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备再生型植入体的激光增材制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626535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制备再生型植入体的激光增材制造系统,属于激光增材制备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精细动态聚焦模块、成形模块、烟尘净化模块和风场调控模块;精细动态聚焦模块包括:光学聚焦单元,包括同轴设置的激光器、变倍扩束镜和振镜组件及场镜;水冷单元,其位于变倍扩束镜与振镜组件之间,包括水冷遮光孔板与外设的冷水机;动态变焦单元,通过驱动场镜位移形成混合变焦系统实现动态变焦;成形模块包括:成形缸;粉末床;加热器阵列,安装于成形缸内部侧壁与顶部并环绕粉末床的加热器阵列;温度传感器阵列,分布于粉末床上;风场调控模块在成形缸内部形成高温强迫环流。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再生型植入体激光增材制造的精细微孔制备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增材制备,特别涉及用于制备再生型植入体的激光增材制造系统


技术介绍

1、再生型植入体是指一类用于实现引导组织再生、引导骨再生或实现器官再造重建功能的再生型植入性医疗器械。再生型植入医疗器械产业属于植入性医疗器械领域里面的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再生型植入体是以生物可降解粉体(生物高分子、生物活性陶瓷、可降解金属等)为材料,利用先进制造技术为工艺制备植入体,诱导组织生长的同时植入体逐渐降解并最终消失,避免了“拆东墙补西墙”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缺陷,为缺损组织的功能重建带来了新希望。为了修复缺损组织,再生型植入体应具有互联微孔结构,便于细胞和组织的长入,以及营养物质的交换与代谢废物的排出。但传统制孔技术如发泡法、制孔剂法等无法精确控制孔尺寸与分布,更无法实现微孔结构完全互联。

2、增材制造是一种三维实体快速自由成形的先进制造技术,区别于传统“去除”制造或“等体积”制造,通过“增加”制造技术突破了结构复杂程度和模具设计限制。其中,激光增材制造是一种以激光为能量源的成型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可控性强、零件性能优等特点,为再生型植入体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制备再生型植入体的激光增材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增材制造系统包括精细动态聚焦模块、通过光学窗口与所述精细动态聚焦模块相通的成形模块、烟尘净化模块和风场调控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再生型植入体的激光增材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遮光孔板的板体为中空腔体结构、中间为透光孔,所述水冷遮光孔板的内腔通过进水管与外设的冷水机连接、通过出水管将水排出,在水冷遮光孔板的内腔形成水冷的冷却通道;通过水冷抑制所述变倍扩束镜的透镜热效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再生型植入体的激光增材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场调控模块采用两组对称式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制备再生型植入体的激光增材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增材制造系统包括精细动态聚焦模块、通过光学窗口与所述精细动态聚焦模块相通的成形模块、烟尘净化模块和风场调控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再生型植入体的激光增材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遮光孔板的板体为中空腔体结构、中间为透光孔,所述水冷遮光孔板的内腔通过进水管与外设的冷水机连接、通过出水管将水排出,在水冷遮光孔板的内腔形成水冷的冷却通道;通过水冷抑制所述变倍扩束镜的透镜热效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再生型植入体的激光增材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场调控模块采用两组对称式设计;每组风场调控模块包括存储惰性气体的气源容器、向成形缸侧壁和顶部输送惰性气体的进气通道、从成形缸侧壁引导气流流出的排气组件;进气通道与成形缸内壁相接处靠近所述加热器阵列,实现对热气的冲击带动其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再生型植入体的激光增材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包括靠近于顶部加热器阵列的第一进气管、靠近所述光学窗口的第二进气管、靠近侧壁加热器阵列的第三进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再生型植入体的激光增材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词俊戚方伟贺崇贤杨友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