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226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05 19:27
本申请涉及晶圆储放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晶圆盒,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扣合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层叠放置有多个晶圆托盘,每个晶圆托盘上形成用于容置晶圆片的圆形沉台,圆形沉台侧壁上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晶圆取放槽。本申请方便对晶圆片进行快速取放,有效降低晶圆片破碎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晶圆储放,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晶圆盒


技术介绍

1、通常采用晶圆盒储放晶圆片,尤其是对于厚度在0.09-0.12mm的超薄晶圆片,将晶圆片放置在晶圆盒内能够降低晶圆片破碎的风险。现有技术提供的晶圆盒由上盖和下盖扣合形成,在装入晶圆片时,先在晶圆盒的下盖内放泡沫垫,然后再将隔离片与晶圆片交替层叠放置,最后盖合晶圆盒的上盖。比较麻烦的是在取出晶圆片时,需要将晶圆盒整体翻过来,打开晶圆盒后再用夹子夹取晶圆片。该过程容易使得晶圆片破碎,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圆盒,其方便晶圆片进行快速取放,有效降低晶圆片破碎风险。

2、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晶圆盒,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扣合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层叠放置有多个晶圆托盘,每个晶圆托盘上形成用于容置晶圆片的圆形沉台,圆形沉台侧壁上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晶圆取放槽。

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盖体和/或第二盖体上设有沿晶圆片径向延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晶圆盒(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体(101)和第二盖体(102);所述第一盖体(101)与第二盖体(102)扣合形成容纳腔(103);所述容纳腔(103)内层叠放置有多个晶圆托盘(104),每个所述晶圆托盘(104)上形成用于容置晶圆片的圆形沉台(105),所述圆形沉台(105)侧壁上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晶圆取放槽(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101)和/或第二盖体(102)上设有沿晶圆片径向延伸的凸出部(114);所述凸出部(114)内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晶圆片垂直的U型槽(107),所述U型槽(107)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圆盒(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体(101)和第二盖体(102);所述第一盖体(101)与第二盖体(102)扣合形成容纳腔(103);所述容纳腔(103)内层叠放置有多个晶圆托盘(104),每个所述晶圆托盘(104)上形成用于容置晶圆片的圆形沉台(105),所述圆形沉台(105)侧壁上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晶圆取放槽(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101)和/或第二盖体(102)上设有沿晶圆片径向延伸的凸出部(114);所述凸出部(114)内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晶圆片垂直的u型槽(107),所述u型槽(107)的开口朝向容纳腔(103)且中部空间与所述容纳腔(10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圆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圆托盘(104)上设有托盘取放部(108),所述托盘取放部(108)沿所述晶圆片径向凸出并插入所述u型槽(107)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圆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107)两侧内壁形成与所述托盘取放部(108)接触的阻挡面(109),用以形成阻挡所述晶圆托盘(104)沿所述晶圆片中心转动的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晶圆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101)和/或第二盖体(102)内壁设置有绕所述晶圆托盘(104)周向间隔排布的侧向限位部(110);所述侧向限位部(110)与所述晶圆托盘(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巧水朱明伟刘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电子材料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