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8231 阅读:3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采用液相辅助碳热还原技术,将五氧化二钒、磷源化合物、锂源化合物和还原性有机物按照摩尔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反应生成凝胶,经过预灼烧、球磨和高温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在液相中实现原料的均匀混合和钒的还原;过量的有机物在高温灼烧过程中碳化还可以起到减少材料聚结,增加材料导电性的作用。组成锂离子电池后,经测试,在0.2C倍率充放电时首次充电比容量为216.2mAhg-1,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1.6mAhg-1。1C倍率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2.3mAhg-1,经过10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仍可以达到139mAhg-1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比容量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便携式通讯工具、数码产品、人造卫星、航空航天等领域,在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领域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而随着材料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未来有可能在电网调峰、太阳能和风能蓄电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结构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研究中最关键也是成本最高的部分。目前市场上应用最早、商业化程度最高、使用量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锂钴氧,以及与其结构相类似的锂镍氧和锂锰氧。但是由于钴毒性较大,且钴资源严重稀缺,价格昂贵;锂镍氧由于合成条件苛刻,很难制备出一定计量比的产物;层状的锂锰氧虽然具有200mAhg—1以上的比容量,但是结构稳定性很差,而尖晶石型的锂锰氧比容量很低,且高温下结构不稳定。上述缺点限制了这些材料的进一步应用,使得开发性价比更高的新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是一系列含有四面体或者八面体阴离子结构单元(XOm)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  将五氧化二钒、磷源化合物、锂源化合物和还原性有机物按照钒原子、磷酸根、锂原子和还原性有机物的摩尔份数2∶3∶3-3.1∶0.4-5加入到440-660摩尔份的去离子水中,置于60-90℃下搅拌反应6-10小时,生成凝胶,放入70-100℃的烘箱中干燥4-12小时,然后研磨成粉末,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300-450℃预灼烧4-6小时,再用球磨处理1-4小时,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700-900℃高温煅烧8-16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其中磷源化合物为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黄建书刘开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