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移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0149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幼苗移栽机,其结构是在机架下部装有行走轮,在机架的前端下部装有开沟器,在机架后部装有苗钵输送机构和脚蹬架,在机架中部设置有机箱板,在机箱板上接有传动机构、机械联动机构和气动夹取传递机构,所述气动夹取传递机构通过机械联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相接,在所述机械联动机构上接有气动夹取插播机构;控制各部分协同动作的控制器装设在机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交叉、连贯与协调地完成苗钵的抓取、传递和插播,工作机构的动作行程短、时间少,体现了机械化幼苗移栽的快捷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于对株距在20厘米以上的多种农作物的幼苗进行移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种苗的移栽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幼苗移栽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普通幼苗移栽机,其幼苗苗钵的喂入方式是靠人工进行单株幼苗投放,幼 苗移栽机中的移栽机构将传输过来的苗钵移送并插播到土壤之中。这种移栽机构结构复 杂,行程长,需用时间多,导致移栽机的移栽插播效率不高。还有一种设备是膜上移栽的栽 苗器,其插播机构多为鸭嘴式结构,这种设备的功能单一,效率低下。因此,现有的幼苗移栽 机无法适应大规模农业化生产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移栽效率高的幼苗移栽机,以充分体现出机械化 幼苗移栽的快捷特点,适应大规模农业化生产的使用需要。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幼苗移栽机,在机架下部装有行走轮,在机架的前 端下部装有开沟器,在机架后部装有苗钵输送机构和脚蹬架,在机架中部设置有机箱板,在 机箱板上接有传动机构、机械联动机构和气动夹取传递机构,所述气动夹取传递机构通过 机械联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相接,在所述机械联动机构上接有气动夹取插播机构;控制 各部分协同动作的控制器装设在机架上。本技术是使用拖拉机牵引向前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机架下部的开沟器 在土地上开出沟槽,操作者从机架后部连续地向苗钵输送机构喂入幼苗的苗钵,气动夹取 传递机构从苗钵输送机构的末端依次抓取传入的苗钵,并向气动夹取插播机构逐个传递过 去,气动夹取插播机构对传递过来的苗钵依次抓取并逐个向下插播到开沟器开出的沟槽 中,由此将苗钵移栽到大田之中。本技术通过设置联动的气动夹取传递机构和气动夹取插播机构,可以实现苗 钵的抓取、传递和插播的分机构、分步骤地进行。这样,既可实现从苗钵喂入直到插播入地 各动作的交叉、连贯与协调,又避免了原有单一机构所存在的结构过于复杂、动作时间过长 和行程过大的弊端,由此可简化每个工作机构的结构,缩短每个工作机构的动作时间和行 程,整机的动作速度以及移栽插播速度由此得以大幅提高,从而体现出了机械化幼苗移栽 的快捷特点。所述气动夹取传递机构是在摆臂的下端连接第一气动夹臂,摆臂的上端铰接在所 述机箱板上,摆臂的中部与第一连杆的一端相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机械联 动机构上,在摆臂上接有控制所述第一气动夹臂动作的空压机。将主要工作机构设计采用 气动形式工作,其动作灵活,速度快,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所述气动夹取插播机构包括第二气动夹臂,第二气动夹臂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机械 联动机构上,在第二气动夹臂下端钳口的一边设有转动拨片,在另一边设有固定挡片。在气 动夹取传递机构动作之前,转动拨片处于翻下的状态,以对运动中的苗钵起到一个滑动承载体的作用;在气动夹取传递机构的第一气动夹臂向气动夹取插播机构的第二气动夹臂传递苗钵的过程中,转动拨片有一个瞬间快速翻起的动作,推动苗钵到达第二气动夹臂的下 端钳口,使第二气动夹臂可以方便、准确地抓取到推送过来的苗钵。固定挡片对转动拨片推 送过来的苗钵进行阻挡限位,以防止苗钵飞出。所述机械联动机构是由上横杆、下横杆、竖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组成的第一四连 杆机构,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的同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机箱板上或是通过支杆与所述机架 上的横梁架相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在第一传动齿轮的偏心位置处;与所述气动夹 取传递机构中的摆臂相接的第一连杆铰接在所述上横杆上;所述第二气动夹臂的上端连接 在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中的竖连杆上。每当第一传动齿轮转过一周,就驱动第一四连杆机构产生一个运动循环,与第 一四连杆机构相接的第一连杆就向后推动摆臂、然后再向前回拉摆臂运动一次一摆臂向 后运动,带动第一气动夹臂到达苗钵输送机构的末端抓取一个苗钵;摆臂向前运动,带动第 一气动夹臂向第二气动夹臂传递所夹持的苗钵。在第一传动齿轮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与第 一四连杆机构相接的第二气动夹臂随之向上再向下运动一次一第二气动夹臂向下运动, 是将所夹持的苗钵下放到土地上开出的沟槽中,实现插播动作;第二气动夹臂向上运动回 位后,即接收第一气动夹臂传递来的苗钵。两机构如此联动循环配合,即可实现连续的苗钵 抓取、传递和插播等一条龙的移栽操作。所述苗钵输送机构以前低后高的位置斜向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在所述苗钵输送机 构的传送通道末端设置有电控开合挡板。斜向设置,便于苗钵的输送和输出;通道末端的电 控开合挡板是在第一气动夹臂抓取苗钵时打开,在抓取后闭合,这样可以防止苗钵输送机 构中输送的苗钵自行脱出和坠落。在所述机架上装有行程传感器,行程传感器的摩擦轮与机架后部的行走轮相接 触,行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安装行程传感器,即可向控制器传递移栽机行走的距 离信号,为本技术进行插播株距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使得插播株距的调整成为可 能。在所述机架上部装有地膜辊支架以及对地膜进行牵引和刺孔的上导辊,在所述机 架的底部装有与所述上导辊相对的、传导地膜用的下导辊;在所述机箱板上装有第二四连 杆机构,第二四连杆机构中的传动杆的上端铰接在第二传动齿轮的偏心位置处,传动杆的 下端接地膜穿口器;在所述开沟器的顶板上开有与所述地膜穿口器相对的穿模口,在该穿 模口处设置有刮拨板,刮拨板的一端固接转轴,在转轴的外伸端上接有受所述第二四连杆 机构触发动作的触发偏转机构。地膜辊支架与上、下导辊构成了本移栽机上的覆膜机构,使本技术在实现苗 钵移栽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地膜覆盖的功能,覆膜、移栽同时同步进行。这种复合机型适 于在干旱地区使用。上导辊在传导地膜的同时,还对地膜进行刺孔,使覆盖的地膜可以较好 地保护土壤墒情。在本技术中,受第二四连杆机构控制的地膜穿口器用以在所铺设的 地膜上开出栽苗孔,以使苗钵能够插播到土壤中。由触发偏转机构控制的刮拨板,可对地膜 上栽苗孔处被撕裂开的膜片进行刮拨,以防止膜片被衬垫到插播的苗钵底下,从而确保苗 钵能够与土壤相接触,保证幼苗能够成活。在所述机架的两侧装有覆土器。这样,在覆膜移栽的同时,覆土器可从两侧回拨部分土壤,压住地膜的两边,从而避免地膜被风吹开或吹走。在所述机架上装有为所述气缸提供动力气源的空压机和气罐。这样可减少机外的 附件携带,使移栽机结构紧凑,运行方便。在所述机架的前端架上装有平刮板或镇压辊。平刮板可在开沟前对地面先行刮平,以使幼苗的插播深度基本保持一致;镇压辊可对过于松散的土壤进行压实,以利移栽作 物的生长。本技术由一人驾驶拖拉机牵引,另一人在机后进行投苗操作,这样只需两人 即可实现幼苗移栽的全机械化操作。在进行苗钵喂入工作时,可使用一个类似角钢式的专 用工具,从育苗盘中一次铲取成列排布的多个苗钵,然后再顺放到苗钵输送机构中,这样可 使苗钵喂入工作轻松便捷。本技术适用于对株距在20厘米以上的农作物进行幼苗移 栽,移栽作物不仅包括番茄、辣椒、甘蓝、油菜等蔬菜类作物,而且还包括棉花、玉米和西瓜 等多种作物。本技术的株距20-99厘米可调,只需在控制器的按键上或触摸屏上输入所需 数值,即可完成株距调整;地膜上的栽苗孔也可自行调整,随株距的变化自动跟随。本机的 工作效率(以两行为例)可达到12000株/时,这就充分体现出机械化幼苗移栽的快捷特 点,适应了大规模农业化生产的使用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幼苗移栽机,在机架(24)下部装有行走轮(22),在机架(24)的前端下部装有开沟器(12),在机架(24)后部装有苗钵输送机构(25)和脚蹬架(23),其特征在于在机架(24)中部设置有机箱板(4),在机箱板(4)上接有传动机构、机械联动机构和气动夹取传递机构,所述气动夹取传递机构通过机械联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相接,在所述机械联动机构上接有气动夹取插播机构;控制各部分协同动作的控制器装设在机架(2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才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临港福财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