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夏专利>正文

还原候风地动仪及当代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60857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还原候风地动仪及当代应用:《候风地动仪》我国伟大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专利技术制造,超时代产物。失传十几个世纪。其代表该现在技术的50年代及2005年复原模型与史记描述相比,均存在屏蔽基本科学原理。存在断错句读,将员≠圆、尊≠樽、首≠嘴异同词汇混同等缺陷与困惑。无法较科学地洞悉过去,跟古人科学精神相去甚远。本发明专利技术:按《张衡传》史记中有关地动仪196字描述及结合东汉灵台考古发掘成果。尽力科学地应用逻辑推理原则,尽力不偏不倚还原其结构基本技术面貌。以及提供该未被发现的“土原理”纳入可实用于当代的多项在地震领域可方便应用的,廉价的,相关的基础技术,仪器与器具的制作基本方法。弘扬民族精华,提高地震预警测报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还原候风地动仪及当代应用一、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领域《候风地动仪》发掘、还原、应用。二、本专利技术背景《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伟大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专利技术制造,超 时代的产物。昙花一现,物换星移,世殊时异,而今原本踪迹面貌,亦稳亦深。为真知我们祖 先,在抗灾,防御应付自然能力,及社会制度,文化艺术,专利技术创造等,对世界影响与贡献。波 及民族荣誉,国内开掘研究滚滚浪潮此起彼伏。国外有识之士也十分关注。现有技术仅见一些陈陈相因,稍有区别的论著与模型。已往普及教科书《候风地动仪》精铜铸造,形似酒坛,直径八尺(汉制)坛外趴着 相间45度尾上首下口咬铜丸八条龙,下相对蹲着张开大嘴等接铜丸八只蟾蜍。坛内中央放 立一根大柱,地震惯性使倾倒,击开一龙连动开关,咔哒,地震了。目前最新研究成果完全地通过理性思辩,在美术、工艺、礼教、科学等方面均符合 汉代要求。该三分之一模型,可称“断臂维纳斯”。它根本不知张衡设计根据那些科学原理, 即便有三台按原比例(相距用快马能将其信息在一定时间内送到分析中心)机发了,寻其 方向,还可能摸不着北,也不可能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废铜一堆而已!因而还必须根据 史料,对当时社会等全面进行分析后再下结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本
技术实现思路
按史记196字相关《候风地动仪》描述,结合东汉著名灵台发掘成 果。科学地应用逻辑推理方法,觅求其土原理,不偏不倚返回原本结构技术面貌。及利用该 技术土原理,结合现有的新材料,先进机械,电子技术等。提供系列有关地震方面,新的一代 地震仪器与实用器具制作新方法。(1)指出《候风地动仪》主要根据什么科学土原理设计制造。(2)返回《候风地动仪》原本科学特征面目。(3)提供安放《候风地动仪》的场馆或展厅建筑下面增设模拟地震结构特征方法。(4)提供《候风地动仪》按比例缩小,加入电子元件的模型。也就是选用各种新材 料与新工艺。制造集自动大震前报警与美术欣赏于一身,可安放于室内外满足不同层次需 求者的不同型号的系列新产品方法。(5)提供,利用《候风地动仪》某项或多项原理技术,及外观上独有的特征。与现代 电子元件结合,制造新一代电灯器具,也就是集照明与大震前报警的新产品方法。(6)提供,利用《候风地动仪》某项或多项原理技术与现代电子元件结合,制造新一 代可安装在地上室内外建筑内的廉价的,方便观察的地震仪,与建立(地震“百叶箱”)网络 地面系统方法。四、本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根据《后汉书 张衡传》著名史学家范晔(398-445),有关《候风地动仪》的196 字记述。为避免该专业人员雾里看花,先了解原文,标上逗号,句号,并用Il将各层上下意 思分清。(与现有的陈规句读不同)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Il形似酒尊,饰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Il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 蜍,张口承之。Il其牙机巧制,皆隐尊中,复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 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Il寻其方向,乃知震之 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Il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 咸怪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2)简要介绍东汉著名灵台建筑结构与作用。1975年,在络阳南郊,考古发现建在山坡上的一处建筑。专家考证建于东汉建武 元年,是古帝王用来观天象,占幸运,卜吉凶的高台建筑。西侧有两室,各放《混天仪》及《候 风地动仪》灵台洛河通过,土质松软,高高土台松软土层地基不稳。在土台下还发现一根粗 柱。说明灵台高大质量非常可观,可有效阻断一般在周围的人为活动使灵台震动,只 有灵台的地下发生震动,才可随之摇动。土层松软,可导致缓冲作用,放在该地面上的仪器 零部件受震动不大。而深插入灵台地下露出的粗柱不一样,可将地震波放大,可使放在它上 面的仪器零部件对地震更敏感。灵台动用人力物力不菲,当然不只是满足帝王祭天,更重要 是更好发挥仪器功能。(3)说明《候风地动仪》根据什么科学土原理设计。通过逻辑推理,将被原文省略 去可想而知的结构细节,工艺要领均加以阐明。为了让专业人员了然,对它各向主要尺寸, 进行大约推算。(该参考尺寸,还有一定伸缩空间)说明仪器不仅主要特征可与现代地震仪 媲美,还有多项独占鳌头。仪器设计第一个土原理,当一个静止的物体,支撑着另一个停留在上面的物体, 下面物体在来自不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移动了,而上下物体之间磨擦力,不足以使它们之 间保持原来的相对位置,上物体失去支撑重心,该重心势能主导它改变方位,可被利导至相 关的一定的物体结构内,第二原理,上下物体的两个相接触的表面,只有一个支撑点,静止 无外力时,不动的上物体重心点垂线经过该支撑点,简称原点,使变化的或活动的上物体重 心点垂线经过的支撑点,简称平衡点。上物体以水平面的中点垂线为对称结构,上下物体的 两个可相触的表面,互为不相同的,凸弧面相对平面或略凹弧面,上下物体的原点在中心位 置,平衡点移动时不超出两者接触的表面范围。其特征是可分别或一起被应用于制造有关 地震方面的仪器或相关的其它器具的结构上,或相关的零部件设计上。《候风地动仪》主要就是根据以上两个土原理设计的。以精铜铸成,磨光后稳重光 洁。员径八尺;仪器疆域的最外两点垂线(指左右)间距离(合1.9米)。合盖隆起即和 合的华盖(就是根据第一个原理设计的),(下物体)穹隆之貌,四周下垂中间隆起(推算 仪器中央高度约1. 2米)包括顶盖、龙、蟾蜍。顶盖上面后半部有八道上小下大的天河 (导槽)以轴线相间22. 5度中轴心对称分布。(顶盖下面中央固定有一个可自由取下的画 板,很薄,直径约0.5米,下面画有不同大小相距一样的同心圆,或更科学的螺旋线,还标有八龙相对1至8位置)八龙围绕酒杯的后半圈,尾或爪钉在灵台地板上,拔地而起托着与其固定的顶盖,张口对准与它相对角度的天河下游,口与腹腔出口对准相对蹲着的八只张着 大口等接铜丸的蟾蜍。(固定华盖的地板不与人员活动地板相连,也不与灵台下的粗柱相 连,蟾蜍背靠近龙尾)在龙首下还挂有一个小震垂(震垂靠近酒杯口缘,微震容易碰到震垂 和龙,大震不容被龙身限制,这样可以造成更好互动响声效果),顶盖尖头上(后面半圈是 天河上下游,前面无通路)放着一个光滑的(上物体)铜丸,(铜丸球径约0. 08米,很光滑 与盖顶接触面非常小,因而对震感相当灵敏,而有稳定性。且在震波到达第一时间就能发动 报警,明确指出不超过22. 5度初震方向),华盖前方无龙天空也。为皇帝(天子)留下空 位,符合诸侯北面参拜相见的封建礼规。形似酒尊,(就是根据第二个土原理设计的)酒杯就是上物体,(杯高约0. 55米, 口径约0. 9米,推算仪器前后幅员约1. 4米)包括杯身、杯座、都柱。杯身近空半球形, 口缘较薄,底部较厚,中央竖连着一个显赫的杆柱(即都柱,直径约0. 02米,长约0. 8米,上 方有一个圆柱形小孔,下面装着弹簧,抵着画笔,笔尖露出杆柱,轻抵画板中心)杯身下为 凸弧表面,中央还有一个非常小的圆锥形杆,杯座为上小下大中空的圆台。酒杯的下物体是 水平固定在灵台粗柱上圆柱形铜盘,伸入到杯座内,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第一个土原理,当一个静止的物体,支撑着另一个停留在上面的物体,下面物体在来自不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移动了,而上下物体之间磨擦力,不足以使它们之间保持原来的相对位置,上物体失去支撑重心,该重心势能主导它改变方位,可被利导至相关的一定的物体结构内,第二原理,上下物体的两个相接触的表面,只有一个支撑点,静止无外力时,不动的上物体重心点垂线经过该支撑点,简称原点,使变化的或活动的上物体重心点垂线经过的支撑点,简称平衡点。上物体以水平面的中点垂线为对称结结,上下物体的两个可相触的表面,互为不相同的,凸弧面相对平面或略凹弧面,上下物体的原点在中心位置,平衡点移动时不超出两者接触的表面范围。其特征是:可分别或一起被应用于制造有关地震方面的仪器或相关的其它器具的结构上,或相关的零部件设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夏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