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54384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由压缩机(11)、四路切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膨胀阀(14)及室内热交换器(15)通过气侧配管(31)和液侧配管(32)依次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10)。制冷剂回路(10)中填充了R32单一制冷剂或R32含量在75重量%以上的R32/R125混合制冷剂。此外,使用合成油作为制冷机油。制冷额定功率在5KW以下时,液侧配管(32)由内径小于4.75mm的配管形成。(*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装置,特别涉及使用了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的混合制冷剂的制冷装置。传统的制冷装置具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和蒸发器在内的制冷剂回路,众所周知,这种制冷剂回路是以R22等HCFC系为制冷剂而形成的制冷循环。构成该制冷剂回路的主要机器中,由于压缩机起到使制冷剂升压的重要作用,所以,为使其顺利运作,制冷机油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使用了HFC系制冷剂的制冷装置的制冷机油最好使用与制冷剂相溶的醚油或酯油等合成油。但是,合成油与用于传统的使用了R22的制冷装置中的矿物油相比,在制冷剂回路中混合入空气和水分等的情况下,其中的部分容易发生分解和聚合等化学反应。其结果是,部分合成油在膨胀阀和毛细管处作为淤渣析出,有时对堵塞制冷剂回路的流通。空气和水分是在制冷剂回路的主要机器的制造时和在安装现场安装设备时混入的。所以,为了减少它们的混入量,在制造时需要改进制造方法和制造工艺,或进行质量管理的强化等。此外,在安装时需要提高抽真空度,延长抽真空的时间,以及提高真空泵的性能等。因此,希望进一步提高使用了合成油的制冷装置的可靠性和操作简便性。本技术就是鉴于以上问题完成的。其目的是提高制冷装置的可靠性和操作简便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在使用合成油作为制冷机油的同时,还使用了压力损失比R22等制冷剂小的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混合制冷剂。本技术是基于以下理由完成的。即,由于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混合制冷剂的制冷效果优于R22、R407C或R410A,所以,为获得同样的制冷性能而需要的制冷循环量少于R22等制冷剂。因此,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混合制冷剂在通过相同路径时的压力损失小于R22等制冷剂。制冷剂配管带有液侧配管。例如,液侧配管是位于冷凝器出口到蒸发器入口间的配管。这种液侧配管即使在压力损失增加的情况下,只要在减压装置(毛细管、膨胀阀等)的控制范围内,也不会引起装置性能的降低。此外,使用了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混合制冷剂时的制冷剂回路的高低压差最高约为使用了R22的1.6倍左右,这样就使制冷剂压力损失的允许范围扩大。因此,使用了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混合制冷剂时不会造成装置性能的降低,液侧配管也可以比以前的更细。另一方面,制冷剂配管带有排出配管和吸入配管。例如,排出配管是位于压缩机出口和冷凝器入口间的配管,而吸入配管是位于蒸发器出口和压缩机入口间的配管。上述排出配管和吸入配管的压力损失虽然对装置性能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使用了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混合制冷剂就可减少以往的压力损失。这样,即使配管直径较小,只要使用了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混合制冷剂,排出配管和吸入配管就能够维持与以往同等的装置性能。此外,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混合制冷剂除了能够保持优于传统装置的性能之外,还可使配管直径变得更小。另外,能够左右热交换器性能的重要因素是相当于制冷剂压力损失部分的饱和温度差。由于单一的R32制冷剂和R32混合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较小,所以,即使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直径变小,上述饱和温度差也能够与以往持平。而且,由于单一的R32制冷剂和R32混合制冷剂的热传导率高于以往,所以,即使传热管的直径变小,也能够将热交换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如上所述,本技术者使用了单一的R32制冷剂和R32混合制冷剂,即使制冷剂配管和热交换器的传热管变得更细,制冷剂回路的内容积变得更小,其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混合入制冷剂回路内的空气和水分的量随制冷剂回路的内容积按比例增加。本技术中,通过使用单一的R32制冷剂和R32混合制冷剂来减小制冷剂回路的内容积,减少了混合入制冷剂回路的空气和水分量,防止了合成油的劣化。具体来讲,本技术1是使用了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含量在75重量%以上的混合制冷剂和使用合成油作为制冷机油的制冷装置。本技术2是具备以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含量在75重量%以上的混合制冷剂为制冷剂形成制冷循环、且包括使用合成油为制冷机油的压缩机(11)在内的制冷剂回路(10),并且制冷额定功率在5KW以下的制冷装置。上述制冷剂回路(10)的液侧配管(32)由内径小于4.75mm的配管形成。本技术3是具备以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含量在75重量%以上的混合制冷剂为制冷剂形成制冷循环、且包括使用合成油为制冷机油的压缩机(11)在内的制冷剂回路(10),并且制冷额定功率在5KW以下的制冷装置。上述制冷剂回路(10)的液侧配管(32)由内径为3.2mm~4.2mm的配管形成。本技术4是具备以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含量在75重量%以上的混合制冷剂为制冷剂形成制冷循环、且包括使用合成油为制冷机油的压缩机(11)在内的制冷剂回路(10),并且制冷额定功率在5KW以下的制冷装置。上述制冷剂回路(10)的液侧配管(32)由内径为3.5mm~3.9mm的配管形成。本技术5是具备以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含量在75重量%以上的混合制冷剂为制冷剂形成制冷循环、且包括使用合成油为制冷机油的压缩机(11)在内的制冷剂回路(10),并且制冷额定功率在5KW以下的制冷装置。上述制冷剂回路(10)的液侧配管(32)由内径为3.6mm~3.8mm的配管形成。本技术6是具备以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含量在75重量%以上的混合制冷剂为制冷剂形成制冷循环、且包括使用合成油为制冷机油的压缩机(11)在内的制冷剂回路(10),并且制冷额定功率大于5KW但小于18KW的制冷装置。上述制冷剂回路(10)的液侧配管(32)由内径小于7.92mm的配管形成。本技术7是具备以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含量在75重量%以上的混合制冷剂为制冷剂形成制冷循环、且包括使用合成油为制冷机油的压缩机(11)在内的制冷剂回路(10),并且制冷额定功率大于18KW但小于22.4KW的制冷装置。上述制冷剂回路(10)的液侧配管(32)由内径小于11.1mm的配管形成。本技术8是具备以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含量在75重量%以上的混合制冷剂为制冷剂形成制冷循环、且包括使用合成油为制冷机油的压缩机(11)在内的制冷剂回路(10),并且制冷额定功率大于5KW但小于22.4KW的制冷装置。上述制冷剂回路(10)的液侧配管(32)由内径为5.4mm~7.0mm的配管形成。本技术9是具备以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含量在75重量%以上的混合制冷剂为制冷剂形成制冷循环、且包括使用合成油为制冷机油的压缩机(11)在内的制冷剂回路(10),并且制冷额定功率大于5KW但小于22.4KW的制冷装置。上述制冷剂回路(10)的液侧配管(32)由内径为5.7mm~6.7mm的配管形成。本技术10是具备以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含量在75重量%以上的混合制冷剂为制冷剂形成制冷循环、且包括使用合成油为制冷机油的压缩机(11)在内的制冷剂回路(10),并且制冷额定功率大于5KW但小于22.4KW的制冷装置。上述制冷剂回路(10)的液侧配管(32)由内径为6.0mm~6.4mm的配管形成。本技术11是具备以单一的R32制冷剂或R32含量在75重量%以上的混合制冷剂为制冷剂形成制冷循环、且包括使用合成油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装置,所述装置具备以R32单一制冷剂或R32含量在75重量%以上的混合制冷剂为制冷剂形成制冷循环、且包括使用合成油为制冷机油的压缩机(11)在内的制冷剂回路(10),并且制冷额定功率在5KW以下,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冷剂回路(10)的液侧配管(32)由内径小于4.75mm的配管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道明伸夫北宏一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