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单元及驱动方法、图像传感器技术

技术编号:445314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7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像素单元及驱动方法、图像传感器,所述像素单元包括:P型掺杂区、位于P型掺杂区内的光电二极管区与浮置扩散区、与浮置扩散区连接的传输晶体管、复位晶体管、源跟随器晶体管和行选择晶体管;其中,在光电二极管区远离浮置扩散区一侧的P型掺杂区内形成有第一N型掺杂区,且第一N掺杂区与光电二极管区之间间隔有P型掺杂区,第一N掺杂区、P型掺杂区以及光电二极管区形成寄生NPN三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第一N型掺杂区电位让寄生NPN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实现给光电二极管区充电的目的,避免了通过曝光给光电二极管充电的操作,能够在常规的WAT测试机台上进行光电性能测试,解决了光电测试与常规WAT测试设备不兼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传感器,特别涉及一种像素单元及驱动方法、图像传感器


技术介绍

1、cmos图像传感器的像素单元通常包含一个光电二极管和多个晶体管,根据包含的晶体管的数量,cmos图像传感器的像素单元可以分为3t(3晶体管)型、4t(4晶体管)型以及5t(5晶体管)型。

2、4t-aps(4t active pixel sensor,4t有源像素传感器)由传输晶体管tg、源跟随器晶体管sf(source follower)、复位晶体管reset和行选择晶体管select组成,具有集成度高、响应速度快、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是应用最广泛的像素单元之一。图1是常规4t-aps的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所示,其中光电二极管区pd是n型掺杂,在顶部的p+掺杂区的作用下构成一种钳位光电二极管(ppd)结构,光电二极管区无外接电极,电位由传输晶体管tg(图中tg代表的是传输晶体管的栅极)控制,当传输晶体管关断时其电位处于浮空状态。

3、光电二极管区的作用是在4t-aps芯片工作时产生并存储光生电子。先通过传输晶体管与复位晶体管将光电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掺杂区、位于所述P型掺杂区内的光电二极管区与浮置扩散区、与所述浮置扩散区连接的传输晶体管、复位晶体管、源跟随器晶体管和行选择晶体管;其中,在所述光电二极管区远离所述浮置扩散区一侧的所述P型掺杂区内形成有第一N型掺杂区,且所述第一N掺杂区与所述光电二极管区之间间隔有所述P型掺杂区,所述第一N掺杂区、所述P型掺杂区以及所述光电二极管区形成寄生NPN三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位于所述P型掺杂区内部且靠近所述光电二极管区的下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掺杂区、位于所述p型掺杂区内的光电二极管区与浮置扩散区、与所述浮置扩散区连接的传输晶体管、复位晶体管、源跟随器晶体管和行选择晶体管;其中,在所述光电二极管区远离所述浮置扩散区一侧的所述p型掺杂区内形成有第一n型掺杂区,且所述第一n掺杂区与所述光电二极管区之间间隔有所述p型掺杂区,所述第一n掺杂区、所述p型掺杂区以及所述光电二极管区形成寄生npn三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位于所述p型掺杂区内部且靠近所述光电二极管区的下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p型掺杂区内且依次位于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上的第二n型掺杂区与第三n型掺杂区,以引出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所述第三n型掺杂区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的掺杂浓度,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的掺杂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浅沟槽隔离结构,所述浅沟槽隔离结构隔离所述p型掺杂区与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所述第三n型掺杂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绍磊汪凯伦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