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84745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尤其涉及汽车座椅。汽车座椅,包括底座、座盘和靠背;座盘放置在底座上,座盘与靠背之间通过仰角器连接;其中,还包括腿托和脚踏板,腿托分为三节,依次为第一节腿托、第二节腿托和第三节腿托,第一节腿托与底座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节腿托可伸缩地与第一节腿托连接,第三节腿托和第二节腿托可伸缩地连接;第三节腿托端部转动连接脚踏板。第一节腿托的旋转、第二节腿托和第三节腿托的伸缩、脚踏板的旋转均有电机带动。该汽车座椅更加舒适,而且可以伸缩,节省了车内空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尤其涉及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车辆的舒适性要求也越老越高,而座椅却是体现汽 车乘坐舒适性的最重要部分。现有座椅一般都只包括底座、安放在底座上的座盘和靠背三 大部分,座盘和靠背之间通过仰角器相连,调节靠背与座盘之间的角度。长时间乘坐这种座 椅时,人的腿部长时间弯曲,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另一方面,毕竟车内的空间有限,又要求座 椅不能占用太多空间。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舒适且节省空间的座椅实为必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舒适且节省空间的座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汽车座椅,包括底座、座盘和靠背;座盘放置在底座上,座盘与靠背之间通过仰角 器连接; 其中,还包括 腿托和脚踏板,腿托分为三节,依次为第一节腿托、第二节腿托和第三节腿托,第 一节腿托与底座可转动地连接,底座上安装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节腿托, 在第一节腿托上有导槽,第二节腿托上有与第一节腿托上导槽位置对应的滑块;第一节腿 托上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电机输出端所连接的螺杆与固定于第二节腿托上的螺母配 合;第二节腿托上有导槽,第三节腿托上有与第二节腿托上导槽位置对应的滑块;第二节 腿托上装有第三电机,第三节腿托上装有齿条,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的齿轮与第三节腿托 上的齿条啮合;第三节腿托上装有第四电机,在脚踏板和第三节腿托的结合部位安装有随 动齿轮,该随动齿轮的转动轴与脚踏板绕第三节腿托转动的转动轴重合,所述随动齿轮通 过同步带与第三节腿托上的第四电机输出端的齿轮通过同步带连接。 上述汽车座椅的腿托可以从底座上升起,在未抬起腿托的状态下,第一节腿托、第 二节腿托和第三节腿托重合后与座盘垂直地叠靠在底座前方。用户需要半躺时,启动第一 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第一节腿托升起,逐渐与座盘平行,第二节腿托和第 三节腿托相继伸出,脚踏板从与第三节腿托平行状态变为与第三节腿托呈垂直状态。该座 椅更加舒适,而且可以伸縮,节省了车内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汽车座椅在腿托和脚踏板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汽车座椅在腿托和脚踏板收拢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是腿托和脚踏板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脚踏板部分的立体3 图5是第三节腿托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三节腿托的立体图; 图7是第二节腿托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节腿托的立体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3,汽车座椅包括靠背1、座盘2、座底3、脚托及脚踏板7,靠背1和座 盘2通过仰角器8相连。腿托采用三节式结构,脚踏板7可90。旋转后靠拢第三节腿托6, 第三节腿托6可在第三电机13 (可选用直流减速电机)的带动下收入第二节腿托5,第二节 腿托5又可在第二电机10 (可选用涡杆涡轮电机)的带动下收入第一节腿托4,第一节腿托 4又可在第一电机(图未示,可选用推杆式电机)的带动下旋转90。后收拢到底座3处,收 拢后的状态参看图2。 腿拖及脚踏板7的连接关系参看图3,其中,第二电机IO(可选择涡杆涡轮电机) 安装于第一节腿托4上,第二电机10转动时会带动垂直方向的螺杆11转动;螺杆11通过 螺母12和第二节腿托5相连,螺母12固定于第二节腿托5上,螺杆11转动时可带动第二 节腿托5相对于第一节腿托4移动。第一节腿托4和第二节腿托5的底部安装有两条相互 平行的线性导轨,其中线性导轨的导槽9安装于第一节腿托4上,线性导轨的滑块安装在第 二节腿托5上,当第二电机10带动螺杆11旋转时,第二节腿托5即可根据螺杆11的旋转 方向在线性导轨的导向下伸出或縮回。 第二节腿托5及第三节腿托6两侧安装有线性导轨,其中线性导轨的导槽19安装 于第二节腿托5上,线性导轨的滑块23安装在第三节腿托6上,第二节腿托5上还安装有 用于移动第三节腿托的第三电机13 (可选用直流减速电机),第三节腿托6上安装有齿条 15,安装于第二节腿托上的第三电机13输出端的齿轮14和安装于第三节腿托6上的齿条 15啮合,当第三电机13旋转时,第三节腿托6可在齿条15的作用下沿两侧的线性导轨移 动。随着第三电机13机旋转方向的不同,第三节腿托15可在第三电机13的带动下伸出或 縮回。 第三节腿托6的侧面安装有用于旋转脚踏板7的第四电机16 (可选用直流减速电 机),脚踏板7和第三节腿托6的结合部安装有随动齿轮20,随动齿轮20的转动轴与脚踏 板7绕第三节腿托6转动的转动轴重合,第四电机16输出端的齿轮17和随动齿轮16通过 同步带18连接,当第四电机16旋转时,在同步带18和随动齿轮20的作用下脚踏板7可绕 第三节腿托6做90。旋转。 图4为脚踏板7的立体图,由图中可知,由于随动齿轮20的转动轴和脚踏板7绕 第三节腿托6转动的转动轴为同一转轴,随动齿轮20转动时脚踏板7即可相对于第三节腿 托6呈90°旋转。 为保证脚踏板7不会转动过头,脚踏板7具有自锁机制。参看图5,第三节腿托6 和脚踏板7的转动轴上分别有自锁平面22、21,脚踏板7在随动齿轮的带动下转动时若上述 两平面重合,则第三节腿托6上的自锁平面22会阻止转动轴继续转动。两个自锁平面在脚 踏板7未展开的状态下呈90度角。 图6为第三节腿托6的立体图,由图中可知,齿条15固定于第三节腿托上,当齿条 15在第三电机13输出端的齿轮14的作用下移动时,第三节腿托6即可沿线性导轨前后移 动。 图7为第二节腿托5的示意图,由图中可知,当第三电机13旋转时,会带动图6中的齿条15移动,进而带动第三节腿托6移动;当第一节腿托4中的螺杆ll转动时,固定于第二节腿托5上的螺母12(未绘制出螺纹)会带动第二节腿托5移动。 图8为第一节腿托4的立体图,由图中可知,螺杆ll(未绘制出螺纹)安装于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第二电机IO旋转时螺杆11可通过图7中的螺母12带动第二节腿托5前后运动。 第一节腿托的升降由第一电机(可选用推杆式电机)完成。第一节腿托4与底座 3可转动地连接。推杆式电机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节腿托4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底座3上, 推杆式电机的推杆伸縮时,第一节腿托4即可升起或收回。 当然,本技术汽车座椅还可有其它变形。比如,上述各个电机也可以为其他本 领域公知的不同类型的电机。总之,根据上述实例的提示而做显而易见的变动,以及,其它 凡是不脱离本技术实质的改动,均应包括在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汽车座椅,包括底座、座盘和靠背;座盘放置在底座上,座盘与靠背之间通过仰角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腿托和脚踏板,腿托分为三节,依次为第一节腿托、第二节腿托和第三节腿托,第一节腿托与底座可转动地连接,底座上安装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节腿托,在第一节腿托上有导槽,第二节腿托上有与第一节腿托上导槽位置对应的滑块;第一节腿托上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电机输出端所连接的螺杆与固定于第二节腿托上的螺母配合;第二节腿托上有导槽,第三节腿托上有与第二节腿托上导槽位置对应的滑块;第二节腿托上装有第三电机,第三节腿托上装有齿条,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的齿轮与第三节腿托上的齿条啮合;第三节腿托上装有第四电机,在脚踏板和第三节腿托的结合部位安装有随动齿轮,该随动齿轮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座椅,包括底座、座盘和靠背;座盘放置在底座上,座盘与靠背之间通过仰角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腿托和脚踏板,腿托分为三节,依次为第一节腿托、第二节腿托和第三节腿托,第一节腿托与底座可转动地连接,底座上安装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节腿托,在第一节腿托上有导槽,第二节腿托上有与第一节腿托上导槽位置对应的滑块;第一节腿托上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电机输出端所连接的螺杆与固定于第二节腿托上的螺母配合;第二节腿托上有导槽,第三节腿托上有与第二节腿托上导槽位置对应的滑块;第二节腿托上装有第三电机,第三节腿托上装有齿条,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的齿轮与第三节腿托上的齿条啮合;第三节腿托上装有第四电机,在脚踏板和第三节腿托的结合部位安装有随动齿轮,该随动齿轮的转动轴与脚踏板绕第三节腿托转动的转动轴重合,所述随动齿轮通过同步带与第三节腿托上的第四电机输出端的齿轮通过同步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丽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