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用栅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和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1、钝化是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钝化技术的不断优化改进,为有效避免俄歇复合,掺杂浓度逐渐向更低的方向优化,致使光生载流子在硅基体表面横向传输的电阻增大,最终导致串联电阻增大和填充因子减小。如topcon电池,其背面采用了隧穿钝化结构(隧穿钝化结构包括依次沉积于硅基体背面的隧穿氧化层及掺杂多晶硅层),使得硅基体背面的电学传输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甚至采用poly(多晶硅)减薄技术的topcon电池,其硅基体的电学传输性能会进一步受到影响。
2、另外,在金属化端常常通过优化栅线结构来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其主要优化方向为降低金属复合和串联电阻。
3、其中,降低金属复合的主要方式为优化金属(如栅线)与硅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例如公开号cn104465805a公开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正表面局部接触的栅线结构所示,其每个栅线电极具有多段局部接触金属电极和多段非接触金属电极(非接触金属电极的目的是连接局部接触金属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用栅线结构,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体及依次设于硅基体表面的钝化层及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线结构包括非接触式沟道诱导电极及若干个间隔分布的接触式副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用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沟道诱导电极为非接触式栅线和/或非接触式导电膜,且非接触式沟道诱导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用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间隔分布的主栅,且若干个主栅均沿第一方向排布;非接触式沟道诱导电极和接触式副栅均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交叉,以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用栅线结构,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体及依次设于硅基体表面的钝化层及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线结构包括非接触式沟道诱导电极及若干个间隔分布的接触式副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用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沟道诱导电极为非接触式栅线和/或非接触式导电膜,且非接触式沟道诱导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用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间隔分布的主栅,且若干个主栅均沿第一方向排布;非接触式沟道诱导电极和接触式副栅均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交叉,以使非接触式沟道诱导电极和接触式副栅均电接触主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用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沟道诱导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非接触式沟道诱导电极间隔分布、且均沿第一方向排布;而若干个接触式副栅均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交叉,以使每个非接触式沟道诱导电极均与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克瑞,周鑫,白龙,徐卓,李锋,林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