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机熔金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1318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机熔金室,包括传动组件、搅拌组件、熔金杯、上盖、堵漏测温组件、壳体。其特征是:由传动组件带动搅拌组件,实现对密封于熔金室壳体内熔金杯里的金属熔液的机械式搅拌。因合金属熔液的金属内部结构存在差异,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密度、应力、粘度,通过一般的电磁搅拌等物理搅拌方式进行搅拌,无法实现均匀混合,严重影响后续铸件的质量,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决上述弊端,提高合金属熔液的混合均匀度,提高后续铸件的合格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造机熔金室,是一种连续金属铸造工艺用 的装置。
技术介绍
铸造机熔金室作为金属铸造工艺重要环节,金属熔液的质量直接 关系到终端铸件的质量。目前,铸造机熔金室对金属熔液主要采用电 磁搅拌方式进行搅拌,对复合金属熔液进行搅拌加工时,因不同金属 熔液在磁场中呈现的流动性存在差异,电磁搅拌就存在明显的局限 性,尤其是加工贵重金属时,电磁搅拌方式无法为金属熔液提供足够 的循环量、湍流强度和剪切速度,导致复合金属熔液无法充分混匀, 这将严重的影响后续铸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弊端,采用机械搅 拌方式代替传统的电磁搅拌方式,促使金属熔液快速达到浓度均化。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 套改进型的铸造机熔金室,包括传动组件、搅拌组件、熔金杯、上 盖、堵漏测温组件、壳体。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搅拌组件上的搅拌棒, 对融化于熔金杯内的金属熔液进行搅拌。传动组件由搅拌电机、传动轴及齿轮组件构成,根据实际工况,搅拌电机可以选用定速电机,也可以由变频器进行控制转速。搅拌棒主要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制成,如石墨、石英等,根据实际 工况,可将搅拌棒设计成棒状、耙装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熔金杯内胆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的杯体,如石墨杯、石英杯等, 用于盛放金属熔液。熔金杯外胆是护套,由单层或多层材料构成,采 用硬质、保温材料制成,起保温功能及保护熔金杯内胆的作用,护套 内部有用于融化金属的加热感应线圈。上盖上有观察窗,控制观察窗挡板开闭的观察窗摇把,上盖内部 有用于冷却上盖的,外接自来水的水循环冷却通道。堵漏测温组件中的堵漏棒是耐高温材料,如石墨棒,安装于堵漏 棒支架上,作为熔金杯漏口的塞头,是中空型,在空腔内部放置有温 传度感器,对金属熔液进行实时温度监控。壳体采用耐高温防腐蚀材料制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剖视图2是本技术中传动组件原理剖视图3是本技术中搅拌组件原理剖视图4是本技术中搅拌组件俯视图5是本技术中熔金杯原理剖视图6是本技术中堵漏测温组件原理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上盖原理剖视图; 图8是本技术中上盖的俯视图中1、搅拌棒;2、搅拌棒支架;3、搅拌转盘;4、搅拌电机; 5、传动轴;6、齿轮组件;7、观察窗;8、观察窗启闭摇把;9、上 盖;10、堵漏棒;11、温度传感器;12、堵漏棒支架;13、熔金杯内 胆;14、护套;15、加热感应线圈;16、壳体;17、锁紧柱;18、水循环冷却通道。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传动组件、搅拌组件、 熔金杯、上盖(9)、堵漏测温组件、壳体。壳体(16)与上盖(9) 构成一个密封的空间,搅拌组件、熔金杯、堵漏测温组件置放于此空 间内部。如图2所示,传动组件由搅拌电机(4)、传动轴(5)、齿轮组件 (6)组成。如图3、图4所示,搅拌组件由搅拌棒(1)、搅拌棒支架(2)、 搅拌转盘(3)组成,搅拌棒(1)安装于搅拌棒支架(2)上,搅拌 棒支架(2)安装于搅拌转盘(3)的转盘平面上,搅拌转盘(3)顶 部有齿轮组件与传动组件的齿轮组件(6)连接。如图5所示,熔金杯由熔金杯内胆(13)与护套(14)组成,护 套(14)内部有加热感应线圈(15)用于加热融化待铸金属胚料。如图6所示,堵漏测温组件主要包括堵漏棒(10)、温度传感器 (11)、堵漏棒支架(12)。如图7、图8所示,上盖(9)上包括有观察窗(7)、观察窗启 闭摇把(8)。上盖(9)内部有水循环冷却通道(18),其进口与自来 水或其他外接冷却装置连接,用于冷却上盖(9)。上盖(9)由锁紧 柱(17)控制开关。工作时,将装配好的铸造机熔金室接入铸造机,堵漏棒(10)封 堵熔金杯漏口,将待熔铸金属胚料放置于熔金杯内胆(13)里,关闭 上盖(9),用锁紧柱(17)锁紧上盖(9),根据实际待熔铸金属材质, 可采取对铸造机熔金室内进行抽真空及冲入保护性气体(如惰性气 体),避免金属在高温熔化时发生氧化反应而影响到后续铸件质量。 通过护套(14)内的加热感应线圈(15)对待熔铸金属胚料进行加热 至完全融化,通过放置于堵漏棒(10)内的温度传感器(11)随时监 控金属熔液温度,并控制金属熔液温度至设定温度范围。根据实际金 属材料构成,设定搅拌电机(4)转速,带动搅拌组件上的搅拌棒(1) 对金属熔液进行搅拌,使多种金属熔液在熔金杯内充分混合均匀。席 间可以通过观察窗(7)随时观察金属熔液状态。控制堵漏棒(10) 开启,金属熔液即可流入铸造机(室)完成铸造工艺。本技术既可作为铸造工艺中的单独设备与其他铸造工艺装 置配套使用,也可以作为内部构件拼装于铸造机内。权利要求1、一种铸造机熔金室,主要包括传动组件、搅拌组件、熔金杯、上盖(9)、堵漏测温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搅拌组件由搅拌棒(1)、搅拌棒支架(2)、搅拌转盘(3)构成,搅拌棒(1)通过搅拌棒支架(2)固定于搅拌转盘(3)上,搅拌转盘(3)通过顶部齿轮组件连接在传动组件上。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机熔金室,其特征在于传动组件由搅拌电机(4)、传动轴(5)、齿轮组件(6)构成,搅拌电机(4)转速由变频器控制。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机熔金室,其特征在于熔金杯由熔金杯内胆(13)和护套(14)构成,护套(14)内部有加热感应线圈(15)。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机熔金室,其特征在于上盖(9)上有观察窗(7)、观察窗启闭摇把(8),上盖(9)内部有水循环冷却通道(18)。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机熔金室,其特征在于堵漏测温组件由堵漏棒(10)、堵漏棒支架(12)、温度传感器(11)组成,堵漏棒(10)为中空型,空腔内放置温度传感器(1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造机熔金室,包括传动组件、搅拌组件、熔金杯、上盖、堵漏测温组件、壳体。其特征是由传动组件带动搅拌组件,实现对密封于熔金室壳体内熔金杯里的金属熔液的机械式搅拌。因合金属熔液的金属内部结构存在差异,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密度、应力、粘度,通过一般的电磁搅拌等物理搅拌方式进行搅拌,无法实现均匀混合,严重影响后续铸件的质量,此技术能解决上述弊端,提高合金属熔液的混合均匀度,提高后续铸件的合格率。文档编号B22D11/11GK201361695SQ20092005049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0日专利技术者潘来祥 申请人:广州市番禺区艺研机械商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造机熔金室,主要包括传动组件、搅拌组件、熔金杯、上盖(9)、堵漏测温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搅拌组件由搅拌棒(1)、搅拌棒支架(2)、搅拌转盘(3)构成,搅拌棒(1)通过搅拌棒支架(2)固定于搅拌转盘(3)上,搅拌转盘(3)通过顶部齿轮组件连接在传动组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来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番禺区艺研机械商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