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苗道斌专利>正文

一种全喂入式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4091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喂入式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包括设置有脱粒齿的脱粒滚筒Ⅰ、脱粒滚筒Ⅱ,以及位于脱粒滚筒Ⅰ、脱粒滚筒Ⅱ下方的栅格凹板,还包括拨禾轮下方的收割台,特点是脱粒滚筒Ⅰ的脱粒齿设置为纹齿,脱粒滚筒Ⅱ的脱粒齿设置为钉齿;所述栅格凹板分别设置有与脱粒滚筒之间的间隙调节装置;在拨禾轮下方的收割台上设置有接穗器。经过以上改进使现有的水稻小麦收割机只需微小调节便能够收割玉米,并且有效解决现有玉米收割机适用性窄、可靠性差,玉米损失率高的缺陷。(*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全喂入式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经改进后能收 割玉米的小麦水稻全喂入式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技术背景目前,在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和水稻的机播机收水平均已超过80%,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而玉米的的机械收割还不足12%。 由于我国各地种植玉米的行距不一致,市场上现有的专用玉米收割机不能很好 适应不同行距的玉米收割,玉米损失率较高,且机器的可靠性较差,导致玉米 的机械收割水平一直徘徊不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现有的小麦水稻收割机进行技术改进, 使之经过简单的调整便可以收割玉米,不但可以适应不同行距,而且玉米损失 率也较小。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全喂入式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包括设置有脱粒齿的脱粒滚筒I 、脱粒滚筒n,以及位于脱粒滚筒i、脱粒滚筒n下方的栅格凹板,还包括拨禾轮下 方的收割台,特点是脱粒滚筒i的脱粒齿设置为纹齿,脱粒滚筒n的脱粒齿设置为钉齿;所述栅格凹板分别设置有与脱粒滚筒之间的间隙调节装置;在拨禾轮下方的收割台上设置有接穗器。调节装置为连杆,所述连杆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连杆一端连接固定于栅格 凹板的一侧,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于机架,或通过螺栓连接于固定板,固定板所述接穗器由底座和梳齿组成,底座连接固定于收割台,梳齿的前端超过拨禾轮工作垂直面,梳齿与收割台设置有10—30度水平夹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改进了全喂入式收割机的结构,用前纹齿式后钉齿式脱粒滚筒 替代现有的脱粒滚筒,加装调节装置调节栅格凹板与脱粒滚筒之间的距离,加 装了接穗器。经过以上改进使现有的水稻小麦收割机只需微小调节便能够收割 玉米,并且有效解决现有玉米收割机适用性窄、可靠性差,玉米损失率高的缺 陷。本技术使用时,人们只需根据收割不同谷物来调节凹板与脱粒滚筒之 间的距离和加装拆卸接穗器即可,转换简单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调节装置与脱粒滚筒的栅格凹板连接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接穗器A向示意图(平面转动90度角)。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设置有脱粒齿的脱粒滚筒I 6、脱粒滚筒H8, 以及位于脱粒滚筒I6、脱粒滚筒II8下方的栅格凹板12,还包括拨禾轮2下方 的收割台14。仍如图1所示,脱粒滚筒I 6的脱粒齿为纹齿,脱粒滚筒I18的脱粒齿设置 为钉齿。如图1、 2所示,所述栅格凹板12分别设置有与脱粒滚筒之间的间隙 调节装置13,所述调节装置13为连杆,连杆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连杆一端连接 固定于栅格凹板12的一侧,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于固定板17,固定板17连接 固定于机架(未提供图示)u使用时,通过左右转动连杆(如图2中箭头所示),即可调节栅格凹板12与脱粒滚筒之间的距离。如图1、 3所示,在拨禾轮2下方的收割台14上设置有接穗器1。所述接穗 器1由底座21和梳齿20组成,底座21连接固定于收割台14上平面,梳齿20 的前端超过拨禾轮2工作垂直面,梳齿20与收割台14设置有20度水平夹角。本技术操作过程:本技术使用时按照收割的不同谷物调节栅格凹 板与脱粒滚筒之间的距离。在收割水稻小麦时,根据谷物的成熟及干燥状况调 整栅格凹板12与脱粒滚筒I 、 II之间的距离(一般采用小麦水稻收割机的设定 间距),工作时切割器10将水稻或小麦的秸秆剪断后被拨禾轮2拨入收割台内, 喂入搅龙4将谷物从秸秆上切下后经倾斜输送器5送入第一道纹齿脱粒滚筒I6 脱粒,被脱下的穗粒经栅格凹板12漏下传送到储藏仓11 (有的收割机还有复脱 机构),未脱下谷粒再经第二道钉齿脱粒滚筒I18脱粒,未被纹齿脱粒滚筒I6 脱下的穗粒经钉齿脱粒滚筒I18脱粒后同样经栅格凹板12漏下传送到储藏仓 11。在收割玉米时,先根据谷物的成熟及干燥状况调整栅格凹板与脱粒滚筒之 间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纹齿脱粒滚筒I6与栅格凹板12入口间距为8 10毫 米,出口间距为4 6毫米,钉齿脱粒滚筒II8与栅格凹板12间距为15 20毫 米。由于玉米秸秆较小麦水稻高,工作时还需通过升降油缸3将拨禾轮2升至 最高。由于安装在收割台14上的接穗器1的梳齿20前端超过拨禾轮2工作垂 直面,当成熟风干的玉米棒掉落时首先被接穗器1接住,还由于梳齿20与收割 台设置有水平夹角(梳齿20前端翘起),因此玉米棒落入收割台内部。余下工 作过程与收割小麦水稻相同。经申请人试验,本技术在收割玉米时,收割效率比现有专用玉 收割 机高,而且可以适应不同行距。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权利要求1、一种全喂入式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包括设置有脱粒齿的脱粒滚筒I、脱粒滚筒II,以及位于脱粒滚筒I、脱粒滚筒II下方的栅格凹板,还包括拨禾轮下方的收割台,其特征在于脱粒滚筒I(6)的脱粒齿设置为纹齿,脱粒滚筒II(8)的脱粒齿设置为钉齿;所述栅格凹板(12)分别设置有与脱粒滚筒之间的间隙调节装置(13);在拨禾轮下方的收割台上设置有接穗器(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喂入式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调节装置(13)为连杆,所述连杆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连杆一端连接固定于栅 格凹板(12)的一侧,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于机架,或通过螺栓连接于固定板(17)。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喂入式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穗器(1)由底座(21)和梳齿(20)组成,底座(21)连接固定于收割 台,梳齿(20)的前端超过拨未轮工作垂直面,梳齿(20)与收割台设置有10 一30度水平夹角。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喂入式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包括设置有脱粒齿的脱粒滚筒I、脱粒滚筒II,以及位于脱粒滚筒I、脱粒滚筒II下方的栅格凹板,还包括拨禾轮下方的收割台,特点是脱粒滚筒I的脱粒齿设置为纹齿,脱粒滚筒II的脱粒齿设置为钉齿;所述栅格凹板分别设置有与脱粒滚筒之间的间隙调节装置;在拨禾轮下方的收割台上设置有接穗器。经过以上改进使现有的水稻小麦收割机只需微小调节便能够收割玉米,并且有效解决现有玉米收割机适用性窄、可靠性差,玉米损失率高的缺陷。文档编号A01D41/00GK201355930SQ20092003849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1日专利技术者苗道斌 申请人:苗道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喂入式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包括设置有脱粒齿的脱粒滚筒Ⅰ、脱粒滚筒Ⅱ,以及位于脱粒滚筒Ⅰ、脱粒滚筒Ⅱ下方的栅格凹板,还包括拨禾轮下方的收割台,其特征在于:脱粒滚筒Ⅰ(6)的脱粒齿设置为纹齿,脱粒滚筒Ⅱ(8)的脱粒齿设置为钉齿;所述栅格凹板(12)分别设置有与脱粒滚筒之间的间隙调节装置(13);在拨禾轮下方的收割台上设置有接穗器(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道斌
申请(专利权)人:苗道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