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血压安穴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7807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外用中药穴位贴制,是用中草药提取精制成药液吸入无纺人造丝中,制成药片,固定于涂有粘合剂的无纺透气基材上,使用时贴于足底涌泉穴,通过透穴和透皮吸收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治疗高血压的外用的中药穴位贴剂,属于中药制剂范畴。高血压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而严重,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一种慢性病。据1979~1980年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以上400多万人的抽样调查,确诊高血压患病率为4.85%,加上临界高血压患病率则为7.13%。然而在已有技术中,治疗高血压病的口服中药较多,如“降压灵”、“罗布麻”片等,而有关贴剂技术,在祖国传统医学中主要是硬膏剂,加工时需用植物油和黄丹熬制,使用时易污染衣物和有害元素铅中毒。在现代贴药技术中,贴剂仅用于止血、创伤等,如“止血贴”、“创可贴”均是直接将药贴贴于患处而产生局部作用。本专利技术一改祖国传统医学硬膏制剂之特点,结合现代贴药技术,将药物提取、精制,吸收到吸附材料中,制成穴位贴剂,药物通过透穴和透皮吸收,刺激经络血脉,直达病所而发挥治疗作用。本专利技术是将药材用70~90%乙醇回收提取二次,每次二小时,回收乙醇,真空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80℃)的浸膏,用吸附性材料无纺人造丝吸收成药片,固定于涂有粘合剂的无纺透气基质上,上层覆盖隔离层,中药材的配比为吴茱萸15~25%、胡椒3~8%、三七10~15%、栀子15~30%、桃仁20~40%、杏仁20~40%、丹参15~30%。临床观察最佳效果的比例为吴茱萸21.32%、胡椒4.30%、三七9.38%、栀子12.50%、桃仁17.78%、杏仁20.20%、丹参14.52%。涌泉穴位于足底中线的前、中1/3交点处,将药物贴于此穴,药物经透穴和透皮吸收,刺激经络,从肺出,络绕于心,注入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而达到降血压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药物通过穴位给药,治疗全身疾患的内病外治技术,根据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97%(见表)。实施例1、处方吴茱萸21.32g、胡椒4.30g、三七9.38g、栀子12.50g、桃仁17.78g、杏仁20.20g、丹参14.52g。2、制法取以上药物用70%乙醇加流提取二次,每次二小时,回收乙醇,真空浓缩成浸膏,用无纺人造丝吸收,制成50片,固定于涂有粘合剂的无纺透气基质上,上层覆盖隔离层,包装,即可。临床观察结果表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降低血压的穴位贴剂,是将药材除去油脂,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两小时,回收乙醇,真空浓缩成浸膏,用吸附性材料无纺人造丝吸收,制成药片,固定于涂有粘合剂的无纺透气基质上,上层覆盖隔离层,其特征在于吴茱萸15~25%、胡椒3~8%、三七10~15%、桃仁20~40%、杏仁20~40%、丹参15~30%、栀子15~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吴茱萸21.32%、胡椒4.30%、三七9.38%、桃仁17.78%、杏仁20.20%、丹参14.52%、栀子12.50%。全文摘要一种治疗高血压的外用中药穴位贴制,是用中草药提取精制成药液吸入无纺人造丝中,制成药片,固定于涂有粘合剂的无纺透气基材上,使用时贴于足底涌泉穴,通过透穴和透皮吸收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文档编号A61K9/06GK1101257SQ9310090公开日1995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16日专利技术者柴立, 周飞, 邱德文, 武军 申请人:贵州三力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降低血压的穴位贴剂,是将药材除去油脂,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两小时,回收乙醇,真空浓缩成浸膏,用吸附性材料无纺人造丝吸收,制成药片,固定于涂有粘合剂的无纺透气基质上,上层覆盖隔离层,其特征在于吴茱萸15~25%、胡椒3~8%、三七10~15%、桃仁20~40%、杏仁20~40%、丹参15~30%、栀子15~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立周飞邱德文武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三力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