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扩张折射光角度的导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2388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扩张折射光角度的导光装置,包含有一导光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面;多个入光微结构,形成于该入光侧面;各入光微结构呈圆弧形凸出于该入光侧面而定义有一凸出高度及一基底长度,且两相邻入光微结构的边缘形成有一间距,该间距是至少基底长度的一半以上;其中,单一发光二极管对应该导光板的两个以上入光微结构;以及一出光顶面。由此,发光二极管的光线照射入光微结构,经由入光微结构折射使折射光角度扩张,进而减少因光线较少所形成的黑色三角暗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导光装置相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可扩张折射光角度的导光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的导光装置,如图1所示,是圆弧凸起等微结构5(或V形)密集或连续排列的方式,其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2入光后光线折射打开仅约左右各65 度;另外,也有以一个LED 2仅对应一个微结构5配置方式,如图2所示。但是,由于目前单颗LED可提供的光源越来越亮,因此使用在导光装置的LED数量相对即可减少,即可保持适当的照明度。然而,所述的已知结构,其折射光角度与法线的夹角通常不够大,因此造成两LED 之间的导光板没有光线进入,因而形成一较暗区域,而使得导光不均及明暗问题。因此形成有多个所谓的黑色三角暗区,影响出光及辉度均勻的问题。此外,传统解决黑色三角暗区问题所使用较宽边框的结构,无法适用于越趋流行的薄边框或无边框显示器。另外,虽然有一些利用导光板两侧均设LED照明,以使对面侧的黑色三角暗区得到一些光线填补,但由于现今面板的尺寸越来越大,其黑色三角暗区可获得补足的光线也越来越少,因此其黑色三角暗区的问题仍然存在。亦即,前述已知的导光装置,其仍有很多可改良之处;有鉴于此,本创作人积极投入研究开发与创新改良,终于完成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扩张折射光角度的导光装置,其可使黑色三角暗区减至较小,且其结构简单,配置容易,可使出光及辉度得到良好的改善效果。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扩张折射光角度的导光装置,包含有一导光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面;多个入光微结构,形成于该入光侧面;各入光微结构是呈圆弧形凸出于该入光侧面而定义有一凸出高度及一基底长度,且两相邻入光微结构的边缘形成有一间距,该间距是至少基底长度的一半以上;其中,单一发光二极管对应该导光板的两个以上入光微结构;以及一出光顶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可扩张折射光角度的导光装置,包含有一导光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面;多个入光微结构,形成于该入光侧面;各入光微结构呈圆弧形凸出于该入光侧面而定义有一凸出高度及一基底长度,且两相邻入光微结构的边缘形成有一间距,该间距是至少基底长度的一倍以上;其中,单一发光二极管对应该导光板的两个以上入光微结构;以及一出光顶面。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可扩张折射光角度的导光装置,包含有一导光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面;多个入光微结构,形成于该入光侧面;各入光微结构呈圆弧形凸出于该入光侧面而定义有一凸出高度及一基底长度,且两相邻入光微结构的边缘形成有一间距,该间距是至少基底长度的1. 5倍以上;其中,单一发光二极管对应该导光板的两个以上入光微结构;以及一出光顶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可使黑色三角暗区减至较小,且其结构简单,配置容易,可使出光及辉度得到良好的改善效果。有关本技术所提供可扩张折射光角度的导光装置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技术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附图说明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功效所在,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为一已知导光装置结构配置示意图。图2是另一已知导光装置结构配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导光板的放大视图,显示入光微结构的详细构造。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入光及折射示意图。图6是概同于图4,显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入光微结构。图7是概同于图4,显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入光微结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5,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可扩张折射光角度的导光装置,包含有一导光板10及多个发光二极管20。其中,该导光板10包含有一入光侧面30,发光二极管20分散地设于入光侧面30的一边,垂直于该入光侧面 30定义有垂直线(V)。多个入光微结构50,形成于该入光侧面30 ;各入光微结构50是呈圆弧形凸出于该入光侧面30而定义有一凸出高度H及一基底长度(B),且两相邻入光微结构50的边缘形成有一间距(G),于本实施例该间距(G)是基底长度(B)的一倍。于本实施例中,该导光板10的各入光微结构50是为等径的一圆弧半径(R)所构成,于此恰为一半圆形。因此,该导光板10的各入光微结构50的凸出高度(H)是等于该圆弧半径(R),该基底长度(B)恰等于该圆弧半径(R)的两倍;所以,本实施例两相邻入光微结构50的内侧边缘相隔恰等于圆弧半径(R)的两倍。而且,最好单一发光二极管20对应该导光板10的两个以上入光微结构50,当然, 单一发光二极管20也包含对应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入光微结构50的范围。以及一出光顶面70,可目视得到光线进入导光板10后的明暗范围,以提供照明之用。其中,该出光顶面70形成有出光微结构(图未示)为较佳。由本技术以上可扩张折射光角度的导光装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操作使用及其特点,可说明如下以司乃耳定律(Snell's Law)理论来看,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因此,由于本技术各入光微结构50的间距较大,发光二极管20光线可以打到其它入光微结构50的较底缘位置,而由各入光微结构50的光线进入点的法线F较接近平行导光板10的入光侧面30,因此其光线折射时偏向其对应的法线(F),亦即偏向导光板10的入光侧面30,即利用此等部分的折射光提供以缩小黑色三角暗区。由此,本技术可扩张折射光角度的导光装置,其发光二极管20侧入光该导光板10的入光微结构50后,其折射光左右张开角度(A)可打开至左右各至少80度,如图4所示,本技术较现有导光装置只打开的65度更大,可明显及有效地缩小黑色三角暗区。而如图6所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是与前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点在于该导光板IOA两相邻入光微结构50的边缘形成的间距(Gl)是基底长度(B)的1.5倍, 于本实施例即圆弧半径(R)的三倍;当然,该间距另外也可为基底长度(B)的2倍、2.5倍、 更多倍或其间的各尺寸。然而,如图7所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IOB两相邻入光微结构50 的边缘形成的间距(G2)仅是基底长度(B)的0.5倍(即一半)时,于本实施例即恰等于该圆弧半径(R)的一倍,其折射光张开角度实际也可打开约80度,因此当该间距是至少基底长度(B)的一半以上即可达成本技术目的。除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及举例之外,本技术均可改为如下各种实施或其组合实施,即例如,该导光板10的各入光微结构50除了如前述为等径的一圆弧半径(R)构成一半圆形,以及该导光板10的各入光微结构50的凸出高度(H)是等于该圆弧半径(R)之外;其仍包含另接近其尺寸范围的结构,即,该导光板10的各入光微结构50的凸出高度 (H)也可改为小于该圆弧半径(R),例如该导光板10的各入光微结构50的凸出高度(H)是界于四分之三个圆弧半径(R)到一个圆弧半径(R)之间;再者,该导光板10的各入光微结构50的凸出高度(H)也可改为大于该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扩张折射光角度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导光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面;多个入光微结构,形成于该入光侧面;各入光微结构呈圆弧形凸出于该入光侧面而定义有一凸出高度及一基底长度,且两相邻入光微结构的边缘形成有一间距,该间距是至少基底长度的一半以上;其中,单一发光二极管对应该导光板的两个以上入光微结构;以及一出光顶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荣
申请(专利权)人:辅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