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旋转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09317 阅读:7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旋转交换装置,包括支座和安装在支座上的内置液压缸回转中心,液压缸的缸体/或活塞安装在交换臂的底面回转中心上,活塞/或缸体安装在支座上,交换臂的升降受内置液压缸支配,其特征在于:支座上固定有一个龙门型支架,在龙门型支架的横梁中间安装有一个由伺服电机带动的精确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的下端与交换臂的中点固定连接,伺服电机内置有角度编码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各功能机构结构简单,传动机构零件数目少,功能单一,可靠性高,日常保养维护点少,发生故障易于判断和维修;该装置定位精确,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交换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双交 换工作台的旋转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机床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换工作台加工中心机床得到了 快速发展,这类机床消除了工件装夹、定位、拆卸等加工准备时间,极大地提 高了劳动生产率。可是截止目前,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的旋转交换机构 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液压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曲柄连杆机构实现工作台旋转交 换和定位,或者通过液压缸推动齿条运动来驱动齿轮旋转实现工作台交换和定 位。无论是液压驱动曲柄连杆机构,还是液压驱动齿轮齿条交换机构,他们共 同存在的不足是l.结构复杂,保养维护要求很高;2.随着机床使用年限的增加, 液压机构的逐渐磨损,使交换机构的承载能力下降,曲柄连杆机构或齿轮齿条 定位系统的逐渐磨损,使定位精度下降;3.大修恢复通常只能用更换零件的方 式完成,大修恢复的成本很高,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定位精 确、长期稳定的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的旋转交换装置。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旋转交换装置包 括支座和安装在支座上的内置液压缸回转中心,液压缸的缸体/或活塞安装在交 换臂的底面回转中心上,活塞/或缸体安装在支座上,交换臂的升降受内置液压缸支配,其特征在于,支座上固定有一个龙门型支架,龙门型支架的两侧立柱 间距大于交换臂所带动的工作台的长度,在龙门型支架的横梁中间安装有一个 由伺服电机带动的精确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的下端与交换臂的中点固定连接, 旋转机构的中心轴线与交换臂的中心轴线垂直,伺服电机内置有角度编码器。所述的精确旋转机构主要由伺服电机、减速器、联轴器、导向柱以及轴承 电机座组成。伺服电机轴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滚珠花 键轴连接,滚珠花键轴一端用轴承支承在轴承电机座上,另一端与导向柱连接, 轴承电机座固定安装在龙门型支架的横梁中点,导向柱与交换臂的回转中心固 定连接。工作台交换时,数控系统发出指令,内置液压缸工作,缸体上升托起交换 臂,交换臂带动工作台上升。当交换臂上升到位后,数控系统发出旋转指令, 伺服电机带动减速器、联轴器、滚珠花键轴转动,滚珠花键轴将动力传递至导 向柱,导向柱带动交换臂回转,当交换臂回转到位后,数控系统发出指令,液 压缸中的缸体回退使交换臂下降至装夹工位辅助支撑机构上, 一个工作循环结 束。本技术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旋转交换装置简化了双交换工作台 卧式加工中心的机床结构,减少了机床调试安装时的工作量;由于电机驱动结 构简单,使得各功能机构结构简单,且功能单一,所以可靠性高,发生故障也 易于判断和维修;整个系统日常保养维护点少,传动机构零件数目少,各零件 均为直联固定连接,发生机构磨损的可能性只存在于减速器内部, 一旦磨损造 成间隙过大至影响交换定位,只需通过系统补偿电机所转角度,即可补偿掉间 隙,可不更换零件,长期保持旋转定位精度。该结构应用于多种规格的交换工作台加工中心机床上,均达到了机床功能、性能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曲柄连杆交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旋转交换装置的构造示意图。图中l.摆动液压缸,2.曲柄,3.定位块,4.支座,5.回转中心件,6.交 换臂,7.伺服电机,8.减速器,9.联轴器,IO.轴承电机座,ll.轴承,12.滚珠 花键轴,13.滚珠花键轴套,14.龙门型支架,15.自润滑导套,16.导向柱,17. 内置液压缸,18.支座,19.保险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支座18上固定有一个龙门型支架14,龙门型支架14的两侧 立柱间距大于交换臂6所带动的工作台的长度,在龙门型支架的横梁中点安装 有一个由伺服电机带动的精确旋转机构。所述的精确旋转机构主要由伺服电机7、减速器8、联轴器9、导向柱16以 及轴承电机座10组成。伺服电机7内置角度编码器,既用来给旋转交换提供动 力,也用来实现准确定位;减速器8—端与伺服电机7连接,另一端与联轴器9 连接,既传递动力,也对电机输出进行减速和放大扭矩;联轴器9是连接减速 器8和滚珠花键轴12的中间元件;滚珠花键轴12 —端用轴承11支承在轴承电 机座10上,另一端与滚珠花键轴套13配合,并与导向柱16连接,导向柱16 一端与滚珠花键轴套13连接,另一端与交换臂6的回转中心固定连接;轴承电 机座10固定安装在龙门型支架14的横梁中间;在滚珠花键轴套13外安装有一 个自润滑导套15,自润滑导套15与滚珠花键轴套13配合。内置液压缸17的缸体安装在交换臂6底面的回转中心上,活塞安装在支座18上。支座18上安装 有保险销19,保险销19插入交换臂6底面的定位孔内。工作台交换时,数控系统发出指令,液压缸17工作,高压油推动液压缸17 的缸体上升,托起交换臂6,保险销19脱离定位孔,交换臂6带动工作台上升 并脱开装夹工位辅助支撑机构。交换臂6上升时,带动导向柱16和滚珠花键轴 套13在自润滑导套15内和滚珠花键轴12上移动,当交换臂上升到位后,数控 系统发出旋转180。指令,伺服电机7旋转,带动减速器8、联轴器9、滚珠花 键轴12和滚珠花键轴套13转动,滚珠花键轴和套将动力传递至导向柱16,导 向柱16带动交换臂6回转,伺服电机7中的内置角度编码器保证旋转角度,到 位后数控系统发出指令,液压缸17中的缸体回退,交换臂6落下,保险销19 插入交换臂6定位孔内,此时,装夹工位辅助支撑机构支承交换臂6和工作台。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旋转交换装置,包括支座和安装在支座上的内置液压缸回转中心,液压缸的缸体/或活塞安装在交换臂的底面回转中心上,活塞/或缸体安装在支座上,交换臂的升降受内置液压缸支配,其特征在于支座上固定有一个龙门型支架,龙门型支架的两侧立柱间距大于交换臂所带动的工作台的长度,在龙门型支架的横梁中间安装有一个由伺服电机带动的精确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的下端与交换臂的中点固定连接,旋转机构的中心轴线与交换臂的中心轴线垂直,伺服电机内置有角度编码器。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旋转交换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精确旋转机构主要由伺服电机、减速器、联轴器、导向柱以及 轴承电机座组成,伺服电机轴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滚 珠花键轴连接,滚珠花键轴一端用轴承支承在轴承电机座上,另一端与导向柱 连接,轴承电机座固定安装在龙门型支架的横梁中点,导向柱与交换臂的回转 中心固定连接。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旋转交换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滚珠花键轴套外安装有一个自润滑导套。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旋转交换装置,包括支座和安装在支座上的内置液压缸回转中心,液压缸的缸体/或活塞安装在交换臂的底面回转中心上,活塞/或缸体安装在支座上,交换臂的升降受内置液压缸支配,其特征在于支座上固定有一个龙门型支架,在龙门型支架的横梁中间安装有一个由伺服电机带动的精确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的下端与交换臂的中点固定连接,伺服电机内置有角度编码器。本技术的各功能机构结构简单,传动机构零件数目少,功能单一,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旋转交换装置,包括支座和安装在支座上的内置液压缸回转中心,液压缸的缸体/或活塞安装在交换臂的底面回转中心上,活塞/或缸体安装在支座上,交换臂的升降受内置液压缸支配,其特征在于:支座上固定有一个龙门型支架,龙门型支架的两侧立柱间距大于交换臂所带动的工作台的长度,在龙门型支架的横梁中间安装有一个由伺服电机带动的精确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的下端与交换臂的中点固定连接,旋转机构的中心轴线与交换臂的中心轴线垂直,伺服电机内置有角度编码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铭何新林李瑞兴方雄文孙庆冉录凤朱宏杰
申请(专利权)人:汉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