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0361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小型的新型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能对频率不同的多种振动发挥有效的隔振效果,并且能够减轻由可动构件的碰撞引发的异常噪声、振动。为了解决该问题,将第二安装构件(14)固定在车身侧,封堵第二安装构件(14)的开口部而形成受压室(44),并且将挠性膜(36)配置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外侧而形成平衡室(46),用低频用孔通路(52)和高频用孔通路(54)连接受压室(44)和平衡室(46),将第一可动构件(56)配置在高频用孔通路(54)的流体流路中,且借助主体橡胶弹性体(16)使用于支承第一可动构件(56)的第一支承构件(12)与第二安装构件(14)相连结,并且避开第一可动构件(56)的配置位置地设置低频用孔通路(52)的流体流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汽车的发动机悬置(enginemoimt)等中的隔振装置,特别 是能够利用被封入在内部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流动作用而获得隔振效果的流体封入式隔振直ο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有例如应用在发动机悬置等中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该发动机悬置 在汽车中利用车身隔振支承动力装置。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具有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第 一安装配件和第二安装配件彼此连结起来的构造,该第一安装配件安装在主振动系统上, 该第二安装构件安装在车身上。此外,作为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一种还公知如下装置,该 装置形成有受压室和平衡室,该受压室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壁部的一部分、且在输入 振动时被引起内压的变动,该平衡室利用隔膜(diaphragm)构成壁部的一部分、且利用隔 膜的变形而容许容积变化,在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中均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并且该装置 形成有将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彼此连通的孔(orifice)通路。在输入振动时,该流体封入 式隔振装置根据借助孔通路在受压室与平衡室之间流动的流体的共振作用等发挥隔振效 果。另外,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就是上述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但是,在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存在下述问题,S卩、虽然对于孔通路所被预先调谐 成的频率的振动,能够发挥在流体的流动作用的基础上获得的隔振效果,但对于不是调谐 频率的振动却难以发挥有效的隔振效果。特别是,在输入相比孔通路的调谐频率高频率的 振动时,孔通路在反谐振的作用下处于堵塞状态而实质上被阻断,因此安装架整体的动态 弹簧常数的值变大,导致容易使隔振性能显著下降。于是,亦如专利文献1所示,也尝试开发了如下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该装置设有 频率被调谐成例如发动机振动等低频区域的低频用孔通路、和频率被调谐成例如怠速振动 等的高频区域的高频用孔通路,从而针对频率不同的多种振动均能获得有效的隔振效果。在该种具有多个孔通路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为了能够高效地发挥低频用孔 通路的高衰减效果,在输入将低频用孔通路调谐后的低频区域的振动时,高频用孔通路被 阻断。即、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高频用孔通路的流路中配置可被容许在板厚方向上位移的 可动板、并在该流路中配置用于限制可动板在板厚方向上的位移量的支承构件,从而在输 入低频大振幅的振动时,可动板被支承构件约束而阻断高频用孔通路。另一方面,在输入将 高频用孔通路调谐后的高频小振幅的振动时,能够利用可动板的微小位移有效地产生流经 高频用孔通路的流体流动。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仍存在未能解决的问题。 即、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在呈圆筒状的第二安装配件的内周侧沿 中心轴线方向串联地形成受压室和平衡室,且在上述受压室与平衡室之间配置有分隔构件 而利用第二安装配件支承该分隔构件。并且,在该分隔构件中形成有孔通路,且利用分隔构 件支承被配置在高频用孔通路的流体通路中的可动板。因此,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轴线方向尺寸容易大型化、需要很大的配置空间,从而可能有碍实现车辆的小型化。另外,为了避免自发动机发出的热使隔膜的耐久性下降、避免被形成在支架与隔 膜之间的空气室的压力因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等等,将用于支承分隔构件的第二安装配件安 装在车身侧。因此,在因输入低频大振幅的振动而使可动板碰撞分隔构件时,因抵接产生的 碰撞声音、振动不会被衰减地自第二安装配件被传递到车身侧。结果,在车室内也有可能产 生乘客能感觉到的程度的异常噪声、振动。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934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上述问题的背景下做成的,其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的新 型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该装置利用可动构件切换孔通路的状态从而针对频率不同 的多种振动均能发挥有效的隔振效果、并且能够抑制向车身侧传递由可动构件的碰撞引发 的异常噪声、振动。下面,说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另外,能够尽可能以任 意组合使用下述各技术方案所采用的构成构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或技术特征并不 限定于下述说明,应将本专利技术理解成记载于全部说明书以及附图的内容、或理解成在本领 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上述记载掌握的专利技术构思的基础上的认识。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该装置该装置将第一安装构件与具有 筒状部的第二安装构件中的筒状部的一开口部侧分开地配置,且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 上述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并且该装置形成有受压室和平衡室,上述受压室的壁 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且在该受压室内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上述平衡室 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构成、且在该平衡室内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且利用孔通路连通 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将第一安装构件固定在主振动系统侧,并且将第 二安装构件固定在车身侧,另一方面,利用盖构件封闭该第二安装构件中的筒状部的另一 开口部侧,从而在盖构件与主体橡胶弹性体间相对的表面之间形成受压室,并且以覆盖该 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外侧的方式配置挠性膜,从而隔着该主体橡胶弹性体在该受压室的相反 一侧形成平衡室,此外,作为孔通路,形成被调谐成彼此不同的频率区域的低频用孔通路和 高频用孔通路,另一方面,在经由该高频用孔通路的流体流路中配置用于限制流体流动量 的第一可动构件,且利用第一支承构件支承该第一可动构件,该第一支承构件借助该主体 橡胶弹性体与该第二安装构件弹性连结,并且避开该第一可动构件的配置位置地设置经由 该低频用孔通路的流体流路。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通过设置低频用孔通路和高频用 孔通路,针对将上述低频用孔通路和高频用孔通路调谐后的频率的振动,均能获得有效的 隔振效果。因此,在将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应用于输入的是频率不同的多种振动的发动 机悬置等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优异的隔振性能。而且,通过在高频用孔通路的流体流路中配置第一可动构件而依据所输入的振动 的频率限制高频用孔通路中的流体流动量,能够在输入将低频用孔通路调谐后的频率区域 的振动时,有利地确保经由低频用孔通路流动的流体流动量,从而能够高效地发挥目标的 隔振效果。这里,在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借助主体橡胶弹性体使用于支 承第一可动构件的第一支承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相连结。换言之,在向车身侧传递因第一 可动构件与第一支承构件的抵接而作用于第一支承构件的能量的路径中配置有主体橡胶 弹性体。因此,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部摩擦等使能量损耗,从而衰减由第一可动构件与 第一支承构件的抵接而产生的能量,由此能够减少或避免在车身侧产生由该能量引发的异 常噪声、振动。另外,通过在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外侧设置挠性膜而形成平衡室,能够高效地节省 平衡室的设置空间,从而能够实现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轴线方向上的小型化。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也可以将高频用孔通路设在第 一安装构件中,并且利用第一安装构件构成第一支承构件。这样,通过在第一安装构件中确保高频用孔通路的形成空间,容易实现高频用孔 通路所要求的较短的通路长度和较大的通路截面积。另外,通过利用第一安装构件构成用 于支承第一可动构件的第一支承构件,能够高效地确保主体橡胶弹性体中的用于连结第一 支承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的部分的自由长度。因此,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该装置将第一安装构件与具有筒状部的第二安装构件中的该筒状部的一方开口部侧分开地配置,且用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上述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并且该装置形成有受压室和平衡室,上述受压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且在该受压室内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上述平衡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构成、且在该平衡室内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用孔通路连通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将上述第一安装构件固定在主振动系统侧,并且将上述第二安装构件固定在车身侧,另一方面,利用盖构件封闭该第二安装构件中的上述筒状部的另一方开口部侧,从而在该盖构件与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间相对的表面之间形成上述受压室,并且以覆盖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外侧的方式配置上述挠性膜,隔着该主体橡胶弹性体在与该受压室相反的一侧形成上述平衡室,作为上述孔通路,形成被调谐成彼此不同的频率区域的低频用孔通路和高频用孔通路,另一方面,在经过该高频用孔通路的流体流路中配置用于限制流体流动量的第一可动构件,且用第一支承构件支承该第一可动构件,该第一支承构件借助该主体橡胶弹性体与该第二安装构件弹性连结,并且避开该第一可动构件的配置位置地设置经过该低频用孔通路的流体流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谷知宏滨田真彰大西将博
申请(专利权)人: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