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672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各散热片(30)形成为:波峰部(34)、波谷部(36)的连接线相对于空气的主流所成角度在10度到60度的范围内,以沿空气的主流的、折回间隔W的折回线对称地折回,包括波峰部(34)和波谷部(36)的波形的振幅a与散热片间距p之比(a/p)为1.3×Re-0.5<a/p<0.2,折回间隔W与波形的波长z之比(W/z)为0.25<W/z<2.0,波峰部(34)的顶部、波谷部(36)的底部的曲率半径r与波形的波长z之比(r/z)为0.25<r/z,波形的截面的倾斜角α为25度以上。由此,能够使得热交换器的热传导率良好,能够使热交换器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详细而言涉及通过使流体在至少两个相对 的传热部件之间流通而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热交换器,有人提出了车载用的波紋散热片管热交换器(口/v,一卜7, y于-一:/熱交換器,波紋翅片管热交换器)(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i),其中具备使制冷剂流通的多个扁平管、和安装在各管之 间的波紋散热片。另外,针对交叉散热片管热交换器(夕口77,y于工 一:/熱交換器,交叉翅片管热交换器),有人提出作为多个散热片(7 一y,翅片)使用在散热片上加工出细缝隙的缝隙散热片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使用实施了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的波形凹凸的波形散热 片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使用相对于空气流具有30度的角度并 呈V字形地^L置波形凹凸的V字形波形散热片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4)等。这些热交换器,通过研究散热片的形状来谋求促进散热片管热交换 器的传热。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67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61588号公才艮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9338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219497号公才艮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通过使流体在至少两个相对的传热部件之间流通而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的传热部件,在使所述流体流通的传热面上具有波状的凹凸,该波状的凹凸,与所述流体的主流所成的角为10度至60度的范围内的角度,且以沿该主流的、预 定间隔的折回线对称地折回; 所述波状的凹凸被形成为,在将所述波状的凹凸的振幅设为a、将间距设为p、将由整体流速与间距所定义的雷诺数设为Re时,满足式子(1)的不等式,其中,间距是该相对的传热部件的传热面的间隔, 1.3×Re-0 .5<a/p<0.2 (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鹿园直毅福田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