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怀玮专利>正文

维生素微量元素嘌呤嘧啶双核苷酸营养素产品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98300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嘌呤嘧啶双核苷酸营养素产品及制造方法,其特点是提供任一种嘌呤核苷酸和任一种嘧啶核苷酸来满足人体合成核酸对核苷酸原材料的需要,并同时提供与合成核酸密切相关而人体又易缺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完善核酸代谢。可分别用于高级的核苷酸食品、饮料(含婴幼品)、调味品、药品、可食性化妆品等的生产,充分发挥了核酸保健的功效,及体内合成核酸的潜力,解决了制药业与食饮化妆品工业等争核苷酸原料的矛盾,工艺简单,产品质优价廉,容易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满足人们为保健和防治疾病而对核酸制品的日益增长需求。(*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苷酸为原料进行加工的方法。核酸分子链由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组成,因此在核酸合成过程中,嘌呤类核苷酸和嘧啶类核苷酸具有同等重要的功用,二者缺一不可。核酸是构成人体细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细胞核的核心物质,它不仅提供细胞遗传信息,而且是蛋白质合成的基础,是生命的本质。六十年代以前学术界对补充外源核酸的保健功效一直不很重视,认为核酸不一定需要从体外补充,因为人体自身可以合成核苷酸,忽视了因人体衰老、婴幼肝脏发育未成熟孕母核酸需求大以满足胎儿供给及肝疾等因素导致肝脏合成核酸的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并难以逆转等严重影响健康的因素,甚至导致多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如遗传信息改变引起癌症、早衰等事实,而更多注重的是单一核苷酸的调味增鲜作用如鸟苷酸、肌苷酸或核苷酸衍生物用于治疗某种疾病的作用如治疗肝疾、心疾、眼疾、血液疾病的肌苷(次黄嘌呤核苷)、治疗癌症的5-氟尿啶啶、治疗病毒性疾病的阿糖腺苷、阿糖胞苷、三氮唑核苷以及能量代谢调节药三磷酸腺苷等,然而这些均不能提供合成核酸同时需要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基本条件,也不能从量上满足,故而谈不上良好的保健效果,而且核苷酸类药品的使用一般均在已经身患上述各种严重疾病之后,有违防重于治原则,很多情况下甚至是“亡羊补牢为时太晚”,形成不该发生的不治之症。事实证明在癌症发生前补充核酸可有效防止癌症发生,而在长期缺乏核酸的情况下已经导致癌症后再补充核酸对逆转癌症则无效或效果不明显。因为已经损伤的核酸链因核苷酸缺乏而不能及时修复,极容易导致永久性损伤而使遗传密码改变,或损伤形成的缺口因缺乏核苷酸填补而不能迅速愈合,诱导病毒核酸整合到人体核酸链上形成人体染色体核酸的一部分等原因,导致遗传信息改变,而遗传信息一但改变就难以逆转,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这就充分说明核酸的保健作用的重要性大于治疗作用,效果当然就比单一治疗理想得多,是防、治双重效果,且防先于治、防重于治、防患于未然。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91107201·X,公开号为CN1066568A、名为《蔬菜全营养素产品及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依据上述科学原理,重点着眼于从食品角度引入外源核酸来补充人体核酸之不足,以防为主的措施来发挥核酸的保健及治疗作用,采用高核酸酵母(核酸含量高达13%以上)和高密度细胞结构的蔬菜中的核酸同步提供嘌呤嘧啶核苷酸来弥补体内核酸之不足,并且解决了核酸源不足价格昂贵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婴幼及一切吃菜难环境下的食用新鲜蔬菜的难题等,被世界权威杂志英国WPI(世界专利索引)收录。但该申请未能解决核酸水溶性差不利于开发液体饮料及药品、化妆品等的问题,也未能解决人体内各种核苷酸的合理配比以提高核酸生理效价问题,用于调味品增鲜效果也不理想(因核苷酸才有显著增鲜效果),而且核酸必须先经小肠消化成核苷酸及核苷后才能吸收,故吸收的核苷酸及核苷量往往小于食物中核酸的含量。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93110925·6,公开号为CN1077689A,名为《多核苷酸营养素产品及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较好地克服了上述专利申请的不足之处,且利用了植物花粉特别是我国资源十分丰富而又至今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玉米花粉来补充DNA及脱氧核苷酸,不仅同时补充嘌呤、嘧啶核苷酸而且使体内核苷酸的利用更趋合理的经济。由于解决了水溶性和小分子化问题,使其用途从单一食品扩展到婴幼食品(补充牛乳核苷酸之不足并增强婴幼抵抗疾病的能力)、饮料、调味品、药品、化妆品等诸多领域。但该申请未能考虑到纯粹性治疗用药品的生产与食饮、化妆品工业争某种或某几种单一核苷酸原料问题,而且由于药品往往比食饮、化妆品对人更重要也更值价,所以导致首先由制药业以高价优先购取所需核苷酸种类和数量后,余下的才低价处理给价位低的食饮工业等,导致该申请设计的配方及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得不到充分保障。随着核酸类药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新药品的不断问世和核酸类食饮、化妆品工业及其它核酸类制品工业的不断扩大和新兴,这些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甚至相互制约发展步伐,应当从科技上及早寻找对策,使它们能各取所需同步发展,互不争夺原材料且保证各自的疗效及保健功效,同时辅以体内核酸利用及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人体也易缺乏的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使核酸在体内发挥完美的功效,从而大幅度提高核酸的生物学效价,节约宝贵的核酸资源,利于降低产品成本,使科技为更多的人们谋福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其依据的科技原理如下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首先是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肌苷酸),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鸟嘌呤核苷酸和腺嘌呤核苷酸又可以在脱氨酶催化下脱氨基转变成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氧嘌呤核苷酸的生成也是以核苷或核苷酸的形式,特别是以二磷酸核苷的形式还原产生,亦即嘌呤类核苷酸可互变,而且鸟嘌呤核苷酸可抑制次黄嘌呤向黄嘌呤核苷酸(XMP)的转变,亦即抑制生成鸟嘌呤核苷酸自身,腺嘌呤核苷酸则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向腺苷琥珀酸的转变,亦即抑制生成腺嘌呤核苷酸自身,所以当AMP或GMP生成过多时,这种反馈调节就可自动阻止AMP或GMP的生成,亦即自动诱导IMP向体内所缺乏的嘌呤核苷酸种类及数量转化,从而达到平衡状态;与抑制机制相反,XMP生成GMP需要ATP参予,所以过量ATP可加速GMP生成,过量的GTP加速IMP转变为AMPS(腺苷琥珀酸),故促进AMP生成,由于机体能根据所需要的核苷酸种类及数量自动调节ATP或GTP的生成量来达到平衡状态,故此合成促进途径同样可保证供应机体所缺乏的嘌呤核苷酸。由此可知,只要给体内补充任何一种嘌呤核苷酸,通过机体自身的促进合成及抑制反馈系统就可使机体所需的每一种嘌呤核苷酸都基本达到平衡状态。机体内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途径首先是合成尿嘧啶核苷酸UMP,继而在磷酸激酶催化下接受ATP的高能磷酸基团生成UDP或UTP,UTP经氨基化生成CTP,再依次释放一个高能磷酸键分别形成GDP和GMP,获得胞嘧啶核苷酸。脱氧尿嘧啶核苷酸及脱氧胞嘧啶核苷酸则由相应的二或三磷酸核苷还原生成,这与脱氧嘌呤核苷酸的生成相同。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则通过尿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甲基化而产生,UMP和CTP均抑制氨基甲酰转移酶活性,从而都抑制UMP的生成。由此可知,尽管嘧啶类核苷酸的合成机制较嘌呤类核苷酸复杂,而且生成物UMP和CTP均抑制UMP的生成,但由于尿嘧啶核苷酸是所有嘧啶核苷酸的前身且UMP与CMP同样可互变(CMP脱氨生成UMP),因此只须向体内补充UMP或CMP任一种嘧啶核苷酸,就可同时达到补充机体所缺乏的各种嘧啶类核苷酸的目的。这与使用一种嘌呤类核苷酸就可获得各种所缺乏的嘌呤核苷酸的原理功效相同,这是嘌呤、嘧啶两大类核苷酸的重要共性。维生素指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须的、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的,在生理功能上既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主要原料,更不是体内能量的来源,而是对调节物质代谢过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而且已知许多维生素缺乏时,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因各种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不同,故缺乏不同的维生素则发生不同的疾病,统称为维生素缺乏病。维生素种类很多,有的很容易由食物补充,有的则相反,导致人体极易缺乏。为提高核酸利用率,设计采用人体易缺乏且又对核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嘌呤嘧啶双核苷酸营养素产品及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维生素微量元素嘌呤嘧啶双核苷酸营养素的原料用量(按绝干重量计)为:AMP 0-3. 5份GMP 0-3. 6份IMP 0-3. 5份Inosine 0-2. 7份 UMP 0-3. 2份CMP 0-3. 2份叶酸 0-0. 1份维生素B↓[12] 0-0. 01份维生素C 0-0. 5份亚硒酸钠 0-0. 01份硫酸锌(或GB2760-86允许使用的其它锌剂,以硫酸锌中锌含量折算)0-0 . 2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怀纬
申请(专利权)人:颜怀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