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发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6734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致发声装置,其包括:一热致发声元件、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平行间隔设置且与所述热致发声元件电连接。所述热致发声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与所述热致发声元件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发声装置可用于耳机、音箱、收音机等可发声的装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热声效应的热致发声装置。
技术介绍
发声装置包括一产生声波的发声元件,该发声装置在接收到一外部信号后驱动所 述发声元件发出声波。现有的发声元件,如电动式、静电式及压电式,大都采用振膜振动发 出声音,而振膜的振动需要一驱动装置,因此现有的发声装置结构较为复杂。范守善等人于2008年10月29日公开了一种热致发声装置,该热致发声装置采 用一热致发声兀件° 请参见文献Flexible, Stretchable, TransparentCarbon Nanotube Thin Film Loudspeakers”,Fan et al.,Nano Letters,Vol.8 (12),4539-4545(2008)。该 热致发声元件利用热声原理,采用具有极大比表面积及极小单位面积热容的碳纳米管结构 所制成。该碳纳米管结构通过至少二电极接收到一外部信号后,与周围介质迅速发生热交 换,从而改变周围介质的密度而发出声波,且该声波的强度与发声频率均在人耳所能感知 的范围。然而,该热致发声元件在与周围介质分子发生热交换的过程中,会产生的热辐射, 从而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致发声装置,其包括:  一热致发声元件;  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热致发声元件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该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与所述热致发声元件相对且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致发声装置,其包括一热致发声元件;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所 述热致发声元件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与所述热致发声元件相 对且间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一基座,所述基 座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热致发声元件与所述第一表 面平行且相对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致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散热片,所 述多个散热片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二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致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热管,所述 多个热管设置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多个散热片相连。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致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 二电极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一表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致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发声元件铺设于所述第 一电极、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与所述基座的第一表面平行间隔相对。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致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之间的 所述基座的第一表面设置有反射材料层。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致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材料层的材料包括白色 金属、金属化合物、合金或复合材料。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致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材料层与所述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电绝缘。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发声元件的单位面积热 容小于1. 7 ΧΙΟ6焦耳每平方厘米开尔文。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发声元件为碳纳米管拉膜。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致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拉膜包括多个碳 纳米管首尾相连且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碳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连接。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致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开利刘亮冯辰潜力范守善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