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部梯路及其自动扶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7812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部梯路及其自动扶梯,所述的头部梯路包括左右两侧相互平行的垂直框架、若干连接杆和若干支承板,垂直框架由若干相互交错的加强杆连接构成,左右两侧的垂直框架之间通过不少于二根的水平横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支承板与垂直框架和连接杆固定连接,头部梯路的各导轨固定连接在支承板和连接杆上;采用上述框架结构头部梯路的自动扶梯,在上头部梯路两侧的垂直框架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扶手驱动部件的轴承座的水平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长圆形的安装孔。采用框架式结构的头部梯路,显著提高了头部梯路的刚性和稳定性;自动扶梯改变了扶手驱动部件中轴承座的安装方式,既方便安装,又可避免头部梯路的受力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扶梯
,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框架结构的头部梯路以及采用上述头部梯路的自动扶梯。
技术介绍
自动扶梯的梯路系统中,上、下两头的梯路被称为上头部梯路和下头部梯路,两者统称为头部梯路。头部梯路主要包括支撑牵引链条和梯级的导轨以及用以定位、连接、支撑各导轨的支撑构件。目前,在自动扶梯的头部梯路中,支撑构件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利用桁架作支撑构件,也就是将导轨直接固定在桁架或与桁架相连接的支撑板上,另一种采用一块侧板(也称鱼尾板)做支撑构件,它是将导轨焊接固定在侧板上,并用水平横梁将左右两侧的侧板连接后固定到自动扶梯的桁架上。第一种形式的支撑构件虽然有利于增强导轨的稳定性和刚性,但由于导轨的安装需现场施工,使头部梯路的集成度低,因此造成自动扶梯的安装费时费力,大大增加自动扶梯的安装成本,因而在行业内较少采用。采用侧板作为支撑构件可提高头部梯路的集成度,使头部梯路可以整体安装,显著地提高了自动扶梯的安装效率,并降低了安装成本。但由于侧板的刚度弱,稳定性差,因此在受力后容易产生变形,尤其在头部梯路支撑梯级牵引链条的导轨圆弧段受到滚轮的轮压最大,侧板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变形,并且在焊接导轨的过程中,侧板会因为受热不均产生较大的焊接变形,上述两种平面变形最终会造成导轨的运行轨迹发生偏移,进而使自动扶梯在运行中出现梯路跑偏的缺陷。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了一种公开号为CN 101239688 A的"扶梯侧板及其加工方法",将侧板分解成三块以上的板件,并通过折弯件和连接件连接各板件与导轨。通过将整片的侧板分解成三块以上面积较小的板件,虽然可方便侧板的加工、包装和运输,但并不能解决侧板刚性差的问题,因而也无法克服自动扶梯在运行中出现梯路跑偏的缺陷。 此外,自动扶梯的下头部需具有能够张紧梯级牵引链条的功能,其转向端需前后移动,为了保持转向端前后移动时导轨的连续性,下头部梯路中通常需使用如图8、图9所示的交叉导轨结构,即在一侧固定的导轨611和另一侧可移动的导轨621相接的头部分别设置相互交错并互补的交叉段,在交叉段的下侧面设有用于支撑的垫板8,交叉导轨可满足导轨连续性的要求,但由于两根交叉的导轨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因此当滚轮7经过时就会产生冲击噪音和振动,从而影响自动扶梯的整体安装质量和产品档次。 进一步地,在采用侧板作为头部梯路的支撑构件的自动扶梯中,用于驱动扶手的扶手驱动轴部件的轴承座是轴向地安装在侧板表面上的,因此两个轴承座之间的安装距离是由左右侧板之间的距离决定的,使其无法加以调整,而左右两个轴承座之间的实际距离与左右侧板之间的距离难以做到完全一致,从而在安装扶手驱动轴部件时会造成左右侧板和轴承座的受力变形,侧板会被向外侧顶开或向内侧拉拢,进而导致左右侧板上的导轨之间间距的变化,影响梯路的安装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侧板定位固定导轨的自动扶梯头部梯 路所存在的梯路的刚性和稳定性差、梯路易跑偏的问题;以及采用桁架定位固定导轨的自 动扶梯头部梯路所存在的集成度低、安装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成度高、安装方便、梯 路的刚性高稳定性好的头部梯路及其自动扶梯。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自动扶梯头部梯路中存在的滚轮在 经过交叉导轨时容易产生冲击噪音和振动的缺陷,提供一种滚轮在交叉导轨处可平稳过渡 的头部梯路及其自动扶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为了克服采用侧板作为头部梯路的支撑构件的自动扶梯 中存在的扶手驱动轴的两个轴承座安装间距无法调整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整扶手驱动轴 的轴承座安装间距的自动扶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头部梯路,分为上头部梯路和 下头部梯路,所述的头部梯路包括左右两侧相互平行的垂直框架、若干连接杆和若干支承 板,垂直框架由若干相互交错的加强杆连接构成,左右两侧的垂直框架之间通过不少于二 根的水平横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支承板通过垂直框架和连接杆定位固定,头部梯路的 各导轨固定连接在支承板和连接杆上。本专利技术的头部梯路中导轨的固定方式是在侧板固定 方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因此保留了侧板固定方式所具有的集成度高、便于安装的优点。同 时,为了克服用侧板固定导轨存在的刚性和稳定性差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用于代替侧板 的全新的框架结构,以用于定位和固定连接头部梯路上的各导轨。由于框架结构具有和桁 架相类似的刚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头部梯路的刚性和稳定性得以显著地提高,并且可避免 由焊接变形引起的侧板的平面变形,从而可满足头部梯路对刚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有效地 避免梯路跑偏现象的发生。垂直框架由若干相互交错的加强杆连接构成,有利于进一步提 高框架的刚性和稳定性。连接杆和支承板可显著增加与导轨的连接点,从而有利于保持导 轨工作面轨迹的精确和稳定,并可简化整个垂直框架的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垂直框架在位于梯级牵引链条的导轨圆弧段两侧位置至少各设有 一根直立的加强杆,直立的加强杆下端与一根水平的加强杆相连接。在头部梯路中,梯级 牵引链条的导轨圆弧段所受的牵引链条的滚轮轮压最大,因此,在导轨圆弧段两侧设置直 立的加强杆,避免头部梯路在左右方向上的变形,同时,直立的加强杆下端设置水平的加强 杆,可使直立的加强杆得到可靠的支撑,避免头部梯路在垂直方向的变形,进而确保头部梯 路的刚性,避免出现梯路跑偏现象,同时能充分利用垂直框架中各加强杆的支撑加强作用, 有利于简化垂直框架的结构。 作为优选,在下头部梯路交叉导轨的交叉段下侧面设有固定连接在下头部梯路上 的垫板,垫板与交叉导轨中一侧的固定导轨固定连接,而交叉导轨另一侧厚度要小于固定 导轨的可移动导轨与垫板为滑动连接,所述垫板在靠近可移动导轨一端的上面设有垫片, 从而使位于垫板上的可移动导轨的交叉段与垫板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并且在可移动导轨的 头部设有向下的折弯,使其最前端处紧贴下面的垫板。由于现有技术头部梯路的交叉导轨 中固定导轨和可移动导轨都是直接与下面的垫板接触并依靠垫板支承,而可移动导轨难以 做到与垫板完全贴合,因此,在交叉段的固定导轨和可移动导轨之间会产生一个高度差。在 本专利技术的交叉导轨中,可移动导轨的厚度要小于固定导轨的厚度,同时在可移动导轨的交叉段与垫板之间增加一片垫片将可移动导轨垫高,从而在可移动导轨的交叉段与垫板之间形成一个空腔,使其头部可向下折弯一个很小的角度并因此而形成一个斜坡,因此可确保其最前端的高度始终低于固定导轨的高度,所以当滚轮从固定导轨一侧向可移动导轨滚动时,滚轮并不会直接撞击到可移动导轨的最前端,当滚轮接触到可移动导轨时,滚轮是与可移动导轨交叉段的斜坡接触并沿着斜坡前行,滚轮在斜坡上逐步抬高,最终从固定导轨上平稳地过渡到可移动导轨上,而滚轮在反向滚动时,滚轮是从可移动导轨交叉段的斜坡上逐步过渡到固定导轨上。上述斜坡的结构设计,解决了交叉导轨上导轨高度的突变问题,因而有效地避免了滚轮在经过交叉导轨时容易出现的冲击噪音和振动。 作为优选,所述交叉导轨中的固定导轨厚度比可移动导轨厚度大0. 5mm 2mm,而可移动导轨加上位于其下面的垫片的总厚度则要比固定导轨的厚度大0.2mm lmm。 一方面可确保可移动导轨交叉段的最前端能始终低于固定导轨,避免与滚轮的直接撞击,同时可尽量减小可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部梯路,分为上头部梯路和下头部梯路,所述的上、下头部梯路包括导轨以及用于定位和支撑各导轨的支撑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构件包括左右两侧相互平行的垂直框架(1)、若干连接杆(2)和若干支承板(3),垂直框架(1)由若干相互交错的加强杆(11)连接构成,左右两侧的垂直框架(1)之间通过不少于二根的水平横梁(4)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支承板(3)与垂直框架(1)和连接杆(2)相互固定连接,头部梯路的各导轨(5)固定连接在支承板(3)和连接杆(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德江明平李建国邵卫锋葛炜
申请(专利权)人: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