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多孔玻璃中制备银纳米粒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97015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多孔玻璃中制备银纳米粒子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选取多孔玻璃;2)将银化合物溶于溶剂中,配制成浓度范围在1mol/L~1×10-6mol/L的溶液中;3)将多孔玻璃放入步骤2)配制的溶液中,浸泡0.5h以上,使溶液充分渗入到多孔玻璃的微孔中;4)将步骤3)中获得的多孔玻璃放入加热炉中加热,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到室温,即可在多孔玻璃中制得均匀分布的银纳米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在多孔玻璃中制备银纳米粒子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限制粒子的尺寸,其工艺参数的设置可使银纳米粒子在玻璃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分布比较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多孔玻璃为载体制备 银纳米粒子的方法。
技术介绍
掺金属粒子得到的复合材料是一种在光学、电子、抗菌以及催化等领域有着重 要作用的功能材料。早在公元4世纪,罗马玻璃工人就懂得了在玻璃掺杂金、银等金属 颗粒,以制备出具有丰富、美丽色彩的玻璃制品。如今,随着非线性光学的发展,尤其 自1983年美国科学家Jian和Lind研究了玻璃掺杂纳米颗粒后的三阶非线性性能之后,人 们对玻璃中掺金属粒子的研究开始偏重于其光学性能方面。当金属纳米粒子被掺入玻璃 时,玻璃基质将粒子彼此隔离开,形成量子点,可使得电子的局域性和相干性增强,引 起量子限域效应。同时,当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远小于光场波长时,作用于粒子上的电 场也明显不同于周围的介质宏观场,其极化过程将改变局域的介电常数,从而产生介电 限域效应。这些效应都会导致玻璃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显著提高,使具有非线性光学性 能的材料在光存储、传输和开关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优势,如与电子开关器件相比, 全光光子开关器件具有开关时间短、节能以及寿命长等优点,将是未来光电设备的重要 组成部件。目前,在玻璃体中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多孔玻璃中制备银纳米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选取多孔玻璃;2)将银化合物溶于溶剂中,配制成浓度范围在1mol/L~1×10↑[-6]mol/L的溶液中;3)将多孔玻璃放入步骤2)配制的溶液中,浸泡0.5h以上;4)将步骤3)中获得的多孔玻璃放入加热炉中加热,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到室温,即可在多孔玻璃中制得均匀分布的银纳米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马文波陆树新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