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筒式连续加压过滤机,包括压力圆筒,特点是:还包括带动压力圆筒转动的转动装置;在压力圆筒的左端的开口处固设有内设通道的左轴颈,在其外设有固定在机座上的左轴承座组件;在压力圆筒的右端的开口处固设有右轴颈,在其外设有固定在机座上的右轴承座组件及之连通的进料阀;还包括固定在压力圆筒内表面的若干个过滤元件;还包括固定在压力圆筒上的导通管,导通管一端与过滤元件连通,另一端与上述通道连通;还包括轴向穿过左、右轴颈、压力圆筒并间隙配合的固定在机座上的出料排渣筒,在其右端开有进液口,左端设有出料排渣口;在右轴颈上固设有起密封作用的右端盖;左轴颈上固设有起密封作用的左端盖;在出料筒上位于压力圆筒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接料扩口,在其的右端设有防止悬浮液体进入的挡片;还包括设在其内的螺旋送料杆及带动螺旋送料杆转动的排料电机;还包括固定在机座上的半月卡环,该半月卡环与左轴颈滑动密封配合,其弧长的圆心夹角Q在90°-135°之间,在半月卡环的垂直径向上端设有与外气管连通的进气口,进气口的进气面积大于通道截面积。其具有结构简单实用、体积小、工作中不用清洗,维修方便,固液分离效果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筒式连续加压过滤机,是一种固液分离设备,是 以压缩空气的压力为过滤介质,对有悬浮物质的液体进行连续加压过滤。
技术介绍
传统的过滤设备有离心脱水机、真空脱水机、带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等;众所周知,真空过滤机是最传统的脱水设备,其实现悬浮液的固液分 离是依赖真空吸力的气体介质而实现,它的用途十分广泛,但最大的真空压 力也不能达到0. lmpa,固液分离效果不是很好。能否可使气体介质压力达到 大于O. lmpa或者lmpa呢?近年在国内外诞生了加压过滤机,依靠正压空气 做为过渡介质,其过滤效果明显改善,但其结构比较复杂,维修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介质气体压力大 于O. lmpa,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中不用清洗水、处理能力高、固液分离 效果好、卸料效果好、操作简单、不污染工作环境、制造成本低、运营成本 低、使用、维护方便的一种转筒式连续加压过滤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转筒式连续加 压过滤机,包括压力圆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动压力圆筒转动的转动装 置,压力圆筒是转动的;在压力圆筒的左端的开口处固设有左轴颈,在左轴 颈内开设有通道,在左轴颈外设有固定在机座上的左轴承座组件;在压力圆 筒的右端的开口处固设有右轴颈,在右轴颈外设有固定在机座上的右轴承座 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压力圆筒内表面的若干个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设有排 液口;还包括固定在压力圆筒上的导通管,导通管一端与过滤元件的排液口 连通,另一端与左轴颈上的通道连通;还包括轴向穿过左轴颈、压力圆筒及 右轴颈并间隙配合的固定在机座上的出料排渣筒;在右轴颈上固设有使其与 出料排渣筒的右端密封配合的右端盖,出料排渣筒的右端与进料阀连通,在 该端位于压力圆筒内还开有进液口;左轴颈上固设有使其与出料排渣筒的左 端颈密封配合的左端盖,出料排渣筒的左伸出端还设有出料排渣口;在出料筒上位于压力圆筒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接料扩口 ,该接料扩口对着上方的过滤元件,在接料扩口的右端设有防止悬浮液体进入的挡片;还包括设在出料筒 内的螺旋送料杆及带动螺旋送料杆转动的排料电机,螺旋送料杆位于挡片及 出料排渣口之间;还包括固定在机座上的半月卡环,该半月卡环与左轴颈滑 动密封配合,其弧长的圆心夹角Q在90。 -135°之间,在半月卡环的垂直径 向上端设有与外气管连通的进气口,该进气口与通道连通后所经弧长夹角B 小于等于30。,进气口的进气面积大于通道截面积。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电机、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固设在右轴 颈上,从而带动压力圆筒转动。所述的过滤元件包括可与压力圆筒固定的滤芯、套设在滤芯外的橡胶棒 及包裹在橡胶棒外的滤布在滤芯及橡胶棒上设有互相连通的通孔,该通孔与 滤布、滤芯及排液口连通。在所述的出料排渣口处设在料位传感器及受料位传感器控制的电动闸阀。所述的半月卡环上的进气口包括进气孔及与之连通的进气槽,进气槽的 面积大于径向通道的面积。所述的通道包括互相连通的轴向通道和径向通道,径向通道与外气管的 进气口及导通管连通。在所述的左轴颈与出料排渣筒之间设有左密封圈,左端盖将左密封圈压 力紧;在所述的右轴颈出料排渣筒之间设有右密封圈,右端盖将右密封圈压 力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其以压縮空气为过滤介质,过滤 介质的气体压力由0. 1到1.6mpa的加压状态下连续工作,结构简单实用、 体积小、工作中不用清洗,维修方便,固液分离效果好。其另一大优点是可 以在不添加高分子凝絮剂的条件下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l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图1中出料筒、螺旋送料杆及出料排渣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1中半月卡环与左轴颈结合的左视图; 图4图1中压力圆筒与过滤元件结合的断面图; 图5过滤元件的结构示意图6是图3中半月卡环与左轴颈另一种结合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如图1至5所示,其是一种转筒式连续加压过滤机,包括压力圆筒9,本技术的特点是压力圆筒9是转动的,在其的左端的开口处设有与其密封固定的左轴颈19,在左轴颈内开设有通道19a,该通道包括互相连通的轴向通道和径向通道,在左轴颈外设有固定在机座上的左轴承座组件21;在压力圆筒9的右端的开口处设有与其密封固定的右轴颈11,在右轴颈外设有固定在机座上的右轴承座组件10;还包括带动压力圆筒9转动的转动装置,左轴颈及右轴颈随压力圆筒一起转动;还包括固定在压力圆筒内表面的若个 过滤元件7,其至少有10个以上的过滤元件,从而增加了压力圆筒的过滤面 积,该过滤元件设有排液口 7e 。从径向来看,我们将压力圆筒分成a、 b、 c、 d四个区域,如图4所示,当过滤元件随圆筒转动到a区域时过滤悬浮 液体,转动到b区域时压縮空气吹干并形成滤饼,转动到c区域时由压縮空 气进气将其表面的固体滤饼吹落,c区域的夹角B小于等于30。,转动到d 区域时由半月卡环3将其密封;还包括固定在压力圆筒上的导通管6,导通 管一端与过滤元件的排液口连通,另一端与左轴颈上的通道连通,这样过滤 后的液体可以流出压力圆筒外,工作时压力圆筒所容纳的悬浮液体不能超过 其容量的一半;还包括轴向穿过左轴颈、压力圆筒及右轴颈并间隙配合的固 定在机座上的出料排渣筒2,在右轴颈上固设有与出料排渣筒的右端密封配 合的右端盖12,在出料排渣筒的右端口与进料阀13连通,在出料排渣筒的 右端且位于压力圆筒内开有进液口 2c,待处理的悬浮液体从进料口处进入并 经进液口流入压力圆筒的下方;在左轴颈上固设有与出料排渣筒的左端密封 配合的左端盖23,在出料排渣的左伸出端还设有出料排渣口 2b,在出料排 渣筒上位于压力圆筒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接料扩口 2a,该接料扩口正对着c区 域上方的过滤元件,在接料扩口的右端还设有防止悬浮液体进入的挡板18; 还包括设在出料筒内的螺旋送料杆8及带动螺旋送料杆转动的排料电机1, 螺旋送料杆位于挡板与出料排渣口之间,其一端转动的设在挡板上,螺旋送 料杆将分离后的固体渣输送出来并在出料排渣口处排出;还包括固定在机座 上的半月卡环3,该半月卡环与左轴颈滑动密封配合并位于c、 d区域处, 从而使左轴颈及压力圆筒的d区域处在密封状态,其弧长的圆心角Q在90 ° -135°之间,在半月卡环的垂直径向上端设有与外气管4连通的进气口, 该进气口与通道的径向通道连通所经弧长的夹角B小于等于30。,进气口的 进气面积大于径向通道的面积;当排渣时,外加压气体从外气管4进入进气口后,再经通道19a及导通管6进入位于c区域的过滤元件7,气体将 过滤元件外表面的滤饼吹落到接料扩口 2a中。本实施例中,转动装置包括电机17、主动齿轮16及从动齿轮15,从动 齿轮固设在右轴颈11上,从而带动压力圆筒9转动。过滤元件7包括可与压力圆筒9固定的滤芯7a、套设在滤芯外的橡胶棒 7c及包裹在橡胶棒外的滤布7b,在滤芯及橡胶棒上设有互相连通的通孔7 d,该通孔与滤布及滤芯的排液口连通,其可为圆锥体、圆柱体、方型体、 平板形体、扇面形体、三角形体等形状。在出料排渣口 2b处设在料位传感器25及受料位传感器控制的电动闸阀 24;排料时利用物料自动堆积形成的料契密封区保持圆筒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筒式连续加压过滤机,包括压力圆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动压力圆筒(9)转动的转动装置,压力圆筒是转动的;在压力圆筒(9)的左端的开口处固设有左轴颈(19),在左轴颈内开设有通道(19a),在左轴颈外设有固定在机座上的左轴承座组件(21);在压力圆筒(9)的右端的开口处固设有右轴颈(11),在右轴颈外设有固定在机座上的右轴承座组件(10);还包括固定在压力圆筒内表面的若干个过滤元件(7),该过滤元件设有排液口(7e);还包括固定在压力圆筒上的导通管(6),导通管一端与过滤元件的排液口连通,另一端与左轴颈上的通道连通;还包括轴向穿过左轴颈、压力圆筒及右轴颈并间隙配合的固定在机座上的出料排渣筒(2);在右轴颈上固设有使其与出料排渣筒的右端密封配合的右端盖(12),出料排渣筒的右端与进料阀(13)连通,在该端位于压力圆筒内还开有进液口(2c);左轴颈上固设有使其与出料筒的左端颈密封配合的左端盖(23),该出料排渣筒的左伸出端设有出料排渣口(2b);在出料排渣筒上位于压力圆筒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接料扩口(2a),该接料扩口对着上方的过滤元件,在接料扩口的右端设有防止悬浮液体进入的挡片(18);还包括设在出料排渣筒内的螺旋送料杆(8)及带动螺旋送料杆转动的排料电机(1),螺旋送料杆位于挡片及出料排渣口之间;还包括固定在机座上的半月卡环(3),该半月卡环与左轴颈滑动密封配合,其弧长的圆心夹角Q在90°-135°之间,在半月卡环的垂直径向上端设有与外气管(4)连通的进气口,该进气口与通道连通后所经弧长夹角B小于等于30°,进气口的进气面积大于通道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德,王勤,吴新,
申请(专利权)人:周俊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