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8716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子连接器,包括具有凸出部和承载部的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承载部上的绝缘本体、电路板以及罩设于绝缘本体和电路板上方的第二壳体;其中该电路板具有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搭接部和设置于第一壳体凸出部上的对接部,并在对接部和搭接部上分别形成有对应相连的复数个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且各第二接点之间的第二间距大于各第一接点之间的第一间距;而该电路板对接部与第一壳体凸出部之间形成有一对相互压接的嵌合机构。应用以上设计的电子连接器,具有符合轻薄短小的设计要求,并且通过复数第一接点与复数第二接点不等间距设置,避免了导线焊装不良和使用时易发生短路的情况,提高了电子连接器的生产良品率和使用结构强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插接尺寸适配性和插接稳定性的电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器和系统主机之间的信号通讯量非常庞大且频率非常高,所以目前 架设在液晶显示器接口与系统主板接口之间的高频信号传输系统,都是采用具有超高速 (1.4Gb/s)、低功耗及低电磁辐射特性的低压差分信号(LVDS,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接收器作为液晶显示器接口的信号传输接口,并经由信号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的连接与系统主板接口上的信号传输接口 ,即与系统主板接口上的连接器插座一起 构成完整的信号连接,以此共同组成一种常规使用的LVDS信号传输系统。 —般使用在这种常用的LVDS信号传输系统中的公端连接器,其插入对接端与线 材搭接端的间距皆为相同大小。由于插入对接端是配合对接连接器母端插座的尺寸大小, 随着插座端子之间的间距设计越变越小,公端连接器插入对接端与线材搭接端的间距也同 样跟着越变越小,导致线材搭接端在与信号传输线焊接固定时,时常发生焊接不良或短路 的情况,使得LVDS公端连接器的生产良率降低、生产时间与成本的增加。另外随着此种公 端连接器的插入对接端的尺寸越变越小,具有该插入对接端的电路板在设置到公端连接器 上时,也同时必需考虑到插接尺寸适配性和插接稳定性的要求,以避免导致公端连接器损 坏而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连接器,克服现有常规连接器尺寸适配性 差,连接稳定性不高的缺陷,以实现高效、稳定的信号传输。 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技术方案是 —种电子连接器,包括具有凸出部和承载部的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承载部 上的绝缘本体、电路板以及罩设于绝缘本体和电路板上方的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路板具有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搭接部和设置于第一壳体凸出部上的对接部,并在对接部 和搭接部上分别形成有一一对应连接的复数个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所述电路板上各第二 接点之间的第二间距大于各第一接点之间的第一间距。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电子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卡扣部,第二壳体设 有第二卡扣部,第一卡扣部于第二卡扣部连接时相互扣合;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电子连接器,其中该电子连接器还包括复数条导线,分别焊 固于该些第二接点上形成电连接。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电子连接器,其中该绝缘本体在背向电子连接器插接方向 的后半部形成有复数第一凹槽。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电子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壳体在背向电子连接器插接方向的后侧面形成有复数第二凹槽。进一步地,前述用于低压差分信号传输的电子连接器,其中 该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卡扣部,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卡扣部,第一卡扣部于第二卡扣部连接时 相互扣合。 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种电子连接器,包括具有凸出部和承载部的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承载部 上的绝缘本体、电路板以及罩设于绝缘本体和电路板上方的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路板具有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搭接部和设置于第一壳体凸出部上的对接部,其中所述电 路板对接部与第一壳体凸出部之间形成有一对相互压接的嵌合机构。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电子连接器,其中该凸出部上设有第一嵌合部,对接部上设有第二嵌合部,第二嵌合部嵌接在第一嵌合部;该第一嵌合部具有开口部,第二嵌合部具有插入部,并且开口部是面向插入部,而背对于电子连接器对接方向的;在该对接部和搭接部上分别形成有对应相连的复数个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所述复数第一接点面向对接连接器,且所述该些第二接点之间的第二间距大于各第一接点之间的第一间距。 更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电子连接器,其中该电子连接器还包括复数条导线,分别对应焊接在所述复数第二接点上,形成电性连接。 应用本技术一种电子连接器,其有益效果体现在 通过将电路板的对接部直接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凸出部上,可强化电路板对接部在插接对接连接器时的结构强度,并且让对接部与凸出部之间形成嵌合机构,如此使得公端连接器的插入对接端在尺寸縮小时的情况下,其插接结构上的稳定性仍可达到一定的要求,有效避免公端连接器因插入对接端的尺寸縮小所导致的易于损坏而无法使用的问题。 此外,将复数第一接点与复数第二接点不等间距设置,即搭接端的第二间距大于对接端的第一间距,避免了导线焊装不良和使用时易发生短路的情况,提高了电子连接器的生产良品率和使用结构强度。 以下结合一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技术效果作进一步 地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子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电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壳体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绝缘本体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电路板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第二壳体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以上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 1-电子连接器、10-第一壳体、100-第一卡扣部、102_凸出部、103-嵌合部、 104-承载部、106-第二凸起部、107-第二凹槽、108-第一嵌合部、109-开口部、12-绝缘 本体、122-定位块、123-开孔、124-支撑块、125-凸块、126-第一凸起部、127-第一凹槽、 14-电路板、141-对接部、142-搭接部、143-第一接点、144-第二接点、145-卡合部、146-第 二嵌合部、147-插入部、16-第二壳体、160-第二卡扣部、18-容置空间、2-导线、3-结合层、4-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是本技术一种用于低压差分信号传输的电子连接器一实 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立体分解示意图以及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该电子连接器1包括 第一壳体10、绝缘本体12、电路板14以及第二壳体16,该第一壳体10具有一凸出部102以 及一承载部104 ;该绝缘本体12设置于第一壳体10的承载部104上,其中该绝缘本体12前 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块122,绝缘本体12后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支撑块124。 该电路板14设置于绝缘本体12以及第一壳体10上,其中该电路板14的前后两 端上具有一对接部141以及一搭接部142,该对接部141设置于第一壳体10的凸出部102 上,该搭接部142设置于绝缘本体12上,对接部141上形成有复数个第一接点143,搭接部 142上形成有复数个第二接点144,该些第一接点143及第二接点144连接,这些第一接点 143与第二接点144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是依两者彼此之间相对应的位置关系依序对应连 接,另一种选择为不是按照两者之间的相对应位置关系连接的跳线连接,且该些第二接点 144之间的第二间距P2大于该些第一接点143之间的第一间距Pl。该些第一接点143位 于第一壳体10的凸出部102之上,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未绘示)相连接;而该些第二接 点144位于绝缘本体12之上,用以与复数条导线2相连接。但也不限于此,也可以与软性扁 平电缆等其他软性传输组件相连接。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路板14为软性电路板,例如 是软性印刷电路板(FPC),但不限于此,硬式电路板等其他设有电路的板体也可应用其中。 为了防止设置于凸出部102上的电路板14的对接部141在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连接器,包括具有凸出部和承载部的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承载部上的绝缘本体、电路板以及罩设于绝缘本体和电路板上方的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搭接部和设置于第一壳体凸出部上的对接部,并在对接部和搭接部上分别形成有一一对应连接的复数个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所述电路板上各第二接点之间的第二间距大于各第一接点之间的第一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淳陈少凯吴志凡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