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晓锋专利>正文

孔内加热淬火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1096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孔内加热淬火燃烧器,包括外壳,外壳内并行设有喷淋管和混合燃气管;混合燃气管一端穿出外壳的后端,接混合燃气源,另一端留在外壳内,混合燃气管位于外壳内的部分侧面设有组合烧嘴;喷淋管一端穿出所述外壳后端接水源,另一端穿出外壳前端接有喷淋头,喷淋头侧面设有喷淋孔;所述组合烧嘴是沿所述混合燃气管的侧面分开布置的多排组合烧嘴,每排组合烧嘴均包括多个烧嘴,同排组合烧嘴的多个烧嘴的口径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同排组合烧嘴的多个烧嘴的口径不同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环境条件不均匀而产生的受热部位温度一致性较差的问题,使得整个加热位置均匀受热,能够有效保证淬火工艺质量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热处理或加热的燃烧器,特别涉及一种孔内加 热淬火的燃烧器,尤其适用于列车车钩钩尾销孔局部表面火焰淬火。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货物列车的重载和提速,列车分离故障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为了防 止列车分离故障的发生,对保障安全运输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由于列车钩尾 销孔、钩尾端部到钩尾销孔边缘的厚度磨耗后,造成了车钩纵向间隙变大,引起车钩左、右、 上、下摆动和错位。由此可知,厚度磨耗是引起车钩防跳装置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采取销孔内部局部淬火的方法来提高销孔局部表面硬度,以及降低钩尾销 孔、钩尾端部到销孔边缘的厚度磨耗。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防止列车分离故障的发 生,进而保障安全运输生产。目前,对钩尾销孔的内部局部表面淬火,是解决厚度磨耗问题的常规的方法之一。 其淬火方法是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对钩尾销孔的内部进行局部表面淬火,使局部硬度提高 并得到一定深度的淬硬层。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淬硬层和非淬硬层间的过渡区很窄,即硬度 梯度过大,经常导致过渡区内部产生裂纹。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720005620. X的技术专利,它是基于火 焰加热的局部淬火方法研制出一种燃烧器,虽然实现了孔内火焰淬火,较好地解决了淬火 的质量要求。但是,在长期使用中发现,由于使用环境条件的不均勻,造成该燃烧器存在受 热部位温度一致变差,加热效果不均勻,不能有效的保证淬火工艺质量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淬火工艺质量的问题, 提出一种孔内加热淬火燃烧器,不受环境条件的不均勻的影响,能够有效保证淬火工艺质 量的稳定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孔内加热淬火燃烧器,包 括外壳,外壳内并行设有喷淋管和混合燃气管;混合燃气管一端穿出外壳的后端,接混合燃 气源,另一端留在外壳内,混合燃气管位于外壳内的部分侧面设有组合烧嘴;喷淋管一端穿 出所述外壳后端接水源,另一端穿出外壳前端接有喷淋头,喷淋头侧面设有喷淋孔;所述 组合烧嘴是沿所述混合燃气管的侧面分开布置的多排组合烧嘴,每排组合烧嘴均包括多个 烧嘴,同排组合烧嘴的多个烧嘴的口径不同。将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从销孔的一侧插 入销孔,组合烧嘴喷出火焰直接加热销孔内侧,并使整个加热位置均勻受热,达到加热要求 后,将燃烧器迅速向后撤,燃烧器前端的喷淋头将水喷在刚加热过的销孔内侧,对销孔内侧 进行淬火。具体的,所述同排组合烧嘴的多个烧嘴的口径是按照所述混合燃气管中混合燃气 的进气方向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具体的,所述组合烧嘴为两排,所述两排组合烧嘴按一定的夹角位于所述外壳的 中心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有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回水管,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和 冷却水回水管朝向外壳内部的一侧设有水孔。具体的,所述外壳的横断面为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采用了同排组合烧嘴的多 个烧嘴的口径不同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环境条件不均勻而产生的受热部位温度一 致性较差的问题,使得整个加热位置均勻受热,能够有效保证淬火工艺质量的稳定性。另外,本技术的组合烧嘴采用了两排组合烧嘴的优选结构,取消了现有技术 中三排组合烧嘴的中间烧嘴,降低了制造成本,有利于在提高淬火质量的情况下,降低燃料 费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B-B剖视图,同时为本技术的使用方法示意图;图4是利用本技术对销孔内侧进行加热时的纵剖视图;图5是利用本技术对销孔内侧进行加热时的横剖视图;图6是利用本技术对销孔内侧进行喷淋时的纵剖视图。图中1.喷淋孔,2.喷淋头,3.冷却水回水管,4.冷却水进水管,5.混合燃气管, 6.组合烧嘴,7.外壳,8.水孔,9.销孔,10.车钩,11.喷淋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孔内加热淬火燃烧器,包括外壳7、喷 淋头2、组合烧嘴6、喷淋管11、混合燃气管5、冷却水进水管4和冷却水回水管3。本例中, 外壳7的横断面为圆形,具体实施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图4和图5所示,组合烧嘴6与混合燃气管5连通,组合烧嘴6安装在外壳7内 部,其开口位于外壳7侧面,混合燃气管5从外壳7后端引出并与气源连接,当燃气进入混 合燃气管5后,经组合烧嘴6吹出燃烧,从而对销孔9内侧进行加热。如图2所示,组合烧嘴6是沿所述混合燃气管5的侧面分开布置的多排组合烧嘴, 每排组合烧嘴均包括多个烧嘴,同排组合烧嘴的多个烧嘴的口径不同,因此可不受环境条 件的不均勻的影响,使整个加热位置均勻受热,有效保证淬火工艺质量的稳定性。本例中, 组合烧嘴6采用两排结构,具体的,所述两排组合烧嘴6是按一定的夹角位于所述外壳7的 中心两侧的,本例中,取消了现有技术中三排组合烧嘴的中间烧嘴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有利于在提高淬火质量的情况下,降低燃料费用。作为优选,本例中,同排组合烧嘴6的多 个烧嘴的口径是按照所述混合燃气管5中混合燃气的进气方向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如图 6所示,烧嘴的口径的大小是由右向左排列的。如图6所示,淬火喷淋头2与喷淋管11连通,喷淋管11并穿过外壳7内部,从外 壳7后端引出,并与水源连接。其中,淬火喷淋头2置于外壳7的前端。当燃烧停止后,外 壳 后移的同时使淬火喷淋头2进入到销孔9的内部,喷淋水经喷淋管11进入到淬火喷淋 头2内,喷淋水由淬火喷淋头2上的特定分布的喷淋孔1迅速喷出,将指定加热部位冷却、 淬火。冷却水回水管3和冷却水进水管4分别安装在外壳7的上下侧,并在外壳7内部 开有水孔8,使冷却水由外壳7内部流过,达到冷却组合烧嘴6和外壳7的目的。如图1-6所示,所述的燃烧器结构所组成的整体外形与车钩10钩尾的销孔9相 似,可达到仿型的效果,能够有效控制局部淬火区域。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孔内加热淬火燃烧器,包括外壳,外壳内并行设有喷淋管和混合燃气管;混合燃气管一端穿出外壳的后端,接混合燃气源,另一端留在外壳内,混合燃气管位于外壳内的部分侧面设有组合烧嘴;喷淋管一端穿出所述外壳后端接水源,另一端穿出外壳前端接有喷淋头,喷淋头侧面设有喷淋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烧嘴是沿所述混合燃气管的侧面分开布置的多排组合烧嘴,每排组合烧嘴均包括多个烧嘴,同排组合烧嘴的多个烧嘴的口径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加热淬火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排组合烧嘴的多 个烧嘴的口径是按照所述混合燃气管中混合燃气的进气方向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加热淬火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烧嘴为两排,所 述两排组合烧嘴按一定的夹角位于所述外壳的中心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加热淬火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冷却水 进水管和冷却水回水管,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回水管朝向外壳内部的一侧设有水 孔。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孔内加热淬火燃烧器,包括外壳,外壳内并行设有喷淋管和混合燃气管;混合燃气管一端穿出外壳的后端,接混合燃气源,另一端留在外壳内,混合燃气管位于外壳内的部分侧面设有组合烧嘴;喷淋管一端穿出所述外壳后端接水源,另一端穿出外壳前端接有喷淋头,喷淋头侧面设有喷淋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烧嘴是沿所述混合燃气管的侧面分开布置的多排组合烧嘴,每排组合烧嘴均包括多个烧嘴,同排组合烧嘴的多个烧嘴的口径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晓锋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秦晓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