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及商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665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及商用车,该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包括车门主体、前开组件和后开组件,第一内手柄设置于车门主体的内侧,第一外手柄设置于车门主体的外侧,第一铰链设置于车门主体的前侧并与门框转动连接,第一门锁设置于车门主体的后侧,第一内手柄和第一外手柄均与第一门锁相连接,第二内手柄设置于车门主体的内侧,第二外手柄设置于车门主体的外侧,第二铰链设置于车门主体的后侧并与门框转动连接,第二门锁设置于车门主体的前侧,第二内手柄和第二外手柄均与第二门锁相连接,通过在车门主体的前后侧分别进行铰链及门锁的布置,实现同一套车门主体的前后开通用化使用,满足乘员选择开门方向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及商用车


技术介绍

1、汽车车门是驾驶室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乘员提供上下通过和安全防护的功能,车门从开启形式来区分,分为前开式、后开式、滑移式、剪刀式、蝴蝶式等。

2、传统的商用车驾驶室通常使用前开式车门,一定工况下,面向车门在驾驶室上位置靠后的布置方案,采用前开门对车内乘员的上下车通过性造成影响,需要布置后开式车门解决上下车通过空间需求。

3、因此,亟需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及商用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前后开通用化车门,采取车门前后开通用化结构,实现同一套车门主体的前后开通用化使用,满足乘员选择开门方向的需求。

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包括:

4、车门主体;

5、前开组件,所述前开组件包括第一铰链、第一内手柄、第一外手柄和第一门锁,所述第一内手柄设置于所述车门主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外手柄设置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手柄(3)和所述第二内手柄(7)位于所述车门主体(1)的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门主体(1)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一外手柄(4)和所述第二外手柄(8)分别位于所述车门主体(1)的前侧和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开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器(10),沿所述车门主体(1)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一限位器(10)设置于所述车门主体(1)的前侧,所述第一限位器(10)用于限制所述车...

【技术特征摘要】

1.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手柄(3)和所述第二内手柄(7)位于所述车门主体(1)的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门主体(1)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一外手柄(4)和所述第二外手柄(8)分别位于所述车门主体(1)的前侧和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开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器(10),沿所述车门主体(1)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一限位器(10)设置于所述车门主体(1)的前侧,所述第一限位器(10)用于限制所述车门主体(1)的开合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开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板(11),所述第一加强板(11)设置于所述车门主体(1)上,且所述第一加强板(11)与所述第一外手柄(4)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开通用化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开通用化车门还包括拉线机构,所述拉线机构包括第一拉线(12)、第二拉线(13)以及转向组件(14),所述第一拉线(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宸曹国良郭新宇杨俊张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