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道喷嘴位置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70199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流道喷嘴位置调整结构,包括主进料口、流道板、旋转过渡块、喷嘴,所述旋转过渡块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出料口的对称轴线相平行设置,两对称轴线相距一定距离;所述旋转过渡块的进料口与流道板的出料口可旋转地密封对接,所述旋转过渡块的出料口与喷嘴的进料口可旋转地密封对接;所述喷嘴或喷嘴与喷嘴延伸块组合在一起的喷嘴组件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对称轴线亦平行设置,两对称轴线相距一定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塑料注塑的热流道系统,或应用于其它引导加工原料的流道系统。(*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塑料或其它原料加工的流道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热流道喷嘴位置调整结构
技术介绍
热流道系统是注塑机射嘴的延伸,主要作为模具的一部份,热流道系统的功能是,在塑料加工成型过程中使塑料一直保持在熔融状态,同时把熔融态塑料引导至不同的模腔,免除水口料的浪费,同时有利于降低注塑压力,縮短注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现有的热流道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主进料口 101、流道板102、喷嘴103三部分,主进料口与注塑机的注塑口相连接,主进料口同时与流道板的进料口相连接,在流道板内设置有分布流道,各分布流道的出料口分别与各喷嘴相连接,在主进料口、流道板及喷嘴上安装有加热组件,本热流道系统安装在模具的模板内,流道板底部中心装有圆形中心定位104及定位销105固定流道板在模板内的位置。针对不同的模具需要,可以更换不同结构的流道板及喷嘴的数量,以配合不同模具的使用要求。但现有的这种热流道系统结构都是设计成固定排布形式,流道板根据喷嘴的位置来设计,喷嘴的位置确定后,流道板中对应的出料口经加工成型,不能更改;当模具使用周期结束,这种固定结构的热流道系统不能用在其它不同喷嘴排布的模具上。另一方面,客户向热流道厂商定制这种固定结构的热流道,当喷嘴位置一经确定,就无法改变调整。如遇到后期的设计需要改变,模具设计必须迁就热流道的固定喷嘴位置,无法使模具设计最优化,否则流道板便需要重做,造成浪费。 所以,现有的固定结构的热流道系统在生产实践中存在适用性较差,结构不合理,使用不方便的明显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喷嘴位置可灵活调 整,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适用性强,环保效果好的热流道喷嘴位置调整结构。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种热流道喷嘴位置调整结构,安装于模具的模板内,包括主进料口、流道板、喷 嘴,流道板及喷嘴都各自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过渡块,所述旋 转过渡块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进、出料口的对称轴线相平行设置,两对称轴线相距一定 距离(X);所述旋转过渡块的进料口与流道板的出料口可旋转地密封对接,所述旋转过渡 块的出料口与喷嘴的进料口可旋转地密封对接;所述喷嘴或喷嘴与喷嘴延伸块组合在一起 的喷嘴组件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对称轴线亦平行设置,两对称轴线相距一定距离(Y)。 所述旋转过渡块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如为多个旋转过渡块,其结构形式为 各旋转过渡块均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进、出料口的对称轴线相平行设置,两对称轴线相 距一定距离,相邻旋转过渡块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或不同;各旋转过渡块依次连接,连接方 式是下一旋转过渡块的进料口与上一旋转过渡块的出料口可旋转地密封对接;最上部的旋转过渡块的进料口与流道板的出料口可旋转地密封对接,最下部的旋转过渡块的出料口与喷嘴的进料口可旋转地密封对接。所述喷嘴延伸块亦可为一旋转过渡块。 所述可旋转地密封对接方式具体可为两对接面分别设置有凹位及凸块,通过凹位与凸块的对接直接嵌合连接。 所述可旋转地密封对接方式亦可为两对接面都为平面,分别设置有凹位,在两对接面之间设置有圆形定位环,两对接面通过凹位与圆形定位环相对接密封连接。 所述可旋转地密封对接方式也可为其中一个对接面设置有凹位,另对接面直接伸入凹位中相贴合连接。 所述可旋转地密封对接方式可为在整个圆周上无限制地任意角度转动;亦可为设 置有限位结构使相互间仅可在一定角度内旋转。 所述旋转过渡块或喷嘴的截面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或其 它形状;优选圆形。 所述可旋转地密封对接的对接面可平行于注塑机模板;亦可与注塑机模板呈一定 角度设置,主要根据实际生产实践的需求而定。 所述可旋转地密封对接的对接面为光滑度较高的表面(光洁度O. 8或以下),以保 证较高的密封要求。 所述旋转过渡块及喷嘴内的流道设置方式在满足进、出料口的对称轴线相平行设 置,两对称轴线相距一定距离的前提下,进、出料口之间的流道具体可为各种不同的分布形 式,可为直接连接进、出料口的倾斜流道形式,亦可为竖直段流道与水平段流道相结合的阶 梯状形式,还可为弧形、波浪形或回旋形流道形式,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优选直接连接进、 出料口的倾斜流道形式,加工最为方便,流道长度最短。 所述旋转过渡块及喷嘴内的流道的进、出料口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为不相同设计, 如进料口径大于出料口径。 所述旋转过渡块及喷嘴内连接进、出料口的流道可为1条或多条。 所述旋转过渡块的进、出料口对称轴线之间的距离(X)可大于、等于或小于喷嘴 或喷嘴与喷嘴延伸块组合在一起的喷嘴组件的进、出料口对称轴线之间的距离(Y)。 在特殊情况下,所述旋转过渡块的进、出料口对称轴线之间的距离(X)与喷嘴的 进、出料口对称轴线之间的距离(Y)两者之一为零。 为了实现保证加热温度的效果,可在主进料口、流道板、旋转过渡块及喷嘴上安装 加热组件。 —种利用上述热流道喷嘴位置调整结构实现的热流道喷嘴位置调整方法,包括下 述步骤以喷嘴或旋转过渡块进料口的对称轴为圆心,旋转喷嘴及旋转过渡块两者之一,或 同时旋转喷嘴及旋转过渡块,使喷嘴的出料口位于一定范围内的某一确定位置,以实现调 整热流道喷嘴位置的效果。 对于多个旋转过渡块的情况,可单独旋转喷嘴或多个旋转过渡块中的一个或多 个,或同时旋转喷嘴及多个旋转过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使喷嘴的出料口位于一定范围内 的某一确定位置。 上述热流道喷嘴位置调整结构及其调整方法可应用于塑料注塑的热流道系统,亦 可适用于其它引导加工原料的流道系统,如加工硅胶用的泠流道系统。 本技术的作用原理是本热流道喷嘴位置调整结构主要的目的在于实现喷嘴 的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可调,如图2所示,流道板Ml的出料口为A点;旋转过渡块M2的进料 口为B点,出料口为C点,B与C之间的距离为X ;喷嘴M3的进料口为D点,出料口为E点,D 与E之间的距离为Y ;若将A、B点相连,让旋转过渡块M2以A点为轴心任意旋转,则C点可 以出现于以A点为中心、X为半径的圆周上之任意位置。同理,若将C、D点相连,让喷嘴M3 以D点为轴心任意旋转,则E点可以出现于以D点为中心、Y为半径的圆周上之任意位置。 结合上述两个运动(相当于将流道板Ml、旋转过渡块M2及喷嘴M3三者依次连接起来),如 图3所示,以A、C及C,E两段分别可以任意旋转于A点及C点的流道组合,可以令E点落在 以A点为中心,半径为(X+Y)的圆形投影面积内任意一点;按此原理,如同时旋转调节旋转 过渡块M2及喷嘴M3,可让喷嘴M3的出料口 (E)落在半径为(X+Y)的圆形内所需的位置。 这样便可实现以流道板的每个出料口为中心,半径为(X+Y)的圆形投影面积内的任意一点 放置喷嘴,从而达到任意改变喷嘴位置的目的。 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结构合理;本热流道喷嘴位置调整结构在现有的热流道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 旋转过渡块,并将喷嘴的流道结构同时作了改进,结合两方面结构的改进,实现了喷嘴在一 定范围内可灵活调整的效果,相对于现有的固定喷嘴的结构,本技术在结构上更加合 理,更符合生产实践的需要。 (2)使用方便;由于本技术中喷嘴的调整仅需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流道喷嘴位置调整结构,安装于模具的模板内,包括主进料口、流道板、喷嘴,流道板及喷嘴都各自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过渡块,所述旋转过渡块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出料口的对称轴线相平行设置,两对称轴线相距一定距离;所述旋转过渡块的进料口与流道板的出料口可旋转地密封对接,所述旋转过渡块的出料口与喷嘴的进料口可旋转地密封对接;所述喷嘴或喷嘴与喷嘴延伸块组合在一起的喷嘴组件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对称轴线亦平行设置,两对称轴线相距一定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发陈兆鸣游强廖剑光徐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南烽精密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