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弹性顶出机构与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05564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背光模块的弹性顶出机构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少包含有:一导光板、一光源模块以及一胶框,该导光板设有一入光侧以及与入光侧相邻的二边侧,而该光源模块设于该导光板相对入光侧处,其中,该胶框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且四个侧壁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该光源模块设于容置空间中并靠近该第一侧壁,而该顶出机构设于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三侧壁,且该顶出机构设有弹性件及推顶件,该弹性件一端抵靠于第三侧壁上,而另端则令推顶件常态往光源模块方向移动,藉由顶出机构的设计可减少导光板与光源的间隙,以改善模块光学辉度与均匀性下降的现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针对背光模块中胶框加以改良,旨在提供一种可改善模块光学辉度与 均勻性下降的现象,确保显示效果的弹性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平面显示器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为了更能提升显示器性能,业界均致力于各组 件结构的改良与设计,而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模块,更是朝着提供高均勻、高亮度光源的方 向改进。由于液晶本身不会发光,必须在液晶显示面板后方加上背光源(例如荧光灯管或 发光二极管),将光源投射出后,先经过一个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晶,此时液晶显示器就利 用电压的变化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并进而改变穿透液晶的光线角度。因此,只要改 变能刺激液晶变化的电压值就可以控制最后出现的光线强度,进而能在液晶面板上出现不 同深浅的颜色组合。依据光源位置的不同,背光模块一般可分为侧光式(Edge Lighting)及直下式 (Bottom Lighting)两种。侧光式背光模块一般常用于中小型显示器,如笔记型计算机屏 幕、PDA及手机屏幕等;而其中,导光板是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关键零组件,其主要的功用是 将光线由边缘导向视线方向,将集中于边缘的光线藉由导光板,均勻地导到整个视线所及 之处。习知背光模块结构的胶框用以固定光源单元,导光板或是印刷电路板等光学膜 片;导光板11嵌置于模块胶框12中央,如图1及图2所示,而光源13置于胶框12的一侧 边位置,而组装时光源13与导光板11的间容易产生间隙,使得整体模块的辉度及均勻性下 降,从而降低了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胶框改良,特别是一种可 改善模块光学辉度与均勻性下降的现象,确保显示效果的胶框弹性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背光模块的弹性顶出机构,其至少包含有一导 光板,该导光板设有一入光侧以及与入光侧相邻的二边侧;一胶框,该胶框设有第一、第二、 第三、第四侧壁,且四个侧壁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一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设于容置空间 中并靠近该第一侧壁,且该光源模块设于该导光板相对入光侧处;及至少一顶出机构,该顶 出机构设于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三侧壁,且该顶出机构设有弹性件及推顶件,该弹性件一 端抵靠于第三侧壁上,而另端则令推顶件常态往光源模块方向移动。其中,该弹性件与推顶件间设有一用以连接弹性件与推顶件的隔板。该顶出机构设有单一弹性件及单一推顶件。该顶出机构设有复数弹性件及复数推顶件。该顶出机构设有单一弹性件及复数推顶件。该顶出机构设有复数弹性件及单一推顶件。该入光侧的长度小于边侧的长度。一种液晶显示器,其至少包含有一导光板,该导光板设有一入光侧以及与入光侧 相邻的二边侧;一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设于该导光板相对入光侧处;一胶框,该胶框设有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且四个侧壁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该光源模块设于容置空间中 并靠近该第一侧壁;至少一顶出机构,该顶出机构设于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三侧壁,且该顶 出机构设有弹性件及推顶件,该弹性件一端抵靠于第三侧壁上,而另端则令推顶件常态往 光源模块方向移动;及一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设于该导光板上方。其中,该导光板与液晶面板间亦设有复数光学膜片。该光学膜片为扩散片或棱镜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背光模块少包含有一导光板、一光源模块以及一胶 框,该导光板设有一入光侧以及与入光侧相邻的二边侧,而该光源模块设于该导光板相对 入光侧处,其中,该胶框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且四个侧壁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 该光源模块设于容置空间中并靠近该第一侧壁,而该顶出机构设于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三 侧壁,且该顶出机构设有弹性件及推顶件,该弹性件一端抵靠于第三侧壁上,而另端则令推 顶件常态往光源模块方向移动,藉由顶出机构的设计可减少导光板与光源的间隙,以改善 模块光学辉度与均勻性下降的现象,确保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背光模块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习用胶框与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背光模块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中顶出机构与导光板的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中导光板未放置于胶框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导光板放置于胶框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顶出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顶出机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导光板11光源13导光板20边侧22、23胶框40第二侧壁42凹槽 431容置空间45弹性件51隔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背光模块的弹性顶出机构与液晶显示器,其背光模块结构如图3及图 4所示,其至少包含有一导光板20,该导光板20设有一入光侧21以及与入光侧21相邻的二边侧22、23, 该入光侧21的长度小于边侧22、23的长度;一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30 (可以为复数发光二极管)设于该导光板20相对入光 侧21处;及一胶框40,该胶框40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41、42、43、44,且四个侧壁 41、42、43、44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45,该光源模块30设于容置空间45中并靠近该第一侧 壁41。至少一顶出机构50,该顶出机构50设于与第一侧壁41相对的第三侧壁43所预 设的凹槽431中,且该顶出机构50设有弹性件51 (可以为弹簧)及推顶件52,该弹性件51 与推顶件52间设有一隔板53,该隔板53用以连接弹性件51与推顶件52,该弹性件51 — 端抵靠于第三侧壁43上,而另端则令推顶件52常态往光源模块30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 该弹性件51及隔板53位于该凹槽431中,而该推顶件52外露于凹槽431。故当导光板20设置于该容置空间45中时,该推顶件52可受弹性件51的带动,可 将导光板20朝光源模块30方向推抵,如图6所示,以减少导光板20与光源模块30的间隙。再者,该顶出机构50可如图4的实施例所示,设有单一弹性件51及单一推顶件 52,如图7的第二实施例所示,该顶出机构50设有复数弹性件51及复数推顶件52,或者,如 图8的第三实施例所示,该顶出机构50设有复数弹性件51及单一推顶件52,亦或者,该顶 出机构设有单一弹性件及复数推顶件(图未示)。本技术的背光模块亦可进一步结合有液晶面板而形成液晶显示器,该液晶面 板设于该导光板上方,而该导光板与液晶面板间亦可设有复数光学膜片(例如扩散片或棱 镜片),以加强显示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相较于习有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的顶出机构可减少导光板与光源模块的间隙,以改善模块的辉度及 均勻性下降现象,确保显示效果。2、当整体背光模块进行环境测试时,该顶出机构的弹性件提供弹性,可利用该弹 性特点可吸收导光板因温度湿度升高而产生的翘曲变形。权利要求一种背光模块的弹性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一导光板,该导光板设有一入光侧以及与入光侧相邻的二边侧;一胶框,该胶框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且四个侧壁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一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设于容置空间中并靠近该第一侧壁,且该光源模块设于该导光板相对入光侧处;及至少一顶出机构,该顶出机构设于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三侧壁,且该顶出机构设有弹性件及推顶件,该弹性件一端抵靠于第三侧壁上,而另端则令推顶件常态往光源模块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块的弹性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与推顶件间设 有一用以连接弹性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的弹性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一导光板,该导光板设有一入光侧以及与入光侧相邻的二边侧;一胶框,该胶框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且四个侧壁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一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设于容置空间中并靠近该第一侧壁,且该光源模块设于该导光板相对入光侧处;及至少一顶出机构,该顶出机构设于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三侧壁,且该顶出机构设有弹性件及推顶件,该弹性件一端抵靠于第三侧壁上,而另端则令推顶件常态往光源模块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佳升
申请(专利权)人:辅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