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建军专利>正文

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热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64691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热散热装置,包括炉膛、炉拱、连接管、散热管、散热边箱及散热烟囱,其结构特点为炉拱通过连接管经一散热管连接在至少一层的塔层结构的一个散热边箱上,所述的每层的塔层结构包括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与两根散热管,所述的两根散热管中的一根散热管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的一头相通连接,另一根散热管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的另一头相通连接;所述的塔层结构在其未被一散热管连接的另一散热边箱上通过转接管连接到烟囱。因而具有升温能力好、稳温性能强;而且其塔式排列能有效地增加了供热系统的总体换热面积、降低了安装高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热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热散热装置。技术背景 原有烤房供热装置大多是采用铁制或陶瓷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使用年限短、投 资、维护成本高。原有烤房供热装置采用立式排列,总体换热面积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换热面积大的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 供热散热装置。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热散热装置,包括炉膛、炉拱、连接管、散热管、散热边箱及散热烟囱,其结构特点为炉拱通过连接管经一散热管连接在至少一层的塔层结构的一个散热边箱上,所述的每层的塔层结构包括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与两根散热管,所述的两根散热管中的一根散热管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的一头相通连接,另一根散热管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的另一头相通连接;所述的塔层结构在其未被一散热管连接的另一散热边箱上通过转接管连接到烟囱。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热散热装置,包括炉膛、炉拱、连接管、散热边箱及散热烟囱,其特点为炉拱通过连接管连接在至少一层的塔层结构的一个散热边箱上,所述的每层的塔层结构包括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与两根散热管,所述的两根散热管中的一根散热管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的一头相通连接,另一根散热管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的另一头相通连接;所述的塔层结构在其未被连接管连接的另一散热边箱上通过转接管连接到烟囱。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热散热装置, 包括炉膛、炉拱、散热管、散热边箱及散热烟囱,其特点为炉拱通过一散热管连接在至少一 层的塔层结构的一个散热边箱上,所述的每层的塔层结构包括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与两根 散热管,所述的两根散热管中的一根散热管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的一头相通 连接,另一根散热管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的另一头相通连接;所述的塔层结 构在其未被一散热管连接的另一散热边箱上通过转接管连接到烟囱。 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的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 热散热装置,其特点为炉拱设有复数个的上火孔通过至少一根连接管连接在至少一层的塔 层结构的一个散热边箱上。所述的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热散热装置,其特点为所述的 塔层结构采用两层或两层以上塔层结构,其中每层的未被一散热管或连接管或竖向连接管 连接的另一个散热边箱的中部通过竖向连接管上接上一层的塔层结构的同侧的散热边箱, 最后一层的塔层结构在其未与下层塔层结构的散热边箱连接的另一个散热边箱上通过转 接管连接到烟闺。所述的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热散热装置,其特点为所述的炉拱、散热3管及散热边箱的外形为圆形或方形。所述的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热散热装置,其特点 为所述的炉膛、炉拱、散热管、散热边箱其内部结构采用布置有网状物或纤维条形状物的内 部结构。 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热散热装置,成功解 决了金属制(陶制)供热系统的使用年限短、投资、维护成本高的瓶颈。本技术的新型 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热散热装置选用导热性耐火材料配置,升温能力好、稳温性能强;而其 塔式排列有效地增加了供热系统的总体换热面积、降低了安装高度,易于安装与维护的操 作。因此,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安装维护技术简便易普及、不腐化、破损易维护,因而投资成 本低使用年限长;设计合理, 一次性加型煤隧道式炉膛,加煤次数少,省时省工,解决了操作 人员的劳动强度,连续供热时间长,烘干品质得到提升,经济效益明显。广泛用于各类烘干、 脱脂等类型的烤房、烤炉。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为图1的右视图。 图5为图1的俯视图。 图6为图1的仰视图。 图7为本技术的具体的热气流流动方式图。 图中炉膛A,炉拱B,烟囱C,连接管1,散热管2,散热边箱3,竖向连接管4。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 列供热散热装置,包括炉膛A、炉拱B(也称炉盖)、连接管1、散热管2、散热边箱3及散热烟 囱C等几个部分组成,其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是 炉膛A和炉拱B所组成的空间主要用于放置、储存、燃烧热源燃烧物料,同时也通 过热传导向外散发由炉膛内吸收到的热源燃烧所释放热能。 连接管1 :主要用于将热能气流导入指定的散热管内或散热边箱内,同时也通过 热传导向外散发由管内吸收到的热能。 散热管2、散热边箱3:吸热、散热的主要部件,按设计结构所安装组成的散热管和 散热边箱借助其本身制作材料所具有的良好导热性能,为传导性耐火材料,发挥热传递效 应。例当其管体内温度高于管外温度时,管内壁将管内所流通的热气中的热能吸收,通过 导热,从管外壁散发而出。散热管2与散热边箱3组成塔层结构,所述的每层的塔层结构包 括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3,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3的左右端或头或边分别有两根散热管2相 通连接。 本技术所述的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热散热装置,其炉拱B设于炉膛A上 部,炉拱B通过连接管1经一散热管连接在一塔层结构的一个散热边箱3的中部位置上,所述的塔层结构包括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3,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3的左右端或头分别与 两根散热管2相通连接,即一根散热管2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3的左端或左 边相通连接,另一根散热管2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3的右端或右边相通连接。 一层的塔层结构的另一个散热边箱3的中部通过竖向连接管4上接上一层的塔层结构的同 侧的散热边箱3,上一层的塔层结构可以通过竖向连接管4以同样方式连接再上一塔层结 构,所述的本技术的塔层结构可以采用多层,按需设置以同样方式连接,最后一层的塔 层结构在其未与下层连接的散热边箱3上通过转接管连接到烟囱C。 工作原理为热源由炉膛内燃烧燃料产生,热能首先通过空气实现首次热传递,而 经过吸热后的热气流,因烟囱所形成的自然抽力,被动引导从炉拱B中部的上气孔上升,经 过1号连接管1导入至型号为2号的一散热管内,继而进入型号为3号的散热边箱3,再通 过散热边箱向左右分流分别被导入两根型号为4号的散热管2,紧接着依次由下到上的顺 序而流动,最终从烟闺排除。具体的热气流流动方式详见图7的箭头方向。还有就所说的关 于1号连接管1的数量和位置的变化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目前图纸上所体现的是中间一个 上火孔的1号连接管,但是现实中使用的上火孔有可能是在炉膛头尾(左右两边)或是两 个、三个上火孔,则结构中一般设有与之匹配的炉膛头尾(左右两边)或是两个、三个上火 孔的至多两个的1号连接管l,但连接管均汇入2号的一散热管内进入3号散热边箱3中, 或者连接管直接进入3号的散热边箱3中;或者上火孔直接通过2号的一散热管内进入3 号散热边箱3中。 而本新型散热装置正是利用了其本身具有的良好导热性能和塔式排列结构,在有 限的空间内,通过合理的连接和摆放方式,使热源气流在管内的自然流动时间加长,大大加 大了热交换面积和热交换时间,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热能浪费。所述的炉拱B、散热管2及散 热边箱3的外观形状可以圆形、方形等。炉膛、炉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耐火材料塔式排列供热散热装置,包括炉膛(A)、炉拱(B)、连接管(1)、散热管(2)、散热边箱(3)及散热烟囱(C),其特征在于炉拱(B)通过连接管(1)经一散热管连接在至少一层的塔层结构的一个散热边箱(3)上,所述的每层的塔层结构包括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3)与两根散热管(2),所述的两根散热管(2)中的一根散热管(2)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3)的一头相通连接,另一根散热管(2)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并排的散热边箱(3)的另一头相通连接;所述的塔层结构在其未被一散热管连接的另一散热边箱(3)上通过转接管连接到烟囱(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军郑建芳
申请(专利权)人:郑建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