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头枕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57033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头枕架,包括“门”形支架(1)、夹子(2)和固定板(3);其特征是:所述“门”形支架(1)由两根插杆(11)和圆形横杆(12)组成,圆形横杆(1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插杆(11)顶部;夹子(2)的前部夹紧于横杆(11)并形成可转动式连接结构,夹子(2)的后部与固定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横杆(12)的顶端设有限位柱(12-1),与限位柱(12-1)对应,在固定板(3)上开有限位孔(31),限位柱(12-1)穿插在限位孔(31)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限制“门”形支架与固定板之间的转动角度,具有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头枕架。属于汽车配件

技术介绍
汽车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车辆过程中身体容易产生疲劳,尤其是颈椎部位。为减 轻驾驶员的疲劳程度,现有驾驶员座椅上设置有可调节仰角的头枕,起到减轻驾驶员疲劳 程度的目的。中国专利号为“200520065784. 2”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固定式汽车头 枕架,它包括U形架、夹子、固定于夹子的固定板,U形架由两插杆、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插杆 顶部的圆形横杆组成,夹子夹紧于横杆中部,所述的固定板在靠近横杆处设有支撑块,支撑 块与横杆表面接触。这种结构的汽车头枕具架有所需的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和制造成本低 的优点。但是它还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汽车头枕架的旋转角度的范围很大,当汽车在急刹车 或者是受到剧烈碰撞时,容易导致汽车头枕大幅度转动而使驾驶员受伤,存在安全性差的 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汽车头枕架存在头枕易大幅转动、安 全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将转动角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安全性好的新型汽车头枕架。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一种新型汽车头枕架,包括“门”形支架、夹子和固定板;其结构特点是所述“门” 形支架由两根插杆和圆形横杆组成,圆形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插杆顶部;夹子的前部 夹紧于横杆并形成可转动式连接结构,所述夹子的后部与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横 杆的顶端设有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柱对应,在所述固定板上开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穿插在 限位孔中。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限位柱的数量可以为二个、并对称分布在横 杆的两端;与所述限位柱对应,所述限位孔的数量可以为二个。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夹子可以由一块金属片弯折而成,该金属片 的前部弯折成半圆筒,半圆筒套于横杆上并形成可转动式连接结构,后端通过螺栓与固定 板连接、使半圆筒夹紧横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可以设有凹槽,横杆位于凹槽 中;所述限位孔位于凹槽的上方并与之连通。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可以设有向内凹进的方形槽、 形成用于安装显示器的连接机构。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固定板的周边向后延伸、形成用于安装显示 器的方形槽,所述方形槽与固定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所述固定板上位于方形槽的下方设 有一个前端面开口的腔室;在腔室的底壁外壁上设有前述凹槽;前述限位孔开设于腔室的底壁上、位于凹槽的上方并与之连通;在腔室的底壁内壁上设有一块金属片,在所述金属片上对应限位孔的位置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大小与限位孔相吻合;所述夹子通过螺栓、 垫片与腔室的底壁和金属片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插杆可以设有若干卡紧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固定板上设限位孔、在横杆上设穿插在限位孔中限位柱,从 而使得“门”形支架与固定板之间的可相对转动的最大角度减小,将转动角度控制在安全范 围内,当汽车在急刹车或者是受到剧烈碰撞时,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头枕大幅度转动而造成 驾驶员受伤的情况发生。因此,本技术所述的汽车头枕架具有安全性能好的优点。2、由于本技术的用于安装显示器的方形槽与固定板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缩 短产品的制造工艺,减少产品的安装步骤,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减低产品的制造成本。3、本技术在固定板上的限位孔的上方设置金属片,在所述金属上对应限位孔 的位置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大小与限位孔相吻合。由于金属片的硬度较强,能够有效 限制“门”形支架与固定板之间的转动角度,同时能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后视图。图4是图3中的A-A向剖示图。图5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1的支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2的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7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后视图。图9是图8中的B-B向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1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包括“门”形支架1、夹子2、固定板3 ;所述 “门”形支架1由两根插杆U、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插杆11顶部的圆形横杆12组成;夹子2 夹紧于横杆11中部,夹子2与固定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夹子2由一块金属材料弯折 而成,该金属材料中部弯折成半圆筒21,半圆筒21套于横杆12上,两端通过螺栓、垫片与固 定板3连接、并使半圆筒21夹紧横杆12。参照图1和图5,所述横杆12顶端设有限位柱12-1,与之对应,在所述固定板3上 开有限位孔31,所述限位柱12-1穿插在限位孔31中。所述限位柱12-1的数量为两个,它 们对称分布在横杆12的两端;与之对应,所述限位孔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柱分别对 应穿插在两个限位孔31中。所述插杆11设有若干卡紧齿11-1。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的背面固定有用于安装显示器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为一个向内凹进的方形槽。所述固定板3的底部设有凹槽32,前述横杆12位于凹槽 32中;所述限位孔31位于凹槽32的上方并与之连通;所述夹子通过螺栓5、垫片6与固定 板3固定连接。本技术在使用时,固定板固定于头枕的内部,“门”形支架的插杆穿插在座椅 上的插孔中。当客户需要调整头枕的仰角时,可以通过外力驱动使本技术的固定板随 夹子相对“门”形支架1的横杆转动,从而调节头枕的仰角。由于在固定板上设限位孔、在 横杆上设穿插在限位孔中的限位柱,从而使得“门”形支架与固定板之间的可相对转动的最 大角度减小,将转动角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当汽车在急刹车或者是受到剧烈碰撞时,能够 有效避免由于头枕大幅度转动而造成驾驶员受伤的情况发生。具体实施例2 参照图6、图7、图8和图9,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所述固定板3的周边向后延伸、形 成一个用 于安装显示器的方形槽33,所述方形槽33与固定板3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所述固 定板3上位于方形槽33的下方设有一个前端面开口的腔室34 ;在腔室34的底壁外壁上设 有前述凹槽32 ;前述限位孔31开设于腔室34的底壁上、位于凹槽32的上方并与之连通; 在腔室34的底壁内壁上设有一块金属片4,在所述金属片4上对应限位孔31的位置开有通 孔41,所述通孔41的形状大小与限位孔31相吻合;所述夹子2通过螺栓5、垫片6与腔室 34的底壁和金属片固定连接。其他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 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 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新型汽车头枕架,包括“门”形支架(1)、夹子(2)和固定板(3);其特征是所述“门”形支架(1)由两根插杆(11)和圆形横杆(12)组成,圆形横杆(1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插杆(11)顶部;夹子(2)的前部夹紧于横杆(11)并形成可转动式连接结构,所述夹子(2)的后部与固定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杆(12)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汽车头枕架,包括“门”形支架(1)、夹子(2)和固定板(3);其特征是:所述“门”形支架(1)由两根插杆(11)和圆形横杆(12)组成,圆形横杆(1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插杆(11)顶部;夹子(2)的前部夹紧于横杆(11)并形成可转动式连接结构,所述夹子(2)的后部与固定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杆(12)的顶端设有限位柱(12-1),与所述限位柱(12-1)对应,在所述固定板(3)上开有限位孔(31),所述限位柱(12-1)穿插在限位孔(31)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坚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中兴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