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7239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包括耦合磁场,耦合磁场分别与无线供电系统与电力传输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运用电磁波来进行远距离传输电力,通过这种系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接触方式存在的诸如不灵活、电击、火花、噪音等缺点,并以其独特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公路交通、钻井、矿井、生物医学等特殊领域,可以为新式的电力机车、电动汽车、地铁等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不间断的提供电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能传输
,涉及一种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线传输电能技术已经给人们在某些场合带来不便,有时甚至是制约仪器 设备使用的主要因素,因此设计一种线性非接触供电传输模式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通过这种系统有效地克 服了传统的接触方式存在的诸如不灵活、电击、火花、噪音等缺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包括耦合磁场, 耦合磁场分别与无线供电系统与电力传输系统相连。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电能传输系统采用导线传输模式与E型接收副边的新式无线输电技术。本技术的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运用电磁波来进行远距离传输电力,通 过这种系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接触方式存在的诸如不灵活、电击、火花、噪音等缺点,并 以其独特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公路交通、钻井、矿井、生物医学等特 殊领域,可以为新式的电力机车、电动汽车、地铁等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不间断的提供电 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无线供电系统,2.耦合磁场,3.电力传输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耦合磁场2, 耦合磁场2分别与无线供电系统1与电力传输系统3相连。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无线供电系统1把所要传输的电能传输到耦合磁场2 中,耦合磁场2经过处理后再传输给电力传输系统3,电力传输系统3采用导线传输模式与 E型接收副边的新式无线输电技术,可以实现线性非接触电能的传输。本技术的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运用电磁波来进行远距离传输电力,通 过这种系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接触方式存在的诸如不灵活、电击、火花、噪音等缺点,并 以其独特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公路交通、钻井、矿井、生物医学等特 殊领域,可以为新式的电力机车、电动汽车、地铁等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不间断的提供电 能。权利要求一种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磁场(2),耦合磁场(2)分别与无线供电系统(1)与电力传输系统(3)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包括耦合磁场,耦合磁场分别与无线供电系统与电力传输系统相连。本技术的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运用电磁波来进行远距离传输电力,通过这种系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接触方式存在的诸如不灵活、电击、火花、噪音等缺点,并以其独特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公路交通、钻井、矿井、生物医学等特殊领域,可以为新式的电力机车、电动汽车、地铁等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不间断的提供电能。文档编号H02J17/00GK201733139SQ200920316988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周林, 周锐, 李军辉, 郝新宇, 郭博 申请人:西安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磁场(2),耦合磁场(2)分别与无线供电系统(1)与电力传输系统(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新宇周林李军辉郭博周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