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5859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具有阴极和阳极,并在所述阴极与阳极之间至少具有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所述发光层含有基质化合物和荧蒽化合物,电子传输层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式中,A为含有碳环为3个以上的芳香族烃基的基团,B为可被取代的杂环基,u、v分别为1~6的整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荧蒽化合物与特定的电子传输化合物组合使用的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利用以下原理的自发光元件,所述原理为通过施加电场,利用由阳极注入的空穴与由阴极注入的电子的复合能,荧光物质进行发光。 自从由ィ一ストマン·コダック公司的C.W.Tang等研究的根据层叠型元件的低电压驱动有机EL元件的报道(非专利文献1)发表以来,关于以有机材料作为构成材料的有机EL元件的研究积极开展起来。 Tang等采用在发光层中使用三(8-羟基喹啉)铝、在空穴传输层中使用三苯基二胺衍生物的层叠结构。作为层叠结构的优点,可以列举可以提高向发光层的空穴注入效率;可以阻挡向阴极注入的电子,提高通过复合生成的激子的生成效率;以及可以将发光层内生成的激子封闭等。作为该例子这样的有机EL元件的元件结构,熟知有空穴传输(注入)层、电子传输发光层的2层型;或者空穴传输(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注入)层的3层型结构等。在这样的层叠型结构元件中,为了提高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的复合效率,在元件结构或形成方法上正在进行各种研究。 作为有机EL元件中使用的发光材料,已知有三(8-羟基喹啉)铝络合物等螯合络合物、香豆素络合物、四苯基丁二烯衍生物、二苯乙烯基亚芳基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等发光材料,报道称它们得到从蓝色到红色的可见区域的发光,期待实现彩色显示元件(例如专利文献1~3等)。但是,其发光效率和寿命不能达到可以实际应用的水平,尚不充分。另外,全彩色显示器中要求颜色的3原色(蓝色、绿色、红色),其中寻求一种高效率的蓝色元件。 最近,公开了在发光层中添加有荧蒽衍生物的蓝色系发光元件。但是,专利文献4~7中公开的发光元件的色纯度为蓝绿色或者没有记载,另外施加电压高为12V,发光效率也低约为4~4.5cd/A。专利文献8中有色度的记载,但不是纯蓝区域,发光效率为4cd/A以下。专利文献9、10的发光元件虽然蓝色纯度优异,但没有伴随实际应用的寿命。 另外,专利文献11中,公开了在电子传输层中使用苯并二唑化合物的元件,但效率为4.0cd/A,且寿命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396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385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3-20088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385304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0-18924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11-01220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1-250688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0-007594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3-026616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5-068087号公报 专利文献11国际公开第WO2004/080975号 非专利文献1C.W.Tang,S.A.Vanslyke,Applied Physics Letters,51卷,913页,1987年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实际应用的高效率、长寿命、并且色纯度优异的有机EL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重复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发光层中使用荧蒽化合物、并在电子传输层中使用特定的化合物,可以实现有机EL元件的长寿命化与高效率化,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以下的有机EL元件等。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具有阴极和阳极,并在所述阴极与阳极之间至少具有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所述发光层含有基质化合物和荧蒽化合物, 电子传输层含有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 (A)u-(B)v(1) (式中,A为含有碳环为3个以上的芳香族烃基的基团,B为可被取代的杂环基,u、v分别为1~6的整数)。 2.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在所述阳极与发光层之间还含有空穴注入层。 3.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在所述阳极与发光层之间还含有空穴传输层。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荧蒽化合物为下述式(2)表示的化合物, FLn-G1 (2) (式中,n为2~4的整数, FL为具有荧蒽结构的一价基团,多个FL可以相同或不同, G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40的芳香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40的单氨基芳香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60的二氨基芳香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60的三氨基芳香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40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乙烯基、或者单键)。 5.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式(2)的FL为下述式(3)~(6)中任一个表示的化合物的一价的荧蒽化合物残基, (式(3)~(6)中、X1~X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碳原子数1~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碳原子数1~3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碳原子数2~30的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碳原子数2~30的链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碳原子数2~30的链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30的芳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30的芳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其中,不存在式(3)~(6)的情况)、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30的氨基、硝基、氰基、甲硅烷基、羟基、-COOR1e基(基团中,R1e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碳原子数2~30的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30的芳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芳基)、-COR2e基(基团中,R2e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碳原子数2~30的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芳基、或者氨基)、或者-OCOR3e基(基团中,R3e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碳原子数2~30的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30的芳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芳基),另外,X1~X16中相邻接的基团以及各基团的取代基可以互相键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环)。 6.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一价的荧蒽化合物残基为所述式(3)或者(4)表示的化合物的一价残基。 7.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式(2)中,G1为下述式表示的基团中的任一种。 8.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荧蒽化合物为下述式(3)~(6)中任一个表示化合物。 式(3)~(6)中、X1~X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阴极和阳极,并在所述阴极与阳极之间至少具有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所述发光层含有基质化合物和荧蒽化合物, 电子传输层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 (A)u-(B)v (1) 式 中,A为含有碳环为3个以上的芳香族烃基的基团,B为可被取代的杂环基,u、v分别为1~6的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岛赖由舟桥正和荒金崇士水木由美子山本弘志细川地潮池田洁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