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15442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可移动底盘支撑部分(1),所述底盘支撑部分固定设置梯度线圈支撑部分(2)。该装置结构简单、易拆卸组装,降低安装梯度线圈的难度,同时降低安装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梯度线圈安装工作的效率。利用该装置可以方便地安装、拆卸及搬运超导磁体梯度线圈;该装置可以应用于超导磁体梯度线圈的现场安装调试技术领域中。(*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核磁共振设备的调试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安装装置,可应用于孔径式超导磁体的梯度线圈的安装、拆卸及搬运。
技术介绍
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医学诊断设备,它无创 伤地获取人体各部位任意断层的图像,可获得清晰的软组织图像,得到人体解剖学信息,是 当今发现和诊断早期癌症及其他多种疾病最先进的临床诊断设备,在国际医学界和技术界 均受到重视。 磁体是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核心设备之一,可分为超导型、电阻或电磁常导型、永磁 型三种。目前超导型已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应用较为广泛。超导型磁体的梯度线圈体积和重 量均较大,一般单个梯度线圈的重量约为2 3吨,长度一般在1. 5米以上,很难通过常规 的工具搬运,且其将其安装到超导磁体上的安装难度(尤其是在磁体已经励磁的情况下) 很高。 为了降低安装梯度线圈的难度,同时为了降低安装过程中的风险及难度,提高梯 度线圈安装工作的效率,急需设计一种便于超导磁体梯度线圈安装、拆卸及搬运的工具。本 专利技术由此而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安装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难以安装,且缺乏相关安装装置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种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可移动底盘 支撑部分,所述底盘支撑部分固定设置梯度线圈支撑部分。 优选的,所述底盘支撑部分为两矩形钢长臂和矩形钢水平支撑臂固定连接的H型 结构;所述矩形钢长臂两端安装滚轮。 优选的,所述矩形钢长臂前端设置直向滚轮,所述矩形钢长臂后端设置变向滚轮; 所述矩形钢水平支撑臂与矩形钢长臂间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梯度线圈支撑部分包括矩形钢垂直支撑臂,所述矩形钢垂直支撑臂 一端与矩形钢水平支撑臂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梯度线圈支撑臂。 优选的,所述梯度线圈支撑臂与矩形钢垂直支撑臂垂直,且梯度线圈支撑臂与矩 形钢垂直支撑臂形成L型结构或T型结构;所述梯度线圈支撑臂与矩形钢长臂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矩形钢长臂与滚轮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矩形钢垂直支撑臂与矩形 钢水平支撑臂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梯度线圈支撑臂上端面设置上表面与梯度线圈配合限 位受力的梯度线圈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梯度线圈支撑部分还包括矩形钢斜臂,所述矩形钢斜臂两端分别连接梯度线圈支撑臂和矩形钢垂直支撑臂形成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工装加强部分,所述工装加强部分设置在底盘支撑部分 的矩形钢长臂上,并与梯度线圈支撑部分连接。 优选的,所述工装加强部分包括两端分别与矩形钢长臂后端固定连接的工装连接 臂,所述工装连接臂通过底盘连接件与矩形钢水平支撑臂连接形成n型结构;且工装连接 臂通过梯度线圈连接件与梯度线圈支撑部分连接。 优选的,所述工装加强部分包括两端分别与矩形钢长臂后端固定连接的工装连接 臂、分别连接矩形钢长臂后端和梯度线圈支撑臂后端的梯度线圈连接臂,所述工装连接臂 与梯度线圈连接臂形成三角形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针对MRI设备的超导磁体梯度线圈的重量大,以及避免超导磁体的影响,设计了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安装装置专门用于安装、拆卸及搬运梯度线圈,使用该安装装置可免除手工安装的操作,降低安装梯度线圈过程中的风险。 2.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安装装置可降低安装梯度线圈的难度,同时方便梯度线圈从超导磁体中取出、搬运等过程,可提高梯度线圈安装工作的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 3.由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安装装置采用可移动底盘支撑部分,可以方便梯度线圈进行搬运;而且由于该梯度线圈安装装置采用螺栓螺钉固定连接各部分,具有可拆卸结构,组装简易,很适合运输到超导磁体的安装现场(如生产场地、医院等)进行梯度线圈的操作,拓宽了安装工具的使用范围,使得在场地调整超导磁体梯度线圈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安装装置结构简单、易拆卸组装,降低安装梯度线圈的难度,同时降低安装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梯度线圈安装工作的效率。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地安装、拆卸及搬运超导磁体梯度线圈;该装置可以应用于超导磁体梯度线圈的现场安装调试
中。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安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安装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安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组装状态示意图。其中1为底盘支撑部分,2为梯度线圈支撑部分,3为工装加强部分;11为矩形钢 长臂;12为矩形钢水平支撑臂;13为滚轮;21为矩形钢垂直支撑臂;22为梯度线圈支撑臂; 23为矩形钢斜臂;24为梯度线圈支撑块;31为工装连接臂;32为底盘连接件;33为梯度线 圈连接件;34为梯度线圈连接臂;131为直向滚轮,132为变向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 本专利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 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1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安装装置 如图1 3,该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安装装置,包括可移动底盘支撑部分1、 工装加强部分3,所述底盘支撑部分固定设置梯度线圈支撑部分2。底盘支撑部分为两矩形 钢长臂11和矩形钢水平支撑臂12固定焊接的H型结构;所述矩形钢长臂两端安装滚轮13。 所述滚轮为矩形钢长臂前端设置的直向滚轮131和矩形钢长臂后端设置的变向滚轮132。 梯度线圈支撑部分2包括矩形钢垂直支撑臂21,所述矩形钢垂直支撑臂一端与矩 形钢水平支撑臂12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梯度线圈支撑臂22。所述梯度线圈支撑臂 22与矩形钢垂直支撑臂21垂直,且梯度线圈支撑臂22与矩形钢垂直支撑臂形成L型结构; 所述梯度线圈支撑臂与矩形钢长臂平行设置。所述矩形钢长臂11与滚轮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矩形钢垂直支撑臂21与矩形钢水平支撑臂12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梯度线圈支撑臂 上端面设置上表面与梯度线圈配合限位受力的梯度线圈支撑块24。矩形钢斜臂23两端分 别连接梯度线圈支撑臂22和矩形钢垂直支撑臂21形成三角形结构。 所述工装加强部分设置在底盘支撑部分的矩形钢长臂11上,并与梯度线圈支撑 部分2连接。所述工装加强部分包括两端分别与矩形钢长臂11后端固定连接的工装连接 臂31,所述工装连接臂31通过底盘连接件32与矩形钢水平支撑臂21连接形成Ji型结构; 且工装连接臂31通过梯度线圈连接件33与梯度线圈支撑部分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底盘支撑部分的矩形钢长臂和矩形钢支撑臂和梯度线圈支撑部分 所有部件均由矩形钢组成;工装加强部分由一组角钢组成。其中底盘支撑部分共3根矩形 钢,相互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以保证底盘支撑的刚度,外形为H型。矩形钢长臂的端部 安装的4个滚轮分布在H型的四角,滚轮与矩形钢长臂11间采用螺钉或螺栓连接,便于拆 卸与组装。底盘支撑部分的滚轮方便梯度线圈安装装置整体的移动,减小了安装或取出梯 度线圈时的安装工具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线圈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可移动底盘支撑部分(1),所述底盘支撑部分固定设置梯度线圈支撑部分(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昕王为民韩宝辉张琳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朗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