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冲压工具、以及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4984037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制造电池(10)的制造工序(S1),所述电池(10)具备:具有贯通孔(33.33)的容器(30);电极端子(40.40),其在一部分向容器(30)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固定于贯通孔(33.33);以及绝缘部件(50.50),其插入安装于容器(30)与电极端子(40.40)之间。在制造工序(S1)中,在贯通孔(30)的周边设置向容器(30)的外方突出的翻边部(34),并且在翻边部(34)的外周设置加强翻边部(34)的向外周侧的强度的加强部件(35),在翻边部(34)的内侧隔着绝缘部件(50)插入电极端子(40),从容器(30)的外方侧对翻边部(34)进行冲压而使其塑性变形,由此将电极端子(40)固定于贯通孔(30)。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在容器与电极端子的固定部处的密封性方面优良的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涉及在贯通容器并向该容器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将电极端 子进行固定的电池中、提高容器与电极端子的固定部的密封性的技术。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作为电池的外装的容器由收纳部、盖部构成。收纳部为收纳作为电池的 发电元件的电极体的部件,具有一面开口的有底筒形状。盖部为具有与收纳部的开口面相 应的形状的平板状的部件,封塞收纳部的开口面。在盖部设置一对贯通孔,设置为各个电极端子(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分别从该贯 通孔向外方突出。电极端子为用于将在电极体产生的电力取出到外部的正极以及负极的端子。另外,在容器于厚度方向上设置有能够连通的安全阀等安全装置。例如,安全阀在 由于内部短路等电池故障而在电池内部产生了大量气体的情况下进行工作,通过使电池内 外连通来防止内压上升。在电池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情况下,若水分混入电池内部则对 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充分提高电池的密闭度。另外,在由于电池内部的不良情况等使内 压上升了的情况下,为了使所述安全装置可靠地进行工作而需要可靠地对其他的部位进行 密封。另外,在一般的电池的容器中,收纳部和盖部通过焊接等进行了牢固接合,因此在 电极端子和盖部的固定部中,寻求用于不使电极端子从电池脱落的脱落性(防脱落性)、用 于不使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或在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从电极端子的周围漏出的密封性、以及 电极端子与外装容器的绝缘性等。S卩,在电池的制造工序中,在将电极端子固定于盖部的贯通孔时,需要充分确保该 固定部的密封性。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从电池的盖部突出地设置了电极端子的电池 中,在盖部与电极端子之间插入安装绝缘部件,在盖部处的绝缘部件的周边设置翻边部,从 与盖部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压制翻边部,由此确保盖部与电极端子之间的密封性。然而,当伴随电池的反复使用而使冷却/升温的冷热循环反复时,压制部因欲逐 渐回到压制前的形状的作用而缓松,其密封性能恶化,因此在电池的密封性不充分这一方 面不利。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3026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提供在贯通容器并向该容器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将电极端子进行固定 的电池中、在容器与电极端子的固定部处的密封性方面优良的电池为课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如下电池的方法,所述电池具备具有 贯通孔的容器;电极端子,其在使一部分向所述容器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贯通 孔;以及绝缘部件,其插入安装于所述容器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池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贯通孔的周边设置向所述容器的外方 突出的翻边部,并且在所述翻边部的外周设置加强该翻边部向外周侧的强度的加强部件, 在所述翻边部的内侧隔着所述绝缘部件插入所述电极端子,从所述容器的外方侧对所述翻 边部进行冲压而使其塑性变形,由此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贯通孔。在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由与所述容器相比高强度的部件构成所述加强 部件。在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优选,在所述加强部件设置在从所述 翻边部的内周向外周的方向上厚度不同的部位。另外,虽然优选上述厚度在周方向上相同,但通过设置厚度不同的部位,能够起到 除密封性以外的效果、例如对旋转方向的耐转矩效果。在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对所述翻边部进行冲压时,使 所述翻边部的变形量具有分布。由此,能够起到除密封性以外的效果、例如对旋转方向的耐转矩效果,并且也能够 良好地应用于所述电极端子为圆柱状(具有圆形剖面的端子)以外的情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冲压工具,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制造方 法中使用的冲压工具,具有对所述翻边部进行冲压的成形刃,并且使所述成形刃的突出量 具有分布。另外,在所述冲压工具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具有对所述翻边部进行冲压的成形刃, 并且使所述成形刃的按压面积具有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电池,具备具有贯通孔的容器;电极端子,其在使一部 分向所述容器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贯通孔;绝缘部件,其插入安装于所述容器 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翻边部,其设置于所述贯通孔的周边,向所述容器的外方突出;以及 加强部件,其与所述翻边部的外周嵌合,加强该翻边部向外周侧的强度。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池中,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贯通孔的固定部,是通过在向所述 贯通孔内插入了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绝缘部件的状态下、从所述容器的外方侧对所述翻边 部进行冲压来使其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在所述电池中,优选,所述加强部件由与所述容器相比高强度的部件构成。在所述电池中,优选,所述加强部件具有在从所述翻边部的内周向外周的方向上 厚度不同的部位。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在贯通容器并向该容器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将电极端 子进行固定的电池中、在容器的盖部和电极端子的固定部处的密封性方面优良的电池。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电池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容器与电极端子的固定部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表示电极端子和绝缘部件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表示加强环的图。图5是表示施加直径方向外侧的力时加强环的变形的图。图6是表示电池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插入工序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压制工序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在压制工序中使用的冲压机(punch)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使用了另一实施方式的加强环和冲压机时的压制工序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冲压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在压制工序中翻边部的变形的图。图13是表示冲压机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4是表示冲压机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5是表示使用了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端子和绝缘部件时的压制工序的立体 图。图16是表示在使用了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端子和绝缘部件的压制工序中翻边部 的变形的图。图17是表示电池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符号的说明10 电池30 容器32 盖部33贯通孔34翻边部35加强环(加强部件)40电极端子50绝缘部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对作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池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概略结构进 行说明。电池10是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构成为能够进行充放电。如图1所示,电池10是将发电元件20收纳在容器30内而成的。设置为电极端子 40 · 40从容器30向外方突出。发电元件20是使层叠或卷绕正极、负极以及隔离物而成的电极体浸入到电解液 中而成的。在电池10充放电时在发电元件20发生化学反应(严密地讲,在正极和负极之 间发生经由电解液的离子移动),由此电池10作为能够进行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发挥作用。容器30为具有收纳部31和盖部32的外装。收纳部31为一面开口的有底筒状的 部件,在内部收纳发电元件20。盖部32为具有与收纳部31的开口面相应的形状的平板状 的部件,在封塞了收纳部31的开口面的状态下与收纳部31接合。电极端子40是作为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而构成的集电端子,在从容器30的外周部向外方突出的状态下固定于容器30。电极端子40经由适当的引导端子与发电元件20的 正极或负极电连接,经由电极端子40 ·40进行电池10内部与外部的电力交换。即,电极端 子40 -40是用作与外部的电气连接的路径的外部端子。另外,通过螺纹滚轧对电极端子40 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实施螺纹加工。以下,参照图2 图5,对容器30与电极端子40的固定形态进行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为制造如下电池的方法,所述电池具备:  具有贯通孔的容器;  电极端子,其在使一部分向所述容器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贯通孔;以及  绝缘部件,其插入安装于所述容器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在所述贯通孔的周边设置向所述容器的外方突出的翻边部,并且在所述翻边部的外周设置加强该翻边部向外周侧的强度的加强部件,  在所述翻边部的内侧隔着所述绝缘部件插入所述电极端子,  从所述容器的外方侧对所述翻边部进行冲压来使其塑性变形,由此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贯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博康高城茂永松茂隆山田圭悟上田香织大岛贵博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