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山专利>正文

防止旅行箱拉杆把手自动弹出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56274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旅行箱拉杆把手自动弹出的装置,其主要是在内管顶端供控制装置的固设,该控制装置往下延伸的控制阀则被固结于内管的底端,其中,该负重单元,是以其限位座往上一体成型延伸一抵掣柱,而异于该抵掣柱的一端则连接一负重块,并于该限位块上套设一弹性元件,而该控制单元,以其抵压块一端为供传动杆抵压的抵压端,而另端则为连接段,该连接段是通过一传动件而枢结于控制阀顶端,如此,当该旅行箱因受落地撞击时,该负重块得以向下位移,并使抵掣柱位移至抵压块的抵压端下方,而使该传动杆受重力而下压该抵压端时,该抵压端下方碰触抵掣柱而无法下压作动,则可使拉杆把手及内管不会弹出,而不会受到撞击而损坏或变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防止旅行箱拉杆把手自动弹出的装置,尤指一种多节式旅 行箱于旅行箱未正常受力撞击时,可防止其控制阀与外管定位孔脱离的防止旅行箱拉杆把 手及内管自动弹出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传统的旅行箱均设置有一可伸缩的拉杆把手,该拉杆把手的下方被固结一内 管的顶端,而该拉杆把手上设置一控制键,该控制键可连动一固结于内管上的控制阀,进而 可制该控制阀内的定位块得以横向位移,以达该限位块闭锁或脱离固结于旅行箱内的外管 的卡掣孔,而使该内管得于外管内限位或伸缩位移,这样一来,当欲拖行该旅行箱时,控下 该控制键,使该控制阀得以连动,并使其定位块呈横向内缩并与外管的卡掣孔脱离限位,而 得以拉伸该拉杆把手及内管,以达拖行旅行箱的目的,反之,将该拉杆把手及内管往下压至 预定位置时,该定位块至外管的卡掣孔相对位置时,可受弹性元件的推出,而卡掣于卡掣孔 内限位,以达到拉杆内缩定位的目的,以利于搬运运送,然而,当旅行箱在搬运抛置的过程 中,虽然并未按下该控制键,但拉杆控制阀的定位块仅受弹性元件的抵制,而当受非正常的 撞击时,定位块所受的撞击力道大于弹性元件的弹力抵掣力道时,该定位块会因此而瞬间 内缩位移,并与外管的卡掣孔脱离,而使拉杆把手及内管因而弹出,如此,除了造成工作人 员的不便,更甚者,造成运送中的旅行箱与旅行箱的相互碰撞,而使该拉杆把手及内管弯折 变形或断裂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创作人鉴于前述旅行箱所产生的各项缺失,基于其从事旅行箱拉杆设 计及制造多年的经验,乃积极加以研究及改变,并经由多次的试验及改进,终得本技术 的可防止旅行箱拉杆自动弹出的装置的产生。S卩,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旅行箱拉杆把手自动弹出的 装置,该装置是在旅行箱拉杆内安装一负重块,当未按压拉杆把手上的控制键时,该旅行箱 因受落地撞击时,该负重块得以向下位移,并使限位座的抵掣柱位移至抵压块的抵压端下 方,而使该传动杆受重力而下压该抵压端时,该抵压端下方碰触抵掣柱而无法下压,使控制 阀不会作动,可使拉杆把手及内管不会受外管的近底端内套设的弹性元件的弹力而弹出, 而不会受到撞击而损坏或变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负重块的设置,使得该旅行箱受外力撞击时,而 使该定位块不至与外管脱离,进而使其拉杆把手及内管不致弹出,而不会受到撞击而损坏 或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旅行箱拉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控制单元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控制单元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控制单元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控制键下压时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负]■单元作动时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把手座组11-把手座12-外管2-把手组21-拉杆把手211-控制键22-内管23-传动杆3-控制装置31-左壳体311,312-透孔32-右壳体321,323-透孔322、324_套结柱33-负重单元331-限位座332-枢结块333-抵掣柱334-负重块335-弹性元件34-控制单元341-抵压块342-抵压端343-中心柱344-连接段345-弹性元件346-传动件347-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达上述的目的,兹就本技术的结构内容及其特征,并配合图式详细说 明如后,相信能本技术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功效,作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参阅图1 4所示,本技术主要是包含有一把手座组1、一把手组2及一控 制装置3,其中一把手座组1,可供把手组2的顶端容设,该把手座组1是在一把手座11底端固设 一外管12,该外管12的近底端内套设有弹性元件;一把手组2,是在一拉杆把手21上设置一控制键211,而该拉杆把手21的底端螺 设一内管22,该内管22内则容置一传动杆23,该传动杆23可抵制于控制键211的下方;一控制装置3,主要是以左壳体31、一右壳体32组合而容置负重单元33及控制单 元34,并组设于固结于内管22的顶端,而控制单元34往下延伸的控制阀347则是固结于内 管22的底端,其中该负重单33,是以其限位座331的枢结块332套设于左、右壳体31、32的透孔311、 321上,而该限位座331往上一体成型延伸一抵掣柱333,而异于该抵掣柱333的一端则连 接一负重块334,并于该限位座331上套设一弹性元件335,该弹性元件335的另端则套结 于右壳体32的套结柱322 ;该控制单元34,是以其抵压块341的中心柱343枢设于左、右壳体31、32的透孔 312、323上,而该抵压块341 —端为供传动杆23抵压的抵压端342,而一端则为连接段344, 并于该抵压块341下方设置弹性元件345,该弹性元件345的另端被套结于右壳体32的套 结柱324,另,该连接段344是通过一传动件346而枢结于控制阀347顶端而传动。如是者,分别将负重单元33及控制单元34安装于控制装置3的左、右壳体31、32 内,并将控制装置3固结于内管22的顶端内,且将控制阀347固结于内管22的底端内,请 参阅图5所示,当欲内缩该内管22时,按下控制键211,使传动杆23得以一并向下作动,并 下压控制单元34的抵压块341的抵压端342,使抵压块341以中心柱343为中心点而转动, 并使连接段344向上位移并拉动传动件346,且使该控制阀347得以作动,以达到内管22内 缩定位,以利于旅行箱的载运。此时,当该旅行箱拖运时,该把手组2是内缩限位于把手座组1内,而搬运抛置的 过程中,拉杆把手受到面撞击时,请参阅图6所示,该负重块334亦同时承受向下的压力,当 该向下撞击力道大于弹性元件335的弹力支撑时,该负重块334以枢结块332为中心而向 下位移,并使限位座331的抵掣柱333亦以枢结块332为中心而位移,并至抵压块341的抵 压端342下方,而使该传动杆23受重力而下压该抵压端342时,该抵压端342下方碰触抵 掣柱333而无法下压,使控制阀347不会作动,则可使拉杆把手21及内管22不会受外管12 的近底端内套设的弹性元件的弹力而弹出,而不会受到撞击而损坏或变形。上述本技术仅以最佳实施例作举例说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进行各变化 实施,惟此变化实施,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内。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负重块的设置,使得该旅行箱受外力撞击时,而使该定 位块不至与外管脱离,进而使其拉杆把手及内管不致弹出,而不会受到撞击而损坏或变形, 其不论是结构上的改变,抑或是功效上的增进,均已毋庸置疑,且本技术于申请前未见 于刊物,亦未公开使用,实已符合专利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一种防止旅行箱拉杆把手自动弹出的装置,主要是以一把手座组供把手组的顶端容设,该把手座组是在一把手座底端固设一外管,该外管的近底端内套设有弹性元件,而该把手组是在一拉杆把手上设置一控制键,而该拉杆把手的底端螺设一内管,该内管内则容置一传动杆,该传动杆可抵制于控制键的下方,该传动杆可传动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主要是包含有负重单元及控制单元,其中该负重单元,是以其限位座上设置一枢结块,而该限位座往上一体成型延伸一抵掣柱,而异于该抵掣柱的一端则连接一负重块,并于该限位块上套设一弹性元件;该控制单元,是以其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旅行箱拉杆把手自动弹出的装置,主要是以一把手座组供把手组的顶端容设,该把手座组是在一把手座底端固设一外管,该外管的近底端内套设有弹性元件,而该把手组是在一拉杆把手上设置一控制键,而该拉杆把手的底端螺设一内管,该内管内则容置一传动杆,该传动杆可抵制于控制键的下方,该传动杆可传动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装置,主要是包含有负重单元及控制单元,其中:  该负重单元,是以其限位座上设置一枢结块,而该限位座往上一体成型延伸一抵掣柱,  而异于该抵掣柱的一端则连接一负重块,并于该限位块上套设一弹性元件;  该控制单元,是以其抵压块上设置一中心柱,而该抵压块一端为供传动杆抵压的抵压端,而一端则为连接段,而该连接段是通过一传动件而枢结于控制阀顶端,并于该抵压块下方设置一弹性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山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