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旭专利>正文

一种环碳酸酯树脂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97322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环碳酸酯树脂的合成方法。其合成过程为: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碳酸酯及单体进行溶液聚合,所得的环碳酸酯树脂生产成本低,是合成新一代环保型聚氨酯的主要原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碳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环保问题在世界各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无论是产品还是生产过程,无毒、无污 染的工艺更为重要。聚氨酯(Pu)是指分子链中含有多个氨酯键(-NH-C00-)的聚合物的总 称。氨酯键一般由多异氰酸酯基和羟基反应获得。聚氨酯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化学家 0. Bayer专利技术以来迅速用于制造泡沫塑料、纤维、弹性体、合成革、涂料、胶黏剂、铺装材料和 医用材料等,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轻工、纺织、机电、航空、医疗卫生等领域。随着聚氨酯 化学研究、产品制造和应用工艺技术的进步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宽,逐渐形成了目前世 界上居第6大合成材料地位(PE,PP, PVC, PS, PET, PU)的工业体系。近20多年来,聚氨酯 产品品种、应用领域、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发展最快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工业之一。近 年来中国大陆成为世界上聚氨酯发展最快的市场中心。据英国IAL咨询公司专家的资料, 中国1982年聚氨酯产量仅7000吨,而到2005年达到29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5%,预计 2010年将达到43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8. 1%。但多异氰酸酯是对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害的高毒性物质,在聚氨酯产品中不可避免 的有残留,而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原料光气毒性更大。为克服这些缺点,自20世纪90年代 以来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合成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并处于领先 地位,目前,已有非异氰酸酯聚氨酯产品供应市场。我国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开发还处于起 步阶段,研究报道较少,更未见工业化的报道。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是指不使用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的聚氨酯,简称NIPU,目前主 要是通过环碳酸酯树脂与脂肪族或脂环族伯胺反应来制备,NIPU具有与传统聚氨酯不同的 结构与性能,其结构单元氨基甲酸酯的β位碳原子上含有羟基,能与氨基甲酸酯键中的羰 基形成分子内氢键,因此,NIPU从分子结构上弥补了传统聚氨酯中的弱键结构,耐化学性、 耐水解性以及抗渗透性均比较优异,而且其制备过程中不使用高毒性和湿敏性的物质多异 氰酸酯,不会因产生气泡而使材料形成结构缺陷,给原料的施工与储存带来了方便。NIPU几乎对环境没有危害,近年来弓丨起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对NIPU研究的深入 及其性能的不断改进与提高,NIPU必将会用于更多的领域,成为聚氨酯行业的一个新亮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碳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能够在较 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环保、经济、工艺简单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方法如下(1)、将溶剂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50_200°C ;(2)、在反应温度下,滴加引发剂、单体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碳酸酯;(3)、反应结束后用PH调节剂调PH值为7-9。3如上所述步骤(2)中滴加反应物的时间为0. 5-6小时。如上所述步骤 (1)中的溶剂为丙酮、甲乙酮、环己酮、甲基丁基酮、甲基异丁基酮、 甲基异戊酮、异佛尔酮、正己烷、正庚烷、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氯乙烷、醋酸 乙酯、醋酸丁酯、醋酸辛酯、CnH2n+10H(η =1-10)、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二 醇醚类、丙二醇醚类等。如上所述的引发剂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戊酯、过氧化-2-乙基 己酸叔丁酯、过氧化醋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1,1- 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 甲基环己烷、偶氮二异丁腈、叔丁基过氧化辛酸酯、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叔戊基、过氧 化二异丙苯、2,2-二(叔丁基过氧化)丁烷。如上所述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 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酰胺,衣康酸、马来酸、二乙烯基苯、乙二醇双丙烯酸 酯、马来酸二烯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如上所述的反应时间为0. 5-10小时。如上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碳酸酯与单体的重量比为5-95%。如上所述的引发剂为单体重量的0. 01-10%。如上所述的单体与溶剂的重量比为15-80%。如上所述的PH调节剂为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三乙胺、三 乙醇胺或二甲基乙醇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反应条件温和、工艺过程简单,便于操作;2、原料价廉易得,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在装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冷凝管、加料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丁酮,加热至80°C,保 温20分钟,滴加引发剂、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碳酸酯,2小时滴加完毕,保温反应 6小时,然后自然冷却,待温度降至45°C时加入氨水调节PH值为7-9,最后降温出料。在上述合成中,所述的引发剂是6份偶氮二异丁腈,所述的单体是55份苯乙烯、50 份丙烯酸丁酯、4份丙烯酸、50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碳酸酯。用上述方法制得环碳酸酯树脂固含55%,单体转化率98%以上,PH为8. 5。实施例2 在装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冷凝管、加料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二甲苯,加热至 140°C,保温20分钟,滴加引发剂、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碳酸酯的混合液,3小时滴 加完毕,保温反应7小时,然后自然冷却,待温度降至45°C时加入氨水调节PH值为7-9,最 后降温出料。在上述合成中,所述的引发剂是15份叔丁基过氧化辛酸酯,所述的单体是260份 苯乙烯、90份丙烯酸丁酯、4份丙烯酸、80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碳酸酯。用上述方法制得环碳酸酯树脂固含50%,单体转化率98%以上,PH为8. 5。实施例3:在装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冷凝管、加料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甲基异戊酮,加热至 145°C,保温20分钟,滴加引发剂、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碳酸酯的混合液,4小时 滴加完毕,保温反应8小时,然后自然冷却,待温度降至45°C时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 7-9,最后降温出料。在上述合成中,所述的引发剂是15份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所述的单体是200份 苯乙烯、270份丙烯酸丁酯、3份丙烯酸、100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碳酸酯。用上述方法制得环碳酸酯树脂固含45%,单体转化率98%以上,PH为8. 0。实施例4 在装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冷凝管、加料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二甲苯,加热至 141°C,保温20分钟,滴加引发剂、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碳酸酯的混合液,2小时 滴加完毕,保温反应10小时,然后自然冷却,待温度降至45°C时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 7-9,最后降温出料。在上述合成中,所述的引发剂是11份过氧化二叔戊基,所述的单体是40份苯乙 烯、30份丙烯酸丁酯、1. 5份丙烯酸、27甲基丙烯酸羟丙酯、18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碳酸用上述方法制得环碳酸酯树脂固含60%,单体转化率98%以上,PH为8. 6。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A 在反应器中加入溶剂,升温至50-200°C ;B 在0. 5-6小时内连续滴加引发剂、(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碳酸酯树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A:在反应器中加入溶剂,升温至50-200℃;B:在0.5-6小时内连续滴加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碳酸酯及单体,保温反应0.5-10小时;C:用PH调节剂调PH值至7-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旭
申请(专利权)人:任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