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注塑模具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22912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空注塑模具的改进结构;它包括型腔、主流道、进气口、溢流槽。所述主流道和进气口皆与型腔连通;所述的溢流槽通过溢流口与型腔连通且设置在型腔远离主流道口的处。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模具型腔上开设溢流槽,当氮气吹入模具型腔时,多余的熔融塑料会通过溢流口流入溢流槽,其气辅中空注塑件在中空形成过程中多余熔融塑料的排出问题,降低了产品残余应力,使产品不易变形,消除了产品表面缩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中空注塑模具的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在工业领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的使用各种塑料零件和塑料制品。作为工业 领域中使用的塑料零件,对其强度、精度等皆有较高的要求,大都采用实心件,这种实心件 存在材料消耗大的缺陷。为此,人们设计出内部中空的塑料零件,但在中空塑料零件注塑过 程中存在多余熔融塑料排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改进结构,其气辅中空注塑件在中空 形成过程中多余熔融塑料的排出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是一种中空注塑模具的改进结构;它包括型腔、主流道、进气口 ;所述 主流道和进气口皆与型腔连通;它还包括溢流槽;所述的溢流槽通过溢流口与型腔连通且 设置在型腔远离主流道口的处。所述的溢流槽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进气口的两侧、远离主流道口的处。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在模具型腔上开设溢流槽,当氮气吹入模具型 腔时,多余的熔融塑料会通过溢流口流入溢流槽,其气辅中空注塑件在中空形成过程中多 余熔融塑料的排出问题,降低了产品残余应力,使产品不易变形,消除了产品表面缩痕。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图2沿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中空注塑模具的改进结构;它包括型腔1、主 流道2、进气口 3和溢流槽4。所述主流道2和进气口 3皆与型腔1连通。所述的溢流槽4有两个41、42,分别对 称设置在进气口 3的两侧、远离主流道2 口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氮气从通过气针5从进气口 3吹入氮气时,会将型腔1内的熔融塑料向型腔1 两端推挤,多余的熔融塑料会通过溢流槽41、42的的溢流口 411、421流入溢流槽41、42(如 图3所示)内。本技术的重点就在于增设一与模具型腔相连通的溢流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溢流槽的布置可有多种,故不能以此 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 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中空注塑模具的改进结构;它包括型腔、主流道、进气口;所述主流道和进气口皆与型腔连通;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溢流槽;所述的溢流槽通过溢流口与型腔连通且设置在型腔远离主流道口的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注塑模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槽有两 个,分别对称设置在进气口的两侧、远离主流道口的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空注塑模具的改进结构;它包括型腔、主流道、进气口、溢流槽。所述主流道和进气口皆与型腔连通;所述的溢流槽通过溢流口与型腔连通且设置在型腔远离主流道口的处。由于本技术在模具型腔上开设溢流槽,当氮气吹入模具型腔时,多余的熔融塑料会通过溢流口流入溢流槽,其气辅中空注塑件在中空形成过程中多余熔融塑料的排出问题,降低了产品残余应力,使产品不易变形,消除了产品表面缩痕。文档编号B29C45/26GK201633174SQ20102012061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2日专利技术者张良溪 申请人:宇科模具(厦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空注塑模具的改进结构;它包括型腔、主流道、进气口;所述主流道和进气口皆与型腔连通;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溢流槽;所述的溢流槽通过溢流口与型腔连通且设置在型腔远离主流道口的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溪
申请(专利权)人:宇科模具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