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高度可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36251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头枕高度可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及头枕,其中座椅骨架与头枕间通过升降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的升降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根导杆、一根对应导杆套,导杆固定设在座椅骨架背面上端或头枕背面上,导杆套固定设在头枕背面上或座椅骨架背面上端,导杆与导杆套套接,导杆与导杆套的连接配合为有阻尼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施加在导杆套上的驱动力,即可实现头枕的上下调节;还可运用齿轮传动机构的运动特点,更好实现头枕的半自动上下调节,使其乘坐者更舒适,符合人体工程要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头枕高度可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上乘客座椅的头枕均为固定式,不能上下调节,只能始终 位于高靠背座椅的最上端,导致头枕高度不能随乘客的身高及坐姿的不同 而进行调节,其舒适性、适用性均不够令人满意,无法满足不同人群、不 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尤其在长途旅行中,较长时间保持一种坐姿极易 致颈椎疲劳,这极大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设计一种头枕能上下 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头枕高度可 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头枕高度可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及头枕,其中所述 的座椅骨架与头枕间通过升降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的升降连接装置包括至 少一根导杆、 一根对应导杆套,导杆固定设在座椅骨架背面上端或头枕背 面上,导杆套固定设在头枕背面上或座椅骨架背面上端,导杆与导杆套套 接,导杆与导杆套的连接配合为有阻尼配合。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头枕高度可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其中在所述座椅骨架背面 上端或头枕背面的左右侧至少设置竖立的两根导杆,在所述头枕背面或座 椅骨架背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上与导杆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设 有竖立的导杆套,导杆套内表面为粗糙面,所述导杆套固定连接在支撑板 上。前述的头枕高度可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其中在所述座椅骨架背面 上端或头枕背面的左右侧分别竖立设置有平行的导杆,在所述头枕背面或 座椅骨架背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上端与两根导杆相对应的位置 处固定设有竖立的导杆套,所述导杆套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在支撑板上 至少设有一根与导杆平行的齿条,在所述座椅骨架背面或头枕背面对应于 头枕或座椅骨架齿条位置处固定设有齿轮定位座,齿轮通过齿轮轴与齿轮定位座固定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支撑板上的齿条相啮合;在齿轮轴的外 端设有调节手轮。所述的支撑板上的齿条为两根,设在两根导杆之间位置 处、两根导杆之外位置处或与导杆间隔设置。所述导杆套采用锁紧螺钉连 接支撑板。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本技术通过施加在导杆套上的驱动力,即可实现头枕的上下调节;还可运用齿轮传动机构的运动特点,更好实现头枕的半自动上下调节,使其乘坐者更舒适,符合人体工程要求。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 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a:本技术另一种结构的示意4图2b:图2a的右视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头枕高度可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如图1所示,包括座椅骨架1及头枕5,其中所述的座椅骨架1与头枕5间通过升降连接装置 连接,所述的升降连接装置包括两根导杆2、两根对应导杆套3,两根导 杆2固定设在座椅骨架1背面上端或头枕5背面上,导杆套3固定设在头 枕5背面上或座椅骨架1背面上端,导杆2与导杆套3套接,在所述座 椅骨架1背面上端或头枕5背面的左右侧设置竖立的两根导杆2,在所述 头枕5背面或座椅骨架1背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在支撑板6上与导杆 2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设有竖立的导杆套3,导杆套3内表面为粗糙面, 实现导杆2与导杆套3的连接配合为有阻尼配合的要求。具体应用时,因 为支撑板6采用锁紧螺钉4与导杆套固3定连接的,导杆套3位于导杆2 上,当手动向上或下用力施加在头枕5上时,同时也等于将力施加于导杆 套3上,由于导杆套3内表面为粗糙面,另外,头枕5和海绵之间存在张 力,导杆套3就能足够地锁定在导杆2的所需高度位置,并能起到限位。 这样就实现了头枕5的上下调节。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头枕高度可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如图2a和图2b所示, 包括座椅骨架1及头枕5,其中所述的座椅骨架1与头枕5间通过升降连 接装置连接,所述的升降连接装置包括两根导杆2、两根对应导杆套3, 两根导杆2固定设在座椅骨架1背面上端或头枕5背面上,导杆套3固定 设在头枕5背面上或座椅骨架1背面上端,导杆2与导杆套3套接,其中 在所述座椅骨架1背面上端或头枕5背面的左右侧分别竖立设置有平行的 导杆2,在所述头枕5背面或座椅骨架1背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在支 撑板6上端与两根导杆2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设有竖立的导杆套3,所述 导杆套3固定连接在支撑板6上,在支撑板6上设有一根与导杆平行的齿 条7,所述齿条7可设在两根导杆之间位置处、两根导杆之外位置处或与 导杆间隔设置。在所述座椅骨架1背面或头枕5背面对应于头枕5或座椅 骨架1齿条位置处固定设有齿轮定位座8,齿轮9通过齿轮轴10与齿轮定 位座8固定转动连接,所述齿轮9与支撑板6上的齿条7相啮合;在齿轮 轴10的外端设有调节手轮11,所述导杆套3采用锁紧螺钉4连接支撑板 6。增加这套齿轮齿条机构,改变手动而转变为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实施 过程中,直接用手驱动调节手轮ll,通过齿轮传动轴10将驱动力传递到 齿轮9上,使齿轮9绕着旋转轴旋转,同时驱动齿条7上下运动,实现头 枕5的上下调节和有效的固定。其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 长。这样形成的汽车乘客用的头枕可上下调节的高靠背座椅,来满足各年 龄层次人群的需求。以上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内容作了进 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上的 实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 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内。权利要求1.头枕高度可调节的乘客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及头枕,其特征在于座椅骨架与头枕间通过升降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的升降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根导杆、一根对应导杆套,导杆固定设在座椅骨架背面上端或头枕背面上,导杆套固定设在头枕背面上或座椅骨架背面上端,导杆与导杆套套接,导杆与导杆套的连接配合为有阻尼配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高度可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其特 征在于在所述座椅骨架背面上端或头枕背面的左右侧至少设置竖立的两 根导杆,在所述头枕背面或座椅骨架背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上 与导杆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设有竖立的导杆套,导杆套内表面为粗糙面, 所述导杆套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高度可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其特 征在于在所述座椅骨架背面上端或头枕背面的左右侧分别竖立设置有平 行的导杆,在所述头枕背面或座椅骨架背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在支撑板 上端与两根导杆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设有竖立的导杆套,所述导杆套固定 连接在支撑板上,在支撑板上至少设有一根与导杆平行的齿条,在所述座 椅骨架背面或头枕背面对应于头枕或座椅骨架齿条位置处固定设有齿轮 定位座,齿轮通过齿轮轴与齿轮定位座固定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支撑板 上的齿条相啮合;在齿轮轴的外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头枕高度可调节的乘客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及头枕,其特征在于:座椅骨架与头枕间通过升降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的升降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根导杆、一根对应导杆套,导杆固定设在座椅骨架背面上端或头枕背面上,导杆套固定设在头枕背面上或座椅骨架背面上端,导杆与导杆套套接,导杆与导杆套的连接配合为有阻尼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年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新迪李尔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