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刚专利>正文

一种LED微珠散光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93974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微珠散光罩,其特征是在散光罩内壁面或外壁面均匀分布有透明微珠,所述透明微珠与散光罩间内壁面或外壁面固连。所述透明微珠至少为一层,或为两层或为多层,各层透明微珠间固连。由于在散光罩内壁均匀分布有透明微珠层,二极管的发光依次经各层透明微珠间的相互折射、相互反射、相互辐射后形成柔和的散射光线,因而可有效改善现有发光二极管存在的较强的发光耀斑和强烈的刺眼光线的弊端,且光损小,不刺眼,同时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照明亮度,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光罩,尤其涉及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微珠散光罩。 技术背景由于节能、成本低廉等优势,在众多领域发光二极管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 使用,为降低其发光耀斑和刺眼的光线,现有发光二极管的散光罩往往釆用乳 化玻璃或乳化涂层,或采用有色光罩,尽管可使发光柔和,并可达到降低耀斑 和不刺眼的效果,但却造成较大的光损,经实际检测,发光二极管散光罩由于 采用乳化玻璃或有色光罩而造成的光损就达10%~20%,因而改变现有发光二极 管散光罩的不合理结构,成为一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耀斑和刺眼的光线并可有效降低光损的发 光二极管散光罩。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这种LED微珠散光罩其特征是在散光罩内壁面或 外壁面均匀分布有透明微珠,所述透明微珠与散光罩内壁面或外壁面固连。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透明微珠至少为一层,或为两层或为多层,各 层透明微珠间固连。所述透明樣i珠最好为实体透明微珠或空心透明微珠。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由于在散光罩内壁面或外壁面均匀分布有透 明微珠层,二极管的发光依次经各层透明微珠间的相互折射、相互反射、相互 辐射后形成柔和的散射光线,因而可有效改善现有发光二极管存在的较强的发 光耀斑和强烈的刺眼光线的弊端,且光损小,不刺眼,同时提高了发光二极管 的照明亮度,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l是本技术散光罩内壁面分布微珠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散光罩外壁面分布樣t珠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在发光二极管的散光罩1内壁面(或外壁面) 均匀粘附一层透明实体玻璃质微珠2,在使用时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经透明实体玻 璃质微珠2的折射、反射、辐射后形成发光耀斑较弱、不刺眼且光损小的柔和 光线。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在发光二极管的散光罩1内壁面 (或外壁面)均匀粘附一层透明空心玻璃质《敖珠2。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在发光二极管的散光罩1内壁面 (或外壁面)均匀粘附两层(或多层)透明实体玻璃质微珠2,各层透明微珠2 间固连。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是在发光二极管的散光罩1内壁面 (或外壁面)均匀粘附两层(或多层)透明空心玻璃质微珠2。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或一般技术人员除依据本技术所公开的在散光罩 1内壁面(或外壁面)均匀分布玻璃质樣b朱2外,还可采取其它质地透明微珠, 这些方式都应理解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受本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微珠散光罩,其特征是在散光罩内壁面或外壁面均匀分布有透明微珠,所述透明微珠与散光罩内壁面或外壁面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微珠散光罩,其特征是在散光罩内壁面或外壁面均匀分布有透明微珠,所述透明微珠与散光罩内壁面或外壁面固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微珠散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微珠至少 为一层。3. 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