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1216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端子设有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对应设有可夹持前述接触部的一对接触臂,所述一对接触臂呈不等长设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尤其涉及用来连接一芯片模块的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与本技术相关的导电端子可参考中国台湾专利M350121,其揭示一种导电端 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置于前二者间的弹簧。第二端子对称设有一对接触臂,且该 一对接触臂之间形成一通道,以容纳第一端子的对应的接触部。工作状态时,第一端子的接 触部插入一对接触臂之间且被夹持。通常,为避免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受到的夹持力过大而造成第一端子插拔不便,前 述夹持力一般不会设计很大,然而,当导电端子处于非正常状态时,第二端子的一对接触臂 可能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夹持力,进而造成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间的电性接触不稳定。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导电端子,以克服传统导电端子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能够保证第一端子、第二 端子之间电性接触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 其中第一端子设有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对应设有可夹持前述接触部的一对接触臂,其中一 对接触臂呈不等长设计。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导电端子具有以下优点第二端子的一对接触臂 呈不等长设计,可提供不同力矩作用于接触部,使第一端子发生偏转,可增大接触臂作用于 接触部的夹持力,进而提高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之间电性接触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导电端子的分解图。图2是图1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第一、第二端子的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本技术的导电端子1包括一位于上方的第一端子10、位于下方的 第二端子12及置于第一、第二端子间且部分包覆第一、第二端子的弹簧14,其中第一端子 10、第二端子12整体上分别大致呈板状结构。第一端子10设有一主体部100,自主体部100的顶端向上延伸有一导接点102以 与外接组件(如芯片模块)接触,自主体部100的底端朝向第二端子12方向延伸出一接触 部104。主体部100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一抵接部1000,接触部104的末端于两侧分别横向 设有一挡止部1040。第二端子12设有一基部120及自基部120其中一端的相对两侧向上延伸出的一 对接触臂122、124,其中接触臂122、124分别自基部120向上延伸Li、L2长度,且Ll大于 L2。两接触臂之间形成有可容纳接触部104的通道且两接触臂的上分别朝向对方凸设有一 凸起1220、1240 ;两凸起1220、1240用于夹持第一端子10,其到基部120距离不同。另外,基 部120与接触臂122、124的连接处分别向外围长出一凸块,该两凸块形成第二抵接部1200。 同时,基部120于其远离接触臂122、124的一端的尾部形成尖端1202,以与外部电子组件接 触。请参考图2,组装时,第一端子10与第二端子12大致呈垂直正交状,第一端子10 的接触部104插入到接触臂122、124之间且可以上下移动,第一端子10末端的挡止部1040 与凸起1220、1240配合可以防止第一端子10与第二端子12轻易脱离。前述弹簧14围绕 于第一端子10、第二端子12的外围且被第一抵接部1000、第二抵接部1200限定其位置。请参考图3,由于接触臂122、124自基部120延伸出的长度不同,当第一端子10的 接触部104被接触臂122、124夹持时,接触臂122、124分别通过凸起1220、1240提供一夹 持力F1、F2,由于接触臂122、124分别自基部120向上延伸的长度Ll大于L2,故接触臂122 作用于接触部104的力矩大于接触臂124作用于接触部104的力矩。因此,使用时,由于接 触部104两侧所受的力矩不平衡,导致第一端子10有偏转的趋势,进而使得F2有变大的趋 势,有利于保持第一端子10、第二端子12之间电性接触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非正常工作状 态下。权利要求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端子设有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对应设有可夹持前述接触部的一对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接触臂呈不等长设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主体部,前述接触 部自主体部底端向下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自主体部顶端向上延伸出一导接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一基部,前述一对接 触臂自基部相对两侧向上延伸出不同长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接触臂分别设有一可抵压第 一端子的接触部的凸起,且两凸起到基部的距离不同。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于其远离接触臂的末端形成 尖端。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整体上分 别呈板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端子设有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对应设有可夹持前述接触部的一对接触臂,所述一对接触臂呈不等长设计。文档编号H01R13/24GK201667426SQ201020136008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0日专利技术者林俊甫, 萧世伟, 许修源, 陈克豪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端子设有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对应设有可夹持前述接触部的一对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接触臂呈不等长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修源林俊甫萧世伟陈克豪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