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3466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方面能抑制画面上的亮度不均匀和发生串扰、一方面能实现长寿命的图像显示装置。为了实现所述目的,该图像显示装置包括:根据电流量使发光亮度变化的有机EL元件(1);通过由施加给第三电极的电位调整电连接至有机EL元件(1)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流量,来控制有机EL元件(1)的电流量的驱动晶体管(2);根据施加给第六电极的电位调整电连接至第一电极的第四电极和电连接至第三电极的第五电极之间的电流量的Vth补偿用晶体管(3A);以及具有电连接至第三电极的第七和第八电极的电容器(4)。在此,将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量(3Ags)设定为比第四电极和第六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量(3Agd)大的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图像的装置。
技术介绍
到目前为止,已知一种具备利用电场发光的有机EL(电致发光, EIectroluminescent)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作为有机EL元件,存在一种例如夹持含发光层的有机层、相对配 置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的有机EL元件。在这种结构的有机EL元件中, 在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或电流,当电流流到发光层时发光 层发光,从此发光层射出的光透过透明电极向外部发射。此外,在常规 的有机EL元件中,已公知,发光层的电流密度和亮度基本上成比例, 作为现有例,在例如专利文献(特开2006-309258号公报)等中公开了 一种常规的有机EL元件。但是,如果有机EL元件电流密度提高得越高,则越促进有机EL 元件的老化,导致有机EL元件的寿命短、进而导致图像显示装置的寿 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所述问题而进行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图 像显示装置的长寿命的技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发光元件,根据电流量使发光亮度变化;和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第 二、第三电极,根据施加给所述第三电极的电位调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 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流量。并且,此图像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晶体管,具有第四、第五、第六电极,根据施加给所述第六电极的电位调整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之间的电流量;和电容器,具有第七、第八电极,在所述第七电极和所述第八电极之间形成电容。此外,所述第一电 极电连接至所述发光元件,通过调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的电流量来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流量。并且,所述第四电极电连接到 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七电极电 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在此,所述第五电极和所述第六电极之间的寄生 电容量设定为比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六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量大的 值。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形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包括以下部分的 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电极, 根据施加给所述第三电极的电位调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 间的电流量;第二晶体管,具有第四、第五、第六电极,根据施加给所 述第六电极的电位调整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之间的电流量;和 电容器,具有第七、第八电极,在所述第七电极和所述第八电极之间形 成电容。而且,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发光元件,通过调整所述第 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流量来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流量,所 述第四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三电 极,所述第七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在此,此驱动方法包括阈 值补偿步骤,对所述第八电极提供第一电位,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二晶 体管设定为在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之间能流过电流的导通状 态下,在所述电容器中积蓄对应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电荷,而 补偿所述阈值龟压;以及写入步骤,对所述第八电极提供第二电位,并 且在所述电容器中积蓄对应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电荷。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形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包括以下部分的 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发光元件,根据电流量使发光亮度变化;第 一晶体管,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电极,根据施加给所述第三电极的电 位调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流量;第二晶体管,具有 第四、第五、第六电极,根据施加给所述第六电极的电位调整所述第四 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之间的电流量;和电容器,具有第七、第八电极, 在所述第七电极和所述第八电极之间形成电容。而且,所述第一电极电 连接至所述发光元件,通过调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流量来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流量,所述第四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一 电 极,所述第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七电极电连接到所述 第三电极。在此,此驱动方法包括阈值补偿步骤,对所述第二电极提 供第一电位,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二晶体管设定为在所述第四电极和所 述第五电极之间能流过电流的导通状态下,在所述电容器中积蓄对应所 述第一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电荷,而补偿所述阈值电压;以及在所述第二晶体管从所述导通状态转移到在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之间 不能流过电流的不导通状态的时刻几乎同时,使提供给所述第二电极供 给的电位从所述第一电位变为第二电位的步骤。 <有关用语的记载>本说明书中的"栅极电压"是指相对于源极的栅极电位,适当用 "VgS"表示。此外,本说明书中的"阈值电压"是指晶体管从截止(OFF)状态 (所谓无漏极电流流过的状态)转变到导通(ON)状态(流过漏极电流的状态)时的、成为界限的栅极电压,适当地将"阈值电压"简称为 附图说明图1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对象技术相关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7的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对象技术相关的像素电路7 中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对象技术相关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波 形的时序图。图4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对象技术相关的像素电路7的工作的电 路图。图5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对象技术相关的像素电路7的工作的电 路图。图6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对象技术相关的像素电路7的工作的电 路图。8图7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对象技术相关的像素电路7的工作的电路图。图8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对象技术相关的像素电路7的工作的电 路图。图9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对象技术相关的驱动晶体管中的栅极-源 极间的电压和漏极-源极间的电流的关系的图。图10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对象技术相关的将Vth补偿期间设定为 2ms时的驱动晶体管中的栅极-源极间的电压值的时效变化图。图11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对象技术相关的将Vth补偿期间设定为 2ms时的驱动晶体管中的漏极-源极间的电压值的时效变化图。图12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对象技术相关的将Vth补偿期间设定为 0.2ms时的驱动晶体管中的栅极-源极间的电压值的时效变化图。图13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对象技术相关的将Vth补偿期间设定为 0.2ms时的驱动晶体管中的漏极-源极间的电压值的时效变化图。图14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图像显示装置1A的示 意结构的图。图15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显示部200的结构的方 块图。图16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图像显示装置1A的像 素电路7A的图。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像素电路 7A中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图。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像素电路7A的驱动波 形的时序图。图1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源 极间的电压的时效变化图。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驱动晶体管的漏极-源 极间的电压的时效变化图。图2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关的驱动波形的时序图。图2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相关的驱动波形的时序图。图23是表示变化例相关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波形的时序图。 图24是例示变化例相关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7P的图。 图25是表示变化例相关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波形的时序图。 图26是表示变化例相关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波形的时序图。 图27是表示变化例相关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波形的时序图。 图28是表示变化例相关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波形的时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光元件,根据电流量使发光亮度变化; 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电极,根据施加给所述第三电极的电位调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流量; 第二晶体管,具有第四、第五、第六电 极,根据施加给所述第六电极的电位调整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之间的电流量;以及 电容器,具有第七、第八电极,在所述第七电极和所述第八电极之间形成电容, 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发光元件,通过调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 电流量来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流量, 所述第四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 所述第七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 所述第五电极和所述第六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量设定为比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六电极之间 的寄生电容量大的值。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杉亲知戎野浩平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