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环化合物和以其为有效成分的抗肿瘤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8267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 …(Ⅰ) 包含有苯并咪唑和吗啉取代的s-三嗪或嘧啶环的杂环化合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该杂环化合物系由通式(Ⅰ)所示,其中X和Y均为氮原子;或X和Y之一为氮原子而另一个为C-R↓[7],式中R↓[7]代表氢原子或卤素原子;R↓[1]、R↓[2]、R↓[4]、R↓[5]、R↓[6]各代表氢原子或C↓[1]~C↓[6]烷基;且R↓[3]代表吗啉代、哌啶子基、哌嗪基、噻吗啉代、苯并咪唑基、氰基等。(*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以通式(I)所示s-三嗪或嘧啶上有苯并咪唑和吗啉取代的杂环化合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以及以该杂环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抗肿瘤剂 〔式中,X、Y均为氮原子,或其中有1个是氮原子而另一个是C-R7(R7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R1、R2、R4、R5、R6为氢原子或C1~C6烷基,R3为吗啉代〔也可以有1~2个C1~C6烷基、三氟甲基、羟甲基、一卤代甲基或式-CH2NR8R9(R8是氢原子或C1~C6烷基,R9是氢原子、C1~C6烷氧羰基或苄基)基团取代〕,哌啶子基(也可以有羟基、乙酰氧基、氧代、亚乙二氧基或氨基C1~C6烷基取代),哌嗪基(也可以有C1~C6烷基取代),噻吗啉代,苯并咪唑基,氰基或式-NR10R11(R10、R11为氢原子、C1~C6烷基、羟基C1~C6烷基或吗啉代C1~C6烷基)〕。
技术介绍
s-三嗪〔1,3,5-三嗪〕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在合成树脂、合成纤维、染料或农药各领域中已有研究,而且合成了许多化合物。此外,在医药领域,在抗肿瘤、抗炎症、镇痛、镇痉等各方面也有研究,尤其作为抗肿瘤剂三亚乙基蜜胺(TriethylenemelamineTEM)的类似物开发的六甲基蜜胺(HexamethylmelamineHMM)是众所周知的〔B.L.Johnson等人,Cancer,422157-2161(1978)〕。TEM作为烷基化剂是众所周知的,是具有基于杀细胞作用的抗肿瘤作用的s-三嗪衍生物。此外,HMM在欧洲已经作为对卵巢癌、肺小细胞癌的适用治疗药剂加以营销,它对固形癌的作用是引入瞩目的。进而,s-三嗪衍生物中,兼备杀细胞作用和选择性aromatase抑制作用的咪唑基-s-三嗪衍生物,已有人提出可作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子宫内膜症、多囊胞性卵巢症、良性乳房症、子宫内膜癌、乳癌等)的治疗剂(PCT国际公开公报WO 93/17009)。然而,HMM对固形癌的抗肿瘤谱或抗肿瘤活性强度还有改善余地。此外,就咪唑基-s-三嗪衍生物而言,与杀细胞作用相比,其aromatase抑制作用是相当强的,当应用于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以外的患者时,也要考虑到可能产生因雌激素缺乏而引起月经异常等的副作用,从而限定了它的应用范围,因此,希望开发一种不具有aromatase抑制作用而对固形癌有效的药剂。专利技术公开本专利技术者等人,以HMM的抗肿瘤谱扩大或抗肿瘤作用增强为目的,锐意研究了s-三嗪和嘧啶衍生物,结果,令人惊讶地发现,有苯并咪唑和吗啉取代的通式(I)所示杂环化合物没有aromatase抑制作用,而且与先有的s-三嗪衍生物、嘧啶衍生物相比有显著增强的抗肿瘤作用,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杂环化合物可以用上述通式(I)表示,该式中各符号定义时所使用术语的含义和实例说明如下。“C1~C6”若无限定,则系指碳数1~6的基团。“C1~C6烷基”可以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直链状或支链状烷基。“氨基C1~C6烷基”系指在上述“C1~C6烷基”定义的基团的任何一个碳原子上结合了氨基的基团。“羟基C1~C6烷基”系指在上述“C1~C6烷基”定义的基团的任何一个碳原子上结合了羟基的基团。“吗啉代C1~C6烷基”系指在上述“C1~C6烷基”定义的基团的任何一个碳原子上结合了吗啉代基的基团。“C1~C6烷氧基”可以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正己氧基等直链状或支链状烷氧基。“卤素原子”可以列举氟、氯、溴、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可以列举诸如以下化合物,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2-(苯并咪唑-1-基)-4,6-二吗啉代-1,3,5-三嗪·2-(2-甲基苯并咪唑-1-基)-4,6-二吗啉代-1,3,5-三嗪·2-(5,6-二甲基苯并咪唑-1-基)-4,6-二吗啉代-1,3,5-三嗪·4,6-二吗啉代-2-(2,5,6-三甲基苯并咪唑-1-基)-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顺-2,6-二甲基吗啉代)-6-吗啉代-1,3,5-三嗪·4-(顺-2,6-二甲基吗啉代)-2-(2-甲基苯并咪唑-1-基)-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反-2,6-二甲基吗啉代)-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顺-2,3-二甲基吗啉代)-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反-2,3-二甲基吗啉代)-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2-甲基吗啉代)-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2,2-二甲基吗啉代)-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2-乙基吗啉代)-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2-氯甲基吗啉代)-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2-氟甲基吗啉代)-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2-羟甲基吗啉代)-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吗啉代-6-(2-三氟甲基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6-二(顺-2,6-二甲基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顺-2,3-二甲基吗啉代)-6-(顺-2,6-二甲基吗啉代)-1,3,5-三嗪·4,6-二(顺-2,6-二甲基吗啉代)-2-(2,5,6-三甲基苯并咪唑-1-基)-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反-2,3-二甲基吗啉代)-6-(顺-2,6-二甲基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2-(叔丁氧羰基氨基甲基)吗啉代〕-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2-(N-苄基-N-甲基氨基甲基)吗啉代〕-6-吗啉代-1,3,5-三嗪·2-(2-氨基甲基吗啉代)-4-(苯并咪唑-1-基)-6-吗啉代-1,3,5-三嗪·4-(顺-2,6-二甲基吗啉代)-2-(2-甲基苯并咪唑-1-基)-6-噻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吗啉代-6-哌啶子基-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4-羟基哌啶子基)-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吗啉代-6-(4-氧代哌啶子基)-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3-羟基哌啶子基)-6-吗啉代-1,3,5-三嗪·2-(4-乙酰氧基哌啶子基)-4-(苯并咪唑-1-基)-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3-(4-叔丁氧羰基氨基丁基)哌啶子基〕-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吗啉代-6-(哌嗪-1-基)-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4-甲基哌嗪-1-基)-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氰基-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二甲胺基-6-吗啉代-1,3,5-三嗪·2-(苯并咪唑-1-基)-4-〔N-(2-羟基乙基)-N-甲基氨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通式(Ⅰ)所示s-三嗪或嘧啶上有苯并咪唑和吗啉取代的杂环化合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 *** …(Ⅰ) [式中, X、Y均为氮原子,或其中有1个是氮原子而另一个是C-R↓[7](R↓[7]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 R↓[1]、R↓[2]、R↓[4]、R↓[5]、R↓[6]为氢原子或C↓[1]~C↓[6]烷基, R↓[3]为吗啉代[也可以有1~2个C↓[1]~C↓[6]烷基、三氟甲基、羟甲基、一卤代甲基或式-CH↓[2]NR↓[8]R↓[9](R↓[8]是氢原子或C↓[1]~C↓[6]烷基,R↓[9]是氢原子、C↓[1]~C↓[6]烷氧羰基或苄基)基团取代],哌啶子基(也可以有羟基、乙酰氧基、氧代、亚乙二氧基或氨基C↓[1]~C↓[6]烷基取代),哌嗪基(也可以有C↓[1]~C↓[6]烷基取代),噻吗啉代,苯并咪唑基,氰基或式-NR↓[10]R↓[11](R↓[10]、R↓[11]为氢原子、C↓[1]~C↓[6]烷基、羟基C↓[1]~C↓[6]烷基或吗啉代C↓[1]~C↓[6]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7-7-24 198804/971.通式(I)所示s-三嗪或嘧啶上有苯并咪唑和吗啉取代的杂环化合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式中,X、Y均为氮原子,或其中有1个是氮原子而另一个是C-R7(R7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R1、R2、R4、R5、R6为氢原子或C1~C6烷基,R3为吗啉代〔也可以有1~2个C1~C6烷基、三氟甲基、羟甲基、一卤代甲基或式-CH2NR8R9(R8是氢原子或C1~C6烷基,R9是氢原子、C1~C6烷氧羰基或苄基)基团取代〕,哌啶子基(也可以有羟基、乙酰氧基、氧代、亚乙二氧基或氨基C1~C6烷基取代),哌嗪基(也可以有C1~C6烷基取代),噻吗啉代,苯并咪唑基,氰基或式-NR10R11(R10、R11为氢原子、C1~C6烷基、羟基C1~C6烷基或吗啉代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岛诚一郎松野俊行矢口信一渡边哲夫稻叶昌弘
申请(专利权)人:全药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