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与新能源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充电启停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在城市道路中的保有量不断上升。无线充电技术因其非接触、自动化、高安全性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智能充电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实现电动车辆在非接触式状态下高效、准确地对准无线充电线圈,仍是当前研究与工业落地中的关键难题。
2、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包括基于视觉识别或基于单一传感器的感知系统。视觉方法通常借助摄像头识别地面标识或线圈位置,存在遮挡、光照、灰尘遮盖等干扰因素;而基于雷达或超声波的方案,仅能提供距离或反射信号,缺乏对目标形态的高维认知能力。这些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均表现出感知精度不高、适应性差的问题。
3、在复杂环境下,如地下车库、露天场景、雨雪天气中,单一传感器系统难以稳定工作。同时,启停控制算法往往基于硬阈值设定,缺乏对多维动态信息的联动判断能力,不具备实时决策和学习优化的能力,限制了整体无线充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4、近年来,深度学习在目标识别、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充电启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充电启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传感器数据还包括GPS定位信息、毫米波雷达数据、车辆剩余电量SOC和充电需求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充电启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重叠率的计算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充电启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区域内的异物检测的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充电启停控制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充电启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充电启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传感器数据还包括gps定位信息、毫米波雷达数据、车辆剩余电量soc和充电需求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充电启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重叠率的计算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充电启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区域内的异物检测的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充电启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充电启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竞艺,杜豫川,吴荻非,刘成龙,李亦舜,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