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制法制备丸剂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780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制法制备丸剂的工艺,尤其是用压制工艺制备水丸的工艺。该新工艺制得的丸剂的含蜜量较传统丸剂大为减少,溶散时限较泛制水丸明显降低,并且实现了传统丸剂的自动化流水操作,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制法制备丸剂的工艺,尤其是用片剂的压片工艺制备含蜜水丸的工艺,使之成为一种新工艺的水丸剂型。该剂型含蜜量较传统塑制丸剂大为减少,溶散时限较泛制水丸明显降低,并且实现了传统水丸的自动化工程化生产操作,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丸剂概念、范畴如下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IA“制剂通则·丸剂”,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和微丸等类型。其中水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粘合制成的丸剂。浓缩丸是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糖或蜂蜜和水、糖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所用粘合剂的不同,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除另有规定外,供制丸剂用的药粉应为原料药直接粉碎的细粉或最细粉,辅料至少应包括蜜或蜜水混合物。用泛丸法制备水丸时,泛好的水丸须长时间高温烘干,这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药物损失。例如,传统泛制方法包括起母、泛丸、选粒、烘干、包衣等步骤,共需16个小时,包衣层数达12层(其中淀粉层4层,滑石层6层,撞亮2层),辅料用量占到成品重量的1/2-1/4,制得的水丸密度高,药粉排列紧密,不易于溶出,崩解时间长达1小时40分钟,不利于有效成分的吸收。泛丸工序本身为半手工操作,工作量极大,人工成本高,不易于掌握各项标准,各工序前后无法实现自动化衔接;此外,传统工艺制备丸剂时全程受热,加热温度高达80-110℃,高温势必造成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的损失,造成质量和疗效的降低,且挥发性药材多是贵重药因而造成大量的浪费。另外,包衣层含有大量的糖,使得使用人群受到限制。另外,对于含有粘合性较差组分的产品,泛制法常常采用一些特殊材料和方法加以处理。以泛制法制得的强心丸为例,其处方中含有粘附性差的朱砂,工艺的实际操作中需要加入一种可药用的胶为粘合剂,用来增加朱砂的粘着力,由此带来的无法克服的缺点是该法制得的强心丸的出时限特别长,几乎无法达到国家药典对该剂型的崩解要求,给临床应用造成极大的不便和困难。因此,需要对传统制药工艺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的实验摸索,改良了传统的制剂工艺,将片剂的压制法成功地应用于丸剂尤其是水丸的制备工艺中,研制开发成功以压制法制备水丸剂型的新工艺,解决了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制法制备水丸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传统中成药水丸处方的中药配伍组分作为该方法的原料药,以所述传统中成药水丸处方配比为该方法的用量,将原料药与适量的蜜和/或水混合,根据传统中成药配方中原料药物化性质不同,也可将原料药与适量的蜜和/或糖和/或水混合,制粒,再将颗粒压制成球形的水丸,所述传统中成药水丸为泛制法制得的中成药水丸,中药配伍组分为中药材原粉和/或其提取物。该产品沿用原有的商品名,为传统水丸经改良后的新型水丸。本工艺采用多冲压片机,该设备是在传统压片机的基础上,增加原冲头模具的弧形角度使之成为半球形(即球形模具,具体冲模结构参见第三版《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07页附图说明图10-11所示),其他部件不变的压片机。以本工艺生产的水丸是经所述球形模具压制而成,大量实验研究证明,用类似片剂的压制法制备的水丸,其工艺必须先制颗粒,再将颗粒压制成丸。本专利技术针对各种丸剂,尤其是水丸的药料配方特点,摸索出可以在多冲压片机上以球形模具压制水丸的工艺技术方法,本法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IA“制剂通则·丸剂”项下有关丸剂制法的各项规定。与泛制法泛丸相比,本专利技术机械压制法制丸的优点为1)精确性每粒与每百粒丸重差异比较,压制法比泛制法丸重量差异明显减小,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压制法与泛制法比较精确度提高了。2)工艺流程泛制法起母、泛丸、选粒、烘干、包衣,共需约16个小时;压制法制粒、整粒、烘干、压丸、包衣,共需约4小时。3)加热时间泛制法起母、泛丸和包衣均需80℃-110℃温度加热约16个小时,全部成分包括易挥发及贵重的细料药均不可避免全程受热;压制法颗粒烘干约3小时,牛黄、冰片、麝香等易挥发、受热不稳定及贵重成分在制颗粒后加入,避免了受热破坏损失,加热温度75℃以下,包衣时低温热风40~50℃吹干。4)包衣泛制法水丸表面粗糙,凹凸明显,常规技术包衣困难。包衣辅料多采用淀粉、滑石粉、白砂糖、明胶、川蜡粉,包衣层数多达12层(淀粉层4层,滑石层6层,撞亮2层),辅料用量占到成品重量的1/2~1/4,包衣后成品增重大(例如30%以上),稳定性不理想;压制法表面光洁,无凹凸疤痕,适于采用惰性药用防潮型欧巴代彩色薄膜等包衣材料进行薄膜包衣,既可防止药丸吸潮,又改善了药丸的外观;包衣层数只有2层(隔离层和彩衣层),包衣后药丸增重不大于5%,稳定性显著提高。5)崩解时限按照《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XIIA“崩解时限检查法”测定。崩解时间压制法得到的产品 25~30分钟泛制法得到的产品1小时20分~1小时40分塑制法(蜜丸) 30~45分钟6)可自动化程度泛制法制丸工序自身为半手工操作,各工序前后无法实现自动化衔接,以京制咳嗽痰喘丸为例,原水丸的泛制法中的制丸首先须用药汁和药面起母子,然后在包衣锅中培面,在连续转动的包衣锅中撒一层药面,撒一层水…,如此反复直到药丸达到规定规格,该步骤约需6小时,然后在80℃烘箱中6小时烘干,再到糖衣罐中包衣,共需包十二层衣,前四层每包好一层上80℃烘箱烘干20分钟,后六层衣每包好一层上80℃烘箱烘干30分钟。制剂过程操作复杂、半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仅能半机械化。压制法制丸工序可全自动操作,各工序前后可实现自动化衔接。综上所述,实现传统中成药(包括塑制的蜜丸和泛制的水丸)的现代化生产一直是困扰中药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法是在传统大蜜丸、水丸的现代化大工业工艺改进前提下提出的,简化了工艺流程,缩短了流程时间,尤其是缩短了加热时间和温度,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传统剂型(泛制的水丸)的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操作,为解决困扰中药产业发展的传统中成药实现现代化工程化大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方法包括1)制粒,采用蜜和/或水为粘合剂,以100g药粉计,加蜜量为0.5~30g,水为5~100ml,优选蜜为3~10g,水为40-80ml,更优选加水量约70ml,优选为湿法制粒;2)以球形冲压片机将颗粒压制成水丸压制成丸,所得丸的直径为1.0~15.0mm,平均丸重为每100粒重2g~300g,硬度2~8Mpa。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来源广泛且成本低的蜜、水或蜜水混合物为粘合剂,根据中成药的原料药物化性质不同,粘合剂也可选择蜜和/或糖和/或水,以此使制得的颗粒最适合压制成丸,与传统泛制工艺的松散作用力所需大量的粘合剂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所需粘合剂的用量明显降低,产品中不含或仅含少量糖分,因此对需要使用本专利技术药物的特定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非常有利。另外,本专利技术工艺通过先行制粒,改变了产品中各组分颗粒的强度、堆密度、休止角、松散度等可压性指标。与泛制法得到水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相比,本专利技术压制法制得的产品降低了密度、缩短了溶散时限,并提高了制剂稳定性。以中国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丸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传统中成药丸剂处方取适量的中药配伍组分作为该方法的原料药,将原料药与适量的粘合剂蜜和/或糖和/或水混合,制粒,再将所得颗粒经压制法制成球形的丸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丸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传统中成药丸剂处方取适量的中药配伍组分作为该方法的原料药,将原料药与适量的粘合剂蜜和/或糖和/或水混合,制粒,再将所得颗粒经压制法制成球形的丸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统中成药丸剂为泛制法制得的中成药水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制颗粒过程包括采用蜜和/或糖和/或水为粘合剂,以100g药粉计,加蜜量为0.5~30g和/或糖为0.5~30g和/或水为5~100ml,湿法制粒,颗粒过10~16目筛,25~80℃干燥;其中压制成丸过程包括以球形冲压片机将颗粒压制成水丸,丸直径为1.0~15.0mm,平均丸重为每100粒重2g~300g,硬度2~8Mpa。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加蜜量为3~10g和/或糖为0.5~30g和/或水为40~80ml。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任选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海鸥张建勋李志猛李向日张萍菊张学著张绍来胡爱萍袁启忠王海陈智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