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控制,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粘着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1、轨道交通车辆在网侧-机侧-轨侧全链路控制过程中,前后端会存在相互耦合影响,使得轨道交通车辆在运用过程中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网侧电流不仅会受到网侧控制、电机控制的影响,同时在轮轨粘着条件较差时,因为空转滑行的发生,粘着控制介入调节电机转矩后,由于后端负载功率的快速变化也会对网侧电流造成十分明显的影响,导致不能满足对网侧电流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的需求。
2、现有技术中对于轨道交通车辆网侧电流谐波的抑制通常是采用硬件设备或网侧四象限控制方式实现,其主要是保证车辆在稳定状态运行时网侧电流谐波满足运用要求。粘着控制的目的是抑制轮对的控制滑行,尽可能实现轮轨间最大牵引/制动力的发挥。现有技术中粘着控制方式在仅考虑轮轨间牵引/制动力发挥,以抑制轮对空转滑行为目标进行控制。对空转滑行进行抑制需要调节电机转矩,而在低粘着条件下,传统粘着控制监测到空转滑行时通常都是采取快减慢增的策略进行转矩调节,即一次性快速减载到指定值,后续加载过程在慢速增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粘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粘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分级减载策略中每个控制段内各子控制段的速度等级依次递增,即前一子控制段的减载速度小于后一子控制段的减载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粘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粘着控制过程中,实时计算减载斜率并与当前电机对应的网侧功率响应限值进行比较,若实时计算的减载斜率小于当前电机对应的网侧功率响应限值,则按照实时减载斜率进行控制,否则根据整架或整节车各个电机功率加减载情况,重新计算当前电机在整架或整节车范围内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粘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粘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分级减载策略中每个控制段内各子控制段的速度等级依次递增,即前一子控制段的减载速度小于后一子控制段的减载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粘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粘着控制过程中,实时计算减载斜率并与当前电机对应的网侧功率响应限值进行比较,若实时计算的减载斜率小于当前电机对应的网侧功率响应限值,则按照实时减载斜率进行控制,否则根据整架或整节车各个电机功率加减载情况,重新计算当前电机在整架或整节车范围内的网侧功率响应限值以进行减载斜率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粘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减载斜率限制中,以当前电机对应的网侧功率响应限值作为电机功率调节的最大值,根据当前电机对应的网侧功率响应限值计算最大牵引力减载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粘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减载斜率限制中,当实际计算牵引力调节值小于当前电机单位时间允许最大牵引力变化值时,按照实际计算牵引力调节值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粘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电机对应的网侧功率响应限值根据单位时间内整车或整架允许的功率变化值、平均分配后的单位时间内单电机允许的功率变化值确定得到,根据当前整架或整节车内除当前电机以外的其他电机实际功率变化的总和、单位时间内整车或整架允许的功率变化值确定得到考虑整架或整节车的单电机对应的网侧功率响应限值。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粘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粘着控制后,根据车辆的加速度状态设置不同的力矩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招文,吴业庆,陈科,李科,刘永锋,喻励志,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