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50871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7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内的一种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其方法,主要包括篦冷机组、锅筒、蒸发器、过热器、省煤器以及控制组件。其中,篦冷机组用于钛渣的冷却并将冷却过程中形成的高温烟气传输至锅炉烟道中,用于加热设置于锅炉烟道中的蒸发器、过热器以及省煤器,蒸发器、过热器以及省煤器通过与锅筒连通形成过热蒸汽生成并向外部输送的热量传输系统,控制组件通过控制篦冷机组的工作以及锅筒的给水量,确保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稳定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DCS控制器获根据篦冷机组的热量均值调控篦冷机错峰运行以及锅筒的给水量,实现钛渣余热在预定热值区间值内稳定输出,保证了余热锅炉的稳定运行,切实提高了余热的利用效率,解决了钛渣因间歇性冷却所导致的系统运行不稳、需要补充外部能量作为辅助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利用,具体地,分类号涉及f24f11/70,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冶炼富钛料生产过程中,行业内采用篦冷机冷却钛渣的工艺,但篦冷机冷却钛渣过程是间歇不连续的,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余热条件(烟气量、烟气温度)呈周期性变化,并且单台废气余热烟气量处于0~100%之间波动,废气余热始终不稳定。目前行业内,无法将此类余热进行高效利用进而转化为余热发电,只能通过增加水冷或者空冷设备传统工艺进行降温后排空,这不仅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热污染。同样,在在其他行业也有类似废气特性余热回收处理的问题存在。

2、钛渣冷却过程中的废气余热,不仅间歇不连续,而且烟气量、烟气温度周期变化,整个余热烟气条件有着复杂工况,因此在现有钛渣冷却工艺下,如何高效、稳定利用此废气余热转化为电能,成为行业的一大难题。

3、例如公开号为cn10330789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篦冷机余热回收系统,涉及水泥窑窑头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篦冷机,还包括并联的余热锅炉和一级省煤器,所述余热锅炉和一级省煤器从所述篦冷机不同位置分别取气后由同一废气风机排气,所述余热锅炉从所述篦冷机前部和/或中部取气,所述一级省煤器从所述篦冷机尾部取气,且所述一级省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的冷端省煤器入水口连通。该专利技术即存在上述相应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其方法。p>

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篦冷机组、锅筒、蒸发器、过热器、省煤器以及控制组件;

3、所述篦冷机组由多个并联设置的篦冷机组成,多个所述篦冷机分别记为第一篦冷机、……、第n篦冷机,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多个并联设置的所述篦冷机通过传热通道将余热传输至余热锅炉烟道中,所述蒸发器、所述过热器以及所述省煤器设置于所述锅炉烟道中,所述省煤器出水口与所述锅筒进水口连通,所述锅筒出水口与所述蒸发器进水口连通,所述蒸发器蒸汽出口与所述锅筒进气口连通,所述锅筒出气口与所述过热器进气口连通,所述过热器出气口与外部装置连通;

4、所述控制组件包括dcs控制器和热值检测组件,每个所述篦冷机内均设置有所述热值检测组件,所述dcs控制器根据采集的所述第一篦冷机至所述第n-1篦冷机的热值均值确定所述第n篦冷机的开启时间和所述锅筒的给水量。

5、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篦冷机组中所述篦冷机的数量为2-5个。

6、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热通道中设施有蓄热体,所述蓄热体内层为保温材料,外层为耐火材料。

7、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体为条状体或网状体,多个所述蓄热体于所述传热通道内前后交错设置。

8、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值检测组件包括烟气流量仪和烟温检测仪。

9、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锅筒设置有水位计母管和水位计连接集箱,所述水位计母管通过所述水位计连接集箱和设置于所述锅筒外不同位置的水位计形成串联,所述水位计母管计量所述锅筒的水位并传输至所述dcs控制器。

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钛渣废气余热利用方法,采用所述的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11、s1,将多个篦冷机并联形成篦冷机组,所述篦冷机组通过传热通道与锅炉烟道连通,锅炉烟道内设置有蒸发器、过热器以及省煤器,所述省煤器出水口与锅筒进水口连通,所述锅筒出水口与所述蒸发器进水口连通,所述蒸发器蒸汽出口与所述锅筒进气口连通,所述锅筒出气口与所述过热器进气口连通,所述过热器出气口与外部装置连通;

12、s2,钛渣自冶炼炉中输送至所述篦冷机组中的每个所述篦冷机内,dcs控制器首先控制第一篦冷机开启作业,烟气流量仪和烟温检测仪实时将参数传递给所述dcs控制器,所述dcs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所述第一篦冷机内热值控制所述省煤器输送给所述锅筒内的给水量;

13、s3,当所述dcs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第一篦冷机内热值低于预定值时,控制第二篦冷机开启,所述第二篦冷机内的烟气与所述第一篦冷机内的烟气在传热通道内混合后通入所述锅炉烟道内,同时所述dcs控制器根据采集并计算获得的所述第一篦冷机和所述第二篦冷机两者热值的均值控制所述锅筒的给水量;

14、s4,重复步骤s3的程序,直至所述dcs控制器开启第n篦冷机。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6、本专利技术通过dcs控制器获根据篦冷机组的热量均值调控篦冷机错峰运行以及锅筒的给水量,实现钛渣余热在预定热值区间值内稳定输出,保证了余热锅炉的稳定运行,切实提高了余热的利用效率,解决了钛渣因间歇性冷却所导致的系统运行不稳、需要补充外部能量作为辅助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篦冷机组(100)、锅筒(200)、蒸发器(300)、过热器(400)、省煤器(500)以及控制组件(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篦冷机组(100)中所述篦冷机(110)的数量为2-5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通道(120)中设施有蓄热体(121),所述蓄热体(121)内层为保温材料,外层为耐火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121)为条状体或网状体,多个所述蓄热体(121)于所述传热通道(120)内前后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值检测组件(620)包括烟气流量仪(621)和烟温检测仪(6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筒(200)设置有水位计母管(210)和水位计连接集箱(220),所述水位计母管(210)通过所述水位计连接集箱(220)和设置于所述锅筒(200)外不同位置的水位计形成串联,所述水位计母管(210)计量所述锅筒(200)的水位并传输至所述DCS控制器(610)。

7.一种钛渣废气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篦冷机组(100)、锅筒(200)、蒸发器(300)、过热器(400)、省煤器(500)以及控制组件(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篦冷机组(100)中所述篦冷机(110)的数量为2-5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通道(120)中设施有蓄热体(121),所述蓄热体(121)内层为保温材料,外层为耐火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钛渣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121)为条状体或网状体,多个所述蓄热体(121)于所述传热通道(120)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德林曹勇张迎春李光耀陈俊袁克夏超孙海龙李铮范俊杰高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万达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