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基质育苗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477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基质育苗播种机。其结构是在机架上装有步进输送机构,沿第一输送带的前进方向在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基质输入机构、基质压缩机构、基质块成型机构、点播机构、覆土机构和苗钵提取移送机构;所述基质压缩机构、所述基质块成型机构与所述点播机构采用机械联动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基质的送入、压缩、打穴坑、切块、精量播种、均匀覆盖、苗钵提取和移送装盘等全机械化操作,苗钵育苗后的根系完整,不外露,不串根,定植时没有缓苗期。本发明专利技术适于播种番茄、辣椒、甘蓝、油菜、棉花、玉米和西瓜等多种作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化育苗播种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压縮基质育苗播种机。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工厂化的农业种植技术已初具规模,但总体水平偏低。由于相关的设施 设备与技术管理不配套,育苗设施不完善,造成用工太多,质量难以保证。CN1596577A专利 公开了一种塑盘育苗自动播种机,其结构是由传送带构成流水线装置,育苗用的塑盘放置 在传送带上,在塑盘上方的机架上,沿塑盘的前进方向依次设置基土施播器、种子施播器、 盖土施播器以及压土辊。这种设备是在塑盘中的穴槽中施播并育种,其虽可实现塑盘播种 的机械化,但所育秧苗也就生长在塑盘的穴槽中。而塑盘育苗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移栽时取 苗困难,不仅工作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在操作中还容易伤根、散坨,因此,无法适应机械化移 栽设备的使用需要,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商品苗生产,造成生产成本高和商品苗的售价高,由 此加重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农民的利润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压縮基质育苗播种机,以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完成压縮 基质块的成型和在压縮基质块上育苗播种的工作,为实现机械化秧苗移栽打下一个良好的^石出。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压縮基质育苗播种机,在机架上装有由步进驱动机构 和第一输送带所组成的步进输送机构,沿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前进方向在所述机架上依次设 置有基质输入机构、基质压縮机构、基质块成型机构、点播机构、覆土机构和苗钵提取移送 机构;所述基质压縮机构、所述基质块成型机构与所述点播机构采用机械联动结构; 所述基质块成型机构是在桩架上接有传动板和挡板,传动板外接第二曲柄连杆机 构,传动板通过连接杆下接第一基板,在第一基板的底面接有种坑锥、横切刀和纵切刀; 所述苗钵提取移送机构是在矩形分布的若干立杆之间套接有横置的顶推板和提 取盒机构,在顶推板的底面接有呈矩阵分布的推杆,推杆的下端伸入到提取盒机构中;立杆 的上端接平移架,支撑平移架的平移导轨接在机箱内;在平移架上接有第二电机及传动机 构;所述顶推板通过第三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平移架上的传动机构相接。 使用本专利技术育苗播种机,育苗用的营养基质(草炭土 )先通过基质输入机构以一 定厚度连续均匀地布设在第一输送带上,并在第一输送带的步进带动下,先经基质压縮机 构对基质进行压縮,再经基质块成型机构将压縮基质制成排列整齐的带穴坑的基质块(种 坑锥是用来在压縮基质上制出播种用的穴坑,穴坑成行排列;横切刀和纵切刀是将压縮基 质切分为呈矩阵形式分布的基质块队列),点播机构对传送来的每个基质块都播入一粒种 子,之后覆土机构对基质块上的穴坑进行覆土遮盖,由此即在第一输送带上制成相互独立 并整齐排列的压縮基质苗钵;最后,苗钵提取移送机构将传送过来的苗钵分组提取后移送 到苗钵托盘内。由此通过一机完成压縮基质块的成型和在压縮基质块上的播种等工作。而苗钵通过苗钵提取移送机构的移送操作,就整齐排列摆放在苗钵托盘内,并送大棚等处培育出苗。在出苗以后的机械移栽过程中,可从苗钵托盘内成排或成列地取出苗钵,上机移栽,由此摆脱了原有的从育苗盘中单株取苗的低速度、高强度工作方式的制约,这样不仅适应和满足了移栽机的机械化移栽操作的需要,而且取苗过程还没有伤根、散坨现象的发生。不伤根,就不会伤及秧苗,因而十分有利于作物成长;不散坨,就可满足机械化移栽的一个基本要求,从而有利于农作物高产的实现。 在苗钵提取移送机构提取苗钵的过程中,矩阵分布、开口向下的提取盒对第一输送带传送过来的苗钵进行分组提取的过程,也是对各苗钵进行二次切分和整形的过程,这样就可使得苗钵在放入苗钵托盘时,与相邻各苗钵之间无粘贴,避免在育苗过程中各苗钵之间因存在有互相沾贴面所导致的"串根"现象的发生。 所述基质块成型机构中的所述横切刀为前、后两排,两排横切刀纵向交错排列,这样压縮基质就可通过两次横切后将一排压縮基质全部切下,再经纵切刀纵向切割成小块。这种分切方式有利于基质块的成型和切边的整齐。所述种坑锥有前、后两排,前排设在横切刀之前,后排设在纵切刀之后,两排种坑锥的前后位置相对。前排种坑锥用以在压縮基质上制出穴坑,后排种坑锥用以对切分后的基质块上的穴坑进行修型和定型。 所述苗钵提取移送机构中的所述提取盒机构是在第二基板的底面设有呈矩阵排布、开口向下的提取盒,每个提取盒的顶面(即倒置的盒底)开有供所述推杆下推的芯孔;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提取盒机构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点播机构包括一个由第一电机带动的旋转吸风筒,在旋转吸风筒的外部沿筒壁表面设有种子斗和限粒器,在旋转吸风筒的筒壁上开有若干成排设置的吸风孔;由拉簧拉动的刮板的前端沿触及所述旋转吸风筒的筒壁底面;所述旋转吸风筒上每排吸风孔中各吸风孔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基质块成型机构中的所述种坑锥的前后位置相对。通过旋转吸风筒与种子斗和限粒器的配合,可以实现在基质块上每穴一个籽粒的精量播种,减少了种子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所述基质输入机构包括有基质斗和装在基质斗前端出口内的拨动板。拨动板将基质斗内堆积的营养基质向后拨动,以在第一输送带的带面上得到一个基本平整且厚度基本一致的基质层。 所述基质压縮机构是在两支杆间接有活动 板,活动压板的一端连接第一曲柄连杆机构。活动压板对下部通过的基质进行夯实,使之成为压縮基质。 所述覆土机构包括一个盛土盒,在盛土盒的底部开有一排漏土孔,抽拉板设置在所述盛土盒的底面,在抽拉板上开有一排覆土孔。抽拉板在盛土盒底部的往复运动,使得盛放在盛土盒里的较干的沙土或灰土经过漏土孔和覆土孔的两次传递后,才能下落到下部逐排通过的基质块上,以实现对基质块穴坑的均匀覆盖。 在上述各种结构方式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在所述机架的后端设有横向(区别于第一输送带的纵向设置)设置的、用以传送苗钵托盘的第二输送带,苗钵托盘用于盛装苗钵(即播种后的基质块)。苗钵提取移送机构每往复移动一次,第二输送带就有一个相当于苗钵托盘长度的进位,以便使依次送入机箱的每个苗钵托盘都能承接一组提取过来的苗钵。 本专利技术育苗播种机可实现基质的送入、压縮、打穴坑、切块、精量播种、均匀覆盖、苗钵提取和移送装盘等全机械化操作,每小时可制成4200个苗钵;育苗之后,苗钵的根系完整,不外露,不串根,定植时没有缓苗期。本专利技术不仅适于播种番茄、辣椒、甘蓝、油菜等蔬菜类作物,而且还可播种棉花、玉米和西瓜等多种作物。本专利技术可形成大规模的商品苗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和商品苗的售价,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前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后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苗钵提取移送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基质块成型机构中的第一基板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2所示,在机架16上装有步进输送机构,步进输送机构是由步进驱动机构和第一输送带17连接组成,步进驱动机构是以所制基质块的长度为一个步进长度单元。步进驱动机构中的主动带轮39和从动带轮21分设在机架16的两端。沿第一输送带17的前进方向,在机架16上依次设置有基质输入机构、基质压縮机构、基质块成型机构、点播机构、覆土机构和苗钵提取移送机构。图1中,基质压縮机构、基质块成型机构和点播机构采用机械联动结构,即相互间是采用如曲柄连杆等机构进行联动驱动,这样才可保证各部工作的准确。覆土机构也可与前述的三个机构采用机械联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基质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6)上装有由步进驱动机构和第一输送带(17)所组成的步进输送机构,沿所述第一输送带(17)的前进方向在所述机架(16)上依次设置有基质输入机构、基质压缩机构、基质块成型机构、点播机构、覆土机构和苗钵提取移送机构;所述基质压缩机构、所述基质块成型机构与所述点播机构采用机械联动结构;所述基质块成型机构是在桩架(5)上接有传动板(7)和挡板(22),传动板(7)外接第二曲柄连杆机构(19),传动板(7)通过连接杆(6)下接第一基板(4),在第一基板(4)的底面接有种坑锥(25)、横切刀(23)和纵切刀(24)。所述苗钵提取移送机构是在矩形分布的若干立杆(27)之间套接有横置的顶推板(36)和提取盒机构(38),在顶推板(36)的底面接有呈矩阵分布的推杆(37),推杆的下端伸入到提取盒机构(38)中;立杆(27)的上端接平移架(45),支撑平移架(45)的平移导轨(32)接在机箱(29)内;在平移架(45)上接有第二电机(30)及传动机构(31);所述顶推板(36)通过第三偏心连杆(28)与所述平移架(45)上的传动机构(31)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才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临港福财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