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30406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其包含有一上盖;一对应于上盖的底座,其内设置有一滤光片移动区与一凹槽,而滤光片移动区设置有一定位轴,凹槽内设有一轴孔;一容设于凹槽内的线圈;一容设于凹槽内的摆动驱动件,其包含有一设置于线圈上的磁性座、一末端与磁性座连接的摆动轴,其顶端凸设有一插销、以及一设于磁性座底面的枢轴,其是插设于轴孔;以及一滤光片滑架,其上设置有一滤光片与一红外线滤光片,底端设置有一对应于定位轴的定位孔与一枢接于插销的孔槽,以在磁圈通电后,产生磁力驱动摆动驱动件,带动滤光片滑架成左右钟摆摆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滤光片切换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装设于摄 影镜头与影像传感器的间,以使摄影镜头于日间拍摄彩色影像,于夜 间拍摄黑白影像的滤光片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摄影机,举例来说如监视用途的摄影机一般为达到监视的目的因 此往往装设于较隐密的位置,但最早期的监视摄影机仅能于光线足够 的情况下使用,因此导致光线不足时,例如夜间,就无法有效的达到 监控录像的功用。鉴于此, 一种红外线摄影机因应而生,此种红外线 摄影机是于镜头前端加装有红外线光源与滤光片,但红外线光源使用于户外时,因滤光片波段关是只容许可见光400 650奈米穿透及红外 线某一波段穿透,所以摄影机所侦测到的影像效果就会变的相当不清 晰。此外,红外线光源投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在红外线本体表面形成 一光点,因此暴露出摄影机的位置。于是衍生出一种装设于摄影机镜 头前的红外线滤光片装置10,如图1所示,其主要是包含有一长方 形滤光片支架12,其上具有一透孔13;两分设于滤光片支架12内侧 端的磁吸线圈组14、 14'; 一长方形滤光片滑架16,其装设一红外 线滤光片18与一过滤日间光线的滤光片20,且两侧端各设置有一磁 铁22、 22',以在昼夜不同滤光需求时,藉由选择性通电于磁吸线 圈组14、 14,后,利用磁力推动滤光片滑架16移动,以于透孔13 显露出适当滤光片18、 20,而使摄影机(图中未示)能藉由适当滤 光片18、 20获取清楚的监视影像。但是,在此种红外线滤光片装置 10的布局设计下,磁吸线圈组14、 14'运作时所产生的热,将导致 磁吸线圈组14、 14'所使用的漆线释放出气体,而使得设置于磁吸 线圈组14、 14'上的滤光片18、 20产生变质等影响。此外,两个磁 吸线圈组14、 14'的设计,也使得红外线滤光片装置10所需的电流4较大,成本也较高。有鉴于此,本技术遂针对上述习知技术的缺失,提出一种崭 新的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以有效克服上述的该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其仅 需一个线圈即可达成滤光片切换,可有效降低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 驱动时所需的电流并达到降低成本。本技术的另一 目的在提供一种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其可 有效避免线圈的漆线受热时所释放出气体对滤光片所造成的不良影 响。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其包含有一设置有一透孔的上盖; 一对应于上盖的底座,其内设置有 一滤光片移动区与一凹槽,而滤光片移动区设置有一对应于透孔的穿 槽,以及一位于穿槽与凹槽间的定位轴,凹槽内设有一轴孔; 一容设 于凹槽内且绕设于驱动件定位孔周围的线圈; 一容设于凹槽内的摆动 驱动件,其包含有一设置于线圈上的磁性座、 一末端与磁性座连接的 摆动轴,其顶端凸设有一插销、以及一设于磁性座底面的枢轴,其是 插设于轴孔,作为摆动驱动件摆动的轴心;以及一 T字型滤光片滑架, 其上设置有一滤光片与一红外线滤光片,底端设置有一对应于定位轴 的定位孔,与一枢接于插销的孔槽,以在磁圈通电后,产生磁力驱动 摆动驱动件,带动T字型滤光片滑架成左右钟摆摆动。兹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 更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图及配合详细的说 明,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为本技术的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的部分组件分解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为本技术的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的组件分解示意图。图4是为本技术的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为本技术的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的侧视图。图6(a)与图6(b),其是本技术的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于昼夜间切换的实施例示意图。图中10红外线滤光片装置 12滤光片支架 13透孔14、 14'磁吸线圈组 16滤光片滑架 18红外线滤光片 20滤光片 22磁铁24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 26透孔 28上盖 30底座32滤光片移动区 34凹槽 36限位槽 38锁固支撑台 40轴孔42、 42'线圈定位件43、 43,金属块 44穿槽46定位轴 48线圈 50摆动驱动件 52磁性座 53上金属片54摆动轴 55下金属片 56插销 57、 57,磁铁 58枢轴 60限位板 61轴孔62 T字型滤光片滑架63枢轴64滤光片66红外线滤光片68定位孔70孔槽72限位点74第一螺孔76第二螺孔78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2 图5,其是各为本技术的红外线滤光片切 换装置的部分组件分解的立体示意图、组件分解示意图、俯视图与侧 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24包含有一 具有透孔26的上盖28与一对应于上盖28的底座30。底座30内设 置有一滤光片移动区32与一凹槽34。凹槽34内设置有一限位槽36、 一对凸设的锁固支撑台38、 一轴孔40、两分设于轴孔40两侧的线圈 定位件42、 42,与一对设置于底座30上且连通至凹槽34内的金属 块43、 43,。而滤光片移动区32更设置有一对应于透孔26的穿槽 44与一邻近限位槽36的定位轴46。凹槽34内容设有一定位于线圈定位件42上的线圈48,此线圈 48可以与一光敏电阻(图中未示)连接,以依光线的强弱自动增加 电阻阻抗。一容设于凹槽34内的摆动驱动件50,其包含有一设置于线圈48 上的磁性座52; —底端与磁性座52连接的摆动轴54,其顶端容设于 限位槽36内且凸设有一插销56,底端设置有一枢轴58,以插设于轴 孔40。其中,磁性座52是由一上金属片53、 一下金属片55与夹持 于上、下金属片53、 55间且分设于两侧边的磁铁57、 57'所构成。 一覆盖于凹槽34上且锁固于支撑台38的限位板60,其是用以 限制线圈48与磁性座52上下移动的空间。此外,限位板60上更形 成有一轴孔61,摆动轴54上方对应于轴孔61设置有一枢轴63,轴 孔61与枢轴63、枢轴58与轴孔40是作为摆动驱动件50摆动的上方与下方旋转轴心。一设置于滤光片移动区32上的T字型滤光片滑架62,其上设置有一滤光片64与一红外线滤光片66,底端设置有一对应于定位轴46 的定位孔68与一枢接于插销56的孔槽70。其中滤光片64是用以过 滤日间的光线,而红外线滤光片66是一表面镀有645士10奈米(nm) 的响应薄膜的滤光片。此外,滤光片移动区32的底座30内部两相对侧缘更向内延伸凸 起形成一对限位点72,以限制T字型滤光片滑架62左右移动的范围, 使滤光片64或红外线滤光片66移至抵止限位点72时,恰可正对于 透孔24与穿槽44。且该上盖28设置有数个第一螺孔74且底座设置 有数个对应第一螺孔74的第二螺孔76,以供数个固定件78将上盖 28锁固于底座30上。请再一并参阅第6 (a)与第6 (b)图,其是本技术的红外 线滤光片切换装置于昼夜间切换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磁圈 48将因瞬间通电产生磁力,推动磁性座52转动,而与金属块43或 43'吸引定位,进而带动摆动轴54移动,此时与T字型滤光片滑架 62接合的插销56,进而引导T字型滤光片滑架62向左或右移动,至 抵止于限位点72,以在白天时于透孔26与穿槽44显露出滤光片64, 以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线滤光片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上盖,其设置有一透孔;    一底座,其是对应于该上盖,该底座内设置有一滤光片移动区与一凹槽,该滤光片移动区设置有一对应于该透孔的穿槽,以及一位于该穿槽与该凹槽间的定位轴,该凹槽内设有一第一轴孔;    一线圈,其是容设于该凹槽内且绕设于该第一轴孔周围;    一摆动驱动件,其是容设于该凹槽内,该摆动驱动件包含有:    一磁性座,其是设置于该线圈上;    一摆动轴,其末端与该磁性座连接,且顶端凸设有一插销;以及一第一枢轴,其是凸设于该磁性座底面,以插设于该第一轴孔,作为该摆动驱动件摆动的轴心;以及    一T字型滤光片滑架,其上设置有一滤光片与一红外线滤光片,底端设置有一对应于该定位轴的定位孔与一枢接于该插销的孔槽;    当该磁圈通电后,产生磁力驱动该该摆动驱动件,带动该T字型滤光片滑架向左或向右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权荣
申请(专利权)人:骏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