴支架,所述的U型 架2与卡箍座1相互覆盖的表面上均设有贯通的橡胶孔7,所述的橡胶件3填充 至所述的橡胶孔7内。对照图2和图5,可以清楚地看出改进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卡箍座l上冲出两个孔,同样也在U型架2上对应的冲出两个孔。在硫化橡胶过程中, 橡胶需硫化到对应的4个孔内,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橡胶件3的附着力,卡箍座l 与U型架2就不再容易脱落。采用上述结构,需增加软轴支架卡箍座1的冲孔模具及的U型架2冲孔模具。为使本技术更加完善,还进一步提出了以下更为详尽和具体的技术方 案,以获得最佳的实用效果,更好地实现专利技术目的,并提高本技术的新颖 性和创造性-实施例一如图7所示,分别设在所述的U型架2和卡箍座1上的橡胶孔7的轴线重 合,形成一个对应的贯通孔结构。U型架2和卡箍座1上的橡胶孔7设在同一轴线上,可以提高连接强度。 实施例二为了增加橡胶件3的连接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对应的贯通孔结构在每 个面设多个。 实施例二本技术所述的橡胶件3为U型架2与卡箍座1装配完成后硫化成形。 装配完成后硫化成形,使橡胶完全填满U型架2与卡箍座1的间隙及橡胶 孔7的空隙。 实施例二本技术所述的U型架2与支架本体5接触的位置,设有U型架防转凸 起8,所述的U型架防转凸起8的凸起方向朝向支架本体5;所述的支架本体5 上与U型架防转凸起8对应的位置,设有支架防转孔9;所述的U型架防转凸起8伸入所述的支架防转孔9内。对照图1和图4,可以看出改进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U型架2下 方冲出一 U型架防转凸起8,在支架本体5上对应的地方冲出一孔,即支架防 转孔9,在用铆钉6铆接两支架时,U型架2的凸台对到支架本体5的孔内进行 铆接,这样铆接过后就解决了 U型架2的转动问题。实施例二本技术所述的U型架防转凸起8和支架防转孔9形成无间隙的配合。 上述结构的目的是使U型架2与支架本体5防转效果更好,两者之间彻底杜绝了转动的可能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软轴支架,包括支架本体(5)、用铆钉(6)铆接在所述的支架本体(5)上的U型架(2),卡在所述的U型架(2)上的卡箍座(1),在所述的U型架(2)与卡箍座(1)相互覆盖的表面之间形成间隙,间隙中设有填充的橡胶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架(2)与卡箍座(1)相互覆盖的表面上均设有贯通的橡胶孔(7),所述的橡胶件(3)填充至所述的橡胶孔(7)内。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分别设在所述的U 型架(2)和卡箍座(1)上的橡胶孔(7)的轴线重合,形成一个对应的贯通孔 结构。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应的贯通 孔结构在每个面设多个。4、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 胶件(3)为U型架(2)与卡箍座(1)装配完成后硫化成形。5、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 型架(2)与支架本体(5)接触的位置,设有U型架防转凸起(8),所述的U 型架防转凸起(8)的凸起方向朝向支架本体(5);所述的支架本体(5)上与U 型架防转凸起(8)对应的位置,设有支架防转孔(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软轴支架,包括支架本体(5)、用铆钉(6)铆接在所述的支架本体(5)上的U型架(2),卡在所述的U型架(2)上的卡箍座(1),在所述的U型架(2)与卡箍座(1)相互覆盖的表面之间形成间隙,间隙中设有填充的橡胶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架(2)与卡箍座(1)相互覆盖的表面上均设有贯通的橡胶孔(7),所述的橡胶件(3)填充至所述的橡胶孔(7)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林才杨良武吴斌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勤惠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